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091

风雪回家路
刘家国
凡在沂蒙三线军工厂工作要回家过年的,几乎都坐过厂里专门接送的敞篷卡车。在那个汽车很少,交通十分不便的年代,对于归心似箭的人们来说,已经是最贴心最方便的了。过年的假期很短,想单独坐客车回家,路上就得消耗掉一半的时间,万一再遇到个特殊情况,可能就要在途中过年了。专车接送限于本省,时间和地点都会提前安排,每年如此。
我们第一年第一次坐卡车回家,那自然是高兴万分,早晨还黑乎乎的就起来等车。等大家都穿着棉大衣棉鞋笨拙的互相帮助着爬进车厢找地方坐好,汽车立刻驶出了厂区。有坐小凳子的,有坐大提包的,有坐个砖头的,还有的就直接坐在车箱地板上的。万没想到的是,虽然出发前听了一些经验者的忠告做了些保暖的准备,但在真正的考验面前,却形同虚设,不堪一击。
天才微亮,汽车开着大灯在山路上疾驶。早就听说过厂里的驾车师傅们常年跑惯了曲折的山路,驾驶技术都十分出色,形容他们闭着眼都能开回家。果然名不虚传,上坡拐弯下坡刹车都稳稳当当。卷起来的大团尘土迅速远离,两边树木后撤的晃眼。我们一边兴奋的评论着,一边互相说笑调侃,有几个女同志还唱起了歌,一片欢声笑语。不到半小时,这种欢快的局面就戛然而止了,刺骨的凉风开始进入身体手脚并且逐渐加重。事前总觉得几个小时就到家了,里面穿着毛衣毛裤,外面还有棉大衣棉帽子,脚蹬棉鞋,这样的装备已经是史无前例了,根本没想到还会冷,而且越来越冷。卡车车厢只有周围的护栏,没有车棚,高速行驶带来的大风不小于八级,比一个人在三九寒冷天站在野外还冷好几倍。糟糕的是,天上飘起了雪花,不一会儿就下起了漫天大雪。
汽车行驶最怕这种大雪天气,何况还承担着送满满一车人回家过年的重任。司机师傅和押车的同志都深感责任重大,为抢时间争取在大雪封山前跑出去,避开趴窝的危险,押车的同志从车窗里探出头高声吆喝:“大家都面朝后坐!注意安全啦!”说罢,汽车轰鸣着再次加速,像一头猛虎一样向山区外冲去。
更糟糕的是,因为没有经验,大家水都喝多了,天冷容易小便,有人憋不住了,对着驾驶室喊叫停车。驾驶室门窗关封风雪又大,如何听得见?有人提醒拍打驾驶室顶部,果然车停了。司机师傅问明了是怎么回事,一边叫大家赶快解决,一边提示说,不要拍打驾驶室,有事轻轻的敲敲车窗玻璃。手脚冻的有些麻木下车都费劲,好不容易解决完了车还没开多久,又有人需要方便。停车后司机师傅不干了,埋怨大家就这样开开停停的,大雪封山了怎么办?还能不能回家过年了?我们说那总不能尿到裤子里吧?押车的同志体谅我们是第一次坐车,说了个规定,一个小时停一次车,早有尿的憋着点儿没有的也要下车解决。
天空灰蒙,山路一色,鹅毛大雪越下越大,真正体验到了“燕山雪花大如席,与儿洗面作光泽”的意境。可那是人家在赏景写意,我们却正在遭受着从来没经历过的大风雪的肆虐。虽然都低着头面朝后坐,车后尾风卷起的碎雪依然冲击着面部和脖子,根本无法睁开眼睛。大衣领子和胸前都形成了白色晶莹的冰层,眉毛都挂着冰霜,手开始痛疼,脚也失去了知觉,依靠着驾驶室坐着的虽然少些风雪的侵袭,但因为活动受限,麻木的更厉害。“这样不行啊!”有人大喊“我们唱歌吧!来啊!唱歌吧!”一直冻着闭着的嘴唇,说话都哆嗦了,风雪又直往嘴里灌,已经无法发声了。
又过了一会儿,车里隐隐的听到了有女同志的哭声。同车有早进厂的战友,他们几个经历过,装备又厚实,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车又不能停,人又受不了,又不能脱大衣给她们穿,时间久了会出事的,于是大声喊道:“大家都侧过脸坐着!在中间挤出个空来!几个女同志过来!站在中间,有我们保护!你们活动活动!”于是我们侧坐在周围的男同志,用张开的手臂围成了一个安全的圆圈,把几个女同志扶到里面,她们东倒西歪的跺着脚,甩着手臂。汽车按时间停下了两次,大部分人因为冻的麻木已经没有了尿意,都度时如年了,只盼望快点开车快点到地方,有少数几个也是象征性的下车解决,有个真正需要的女同志,手冻麻了解不开裤腰带,我们七手八脚的从车上抬下去两个女同事帮忙。
大雪一直不停,车越开越慢。到了下车的地点只是变成了小雪,本来不用十二点就到家,结果延迟到了下午两点。辛苦的司机师傅苦笑着看着天空,和押车的同事说“回去看看不行绑防滑链吧!”
我们爬下车箱蹲在路旁,看着不远处的家,五味杂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为盲目的自信和豪气的无知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大单!
第二次坐车,总结了经验,里面先穿上薄毛衣毛裤,再穿上棉袄棉裤,外面套上大衣,戴着棉手套和口罩眼镜,脚穿棉袜后再蹬上里面带毛的翻皮大头鞋,可任凭风雪,岿然不动。
“遗憾”的是,那样的薄衣风雪,只经历了一次。
作者简介:
刘家国,男,1957年生人。
山东日照市人。
1974年~1975年上山下乡知青。
1975年~1982年招工进入山东红旗机械厂职工。
1982年调回原籍工作。
2017年退休。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