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集 向阳而居
搬家那天,天空飘着细雨。冯志远站在新家的门廊下,看着搬运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吉他和他的录音设备搬进特意改造的小工作室。林妍则在厨房指挥着冰箱和烤箱的摆放位置,她的声音因为兴奋而略微发尖。
"小心那个角!对,就放在那里!"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门前的石板上敲打出清脆的节奏。冯志远不自觉地用手指在大腿上打着拍子,一段新的旋律在脑海中逐渐成形。自从专辑《看开的快乐》小获成功后,他对音乐的热情与日俱增,连最平常的生活声响都能激发创作灵感。
"发什么呆呢?"林妍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我们的新家,喜欢吗?"
冯志远接过茶杯,将妻子揽入怀中。透过朦胧的雨幕,他们的小院显得宁静而神秘。院角有一棵老梨树,枝干虬曲,想必春天时会开满白花。梨树旁是一小片未开垦的土地,林妍已经规划好了要种些什么香草和蔬菜。
"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冯志远轻声说,"就像..."
"就像我们大学时幻想过的那个家。"林妍接过他的话,头靠在他肩上。
他们就这样静静地站着,听雨声,喝茶,看着搬运车缓缓驶离。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工作的压力,只有彼此和这个等待被填满的空间。
傍晚时分,雨停了。西边的云层裂开一道缝隙,夕阳将最后一缕金光洒在湿漉漉的草地上。冯志远迫不及待地拿出吉他,坐在门廊的木台阶上弹起来。林妍在厨房拆箱餐具,金属和陶瓷的碰撞声与琴声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这是什么曲子?"林妍探出头问,"没听你弹过。"
"刚想到的。"冯志远抬头微笑,"就叫它《雨停的傍晚》怎么样?"
林妍走过来坐在他身边:"我们真的做到了,是不是?离开了城市,开始了新生活。"
冯志远拨动琴弦:"这才刚刚开始。"
第一夜在新家度过得出奇地安稳。第二天清晨,冯志远是被鸟叫声唤醒的——不是闹钟,不是汽车喇叭,而是真实的、清脆的鸟鸣。他轻手轻脚地起床,不想吵醒还在熟睡的林妍,披上外套来到院子里。
晨雾笼罩着远处的湖泊,草地上沾满露珠。冯志远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有泥土和植物的清新味道。他坐在梨树下的石凳上,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开始写一首新歌。
"清晨的光,鸟儿的歌唱,
露珠在草叶上摇晃,
昨日的风雨已成过往,
这一刻,世界如此明亮..."
林妍找到他时,冯志远已经完全沉浸在创作中,甚至没注意到妻子端着两杯咖啡走过来。
"给,大音乐家。"林妍递过一杯咖啡,"看来搬家是对的,你的灵感像泉水一样往外冒。"
冯志远接过咖啡,将刚写的歌词给她看:"都是这里的功劳。在城市里,我永远听不见这么纯净的声音。"
"我也有个惊喜给你。"林妍神秘地眨眨眼,"跟我来。"
她领着冯志远来到院子的一角,那里放着一个用布盖着的长方形物体。林妍像魔术师般猛地掀开布——是一个手工打造的木质花箱,里面种着几株绿油油的植物。
"这是...?"
"茉莉花。"林妍的声音柔软下来,"从周叔家移植的。上周我去看望周雯时,她告诉我她爸爸生前最爱这些茉莉,特意留了幼苗给有缘人。我想,没有人比你更有资格继承它们了。"
冯志远蹲下身,轻触嫩绿的叶片。恍惚间,他仿佛看见周明德老人站在阳光下对他微笑,耳边响起老人常说的话:"睁开眼睛,还活着,就很好。"
"它们会在这里长得很好。"冯志远轻声说,"就像周叔的智慧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一样。"
早饭后,林妍宣布了她的新计划:"我决定开一个健康饮食博客,专门为术后患者和亚健康人群设计食谱。"
冯志远惊讶地挑眉:"什么时候决定的?"
"其实想了很久了。"林妍翻开一本精美的笔记本,里面已经写满了菜谱和营养学笔记,"照顾你的这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关于癌症患者饮食的书,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既然我们都选择了更简单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分享给更多人呢?"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林妍就拍摄了第一条视频:"抗癌厨房:养胃小米粥的三种变化"。镜头前的她略显紧张,但谈到食材选择和烹饪技巧时,眼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冯志远负责拍摄和剪辑,他们笨拙但充满热情地完成了这个处女作。
视频上传后,并没有立即引起关注。但林妍并不气馁,坚持每周更新两条视频,内容从简单的粥品逐渐扩展到正餐、点心甚至食疗汤饮。她的风格朴实亲切,没有专业美食博主的华丽技巧,却多了份家常的温暖。
与此同时,冯志远的音乐事业也稳步发展。专辑销量超出预期,梁文昊提议举办一场小型巡回演出。考虑到健康因素,冯志远只接受了附近城市的几场邀约,其余时间则专心创作新作品。
郊区的生活节奏给了冯志远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他常常带着笔记本和录音笔在湖边散步,捕捉自然的声音和灵感。一首名为《晨光曲》的新歌就这样诞生了,歌词简单却充满力量:
"清晨睁开眼,感谢我还活着,
夜晚闭上眼,感谢这一天过,
不追不赶,不慌不忙,
就这样,慢慢走,欣赏啊..."
梁文昊听到demo后激动不已:"就是它!这首歌会成为你的代表作!"
一个周末的早晨,冯志远接到张教授的电话:"志远,下周三有个癌症康复中心的公益活动,想请你来表演几首歌,有时间吗?"
冯志远欣然答应。活动当天,康复中心的大厅坐满了患者和家属。冯志远注意到角落里有位中年男子,面色灰暗,双臂交叉在胸前,明显是被家人硬拉来的样子。
演唱间隙,冯志远特意走到那位男子身边:"不喜欢音乐?"
男子抬眼看他,眼神中透着疲惫和抗拒:"不是针对你。只是觉得这些正能量活动对晚期患者来说...有点可笑。"
冯志远在他旁边坐下:"我理解。去年确诊时,我也讨厌所有告诉我'要乐观'的人。"
男子略显惊讶:"你也...?"
"胃癌,手术切了三分之一。"冯志远拍拍腹部,"当时遇到一位老人告诉我,病痛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要学会与之共处。这话救了我。"
男子的表情松动了一些:"我是肝癌晚期,已经转移了。医生说我最多还有一年。"
冯志远沉默片刻,突然拿出吉他:"想听一首还没发表的新歌吗?"
不等对方回答,他就轻轻弹唱起那首《晨光曲》。简单的旋律,质朴的歌词,却仿佛有种魔力。唱到一半,冯志远注意到男子的眼眶红了。歌曲结束时,大厅里出奇地安静,所有人都望向他们这边。
"谢谢。"男子低声说,"我叫陈岩...能再聊会儿吗?"
活动结束后,冯志远比预定时间多待了两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陈岩交谈。他们聊疾病带来的恐惧,聊对死亡的思考,聊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小确幸。临走时,陈岩主动要了冯志远的联系方式:"你的歌...让我想起年轻时爱听的校园民谣。有机会我想多听听。"
回家路上,冯志远接到林妍兴奋的电话:"亲爱的,我的视频被'健康生活'公众号转发了!点击量破十万了!"
原来,林妍坚持更新的"抗癌厨房"系列逐渐积累了一批忠实观众。其中一个关于"化疗后食欲不振怎么办"的视频被大号转发,一夜之间涨粉数千。当她提到这些食谱是为了照顾抗癌丈夫而研发的,评论区充满了温暖的鼓励和支持。
"我就知道你会成功!"冯志远由衷地为妻子高兴,"晚上我们庆祝一下?"
"不行啊,今晚我得准备明天的拍摄内容。"林妍的声音充满活力,"有厂商联系我合作健康食材了!"
冯志远笑着摇头。搬到郊区本是为了放慢节奏,结果两人却找到了新的事业激情。不过这次不同——他们是为自己而工作,做真正热爱的事,不再为升职加薪疲于奔命。
这种充实而平静的日子持续了几个月。冯志远的《晨光曲》正式发行后,在各大音乐平台新歌榜上停留了整整四周。林妍的"抗癌厨房"账号粉丝突破五万,开始有出版社联系她出书。他们的小院也初具规模:茉莉花开了,香草长势喜人,林妍甚至养了一窝小鸡,每天都有新鲜鸡蛋。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意想不到的转折。一个普通的周三早晨,林妍从例行体检回来,脸色异常苍白。
"怎么了?"冯志远放下吉他,迎上去握住妻子冰凉的手。
林妍递给他一份检查报告:"乳腺B超发现了一个结节...医生说需要进一步检查,可能是...不好的东西。"
冯志远感到一阵眩晕,仿佛回到了一年前自己被诊断出胃癌的那天。但这次角色互换了——他是照顾者,而非患者。他深吸一口气,把林妍搂进怀里。
"别自己吓自己,等进一步检查结果出来再说。"他重复着林妍曾经安慰他的话,"不管发生什么,我们一起来面对。"
等待穿刺活检结果的那几天异常煎熬。冯志远取消了所有工作安排,专心陪伴林妍。他们散步、做饭、看电影,刻意避开关于疾病的讨论,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它。晚上,林妍常常在梦中惊醒,冯志远就轻轻拍着她的背,哼唱《看开的快乐》直到她再次入睡。
"如果是恶性的..."有一天吃早饭时,林妍突然开口,"我不想做化疗。我见过太多病人被化疗折磨得不成人形。"
冯志远放下咖啡杯:"我们听医生的建议,好吗?现在医学进步很快,有很多新方法..."
"不。"林妍异常坚决,"如果是癌症,我想用自然疗法配合中药。这一年我研究了很多案例,有些人的自愈能力超乎想象。"
冯志远感到一阵恐慌。他想起张教授说过,周明德老人之所以能在癌症转移后存活五年,正是因为严格遵守现代医学治疗方案。但他不忍心在这时与妻子争辩,只是点点头:"我们先等结果。"
那天下午,冯志远独自去了湖边。初夏的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他拨通了张教授的电话,简要说明了情况。
"别急着下结论。"张教授的声音沉稳有力,"先等病理报告。如果是良性的,皆大欢喜;如果是恶性的,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很高。关键是别让恐惧先击垮了你们。"
回家路上,冯志远绕道去了小镇上的一家书店,买了一本关于乳腺癌的科普书籍和一本漂亮的笔记本。回到家,他看见林妍在厨房忙碌,眼眶红红的,显然哭过。
"我做了你爱吃的南瓜汤。"林妍勉强笑了笑,"不管结果如何,饭总要吃的。"
冯志远把书和笔记本递给她:"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但我们要基于知识做选择,而不是恐惧。"
林妍翻开书,眼泪滴在扉页上。冯志远从背后抱住她:"记得吗?睁开眼睛,还活着,就很好。今天我们还能一起做饭,一起吃饭,这就是幸福。"
第二天去医院拿结果时,两人都紧张得说不出话。医生翻看着报告,表情严肃,冯志远的心沉到了谷底。
"好消息。"医生终于开口,"是良性纤维腺瘤,不需要特别治疗,定期复查就行。"
林妍"哇"地一声哭出来,冯志远也红了眼眶。回家的路上,他们像孩子一样手拉着手,时不时相视而笑。这场虚惊让他们重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我想拍一个关于癌症恐惧的系列视频。"晚饭时林妍宣布,"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么幸运能等到'良性'的结果。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中,我们更需要学会珍惜当下。"
冯志远点头赞同:"我也要写一首关于等待检查结果的新歌。那种煎熬和恐惧,还有最后的释然...很多人都会有共鸣。"
当晚,他们坐在门廊下看星星。郊区没有光污染,银河清晰可见。林妍靠在冯志远肩上,突然说:"你知道吗?这次等待结果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真的是癌症,我最遗憾的是什么。"
"是什么?"
"不是没去过马尔代夫,不是没吃过米其林三星。"林妍的声音轻柔,"是那些普普通通的日子——我们一起做饭、散步、看无聊电视剧的日子——我没有完全珍惜它们。"
冯志远吻了吻她的发顶:"现在开始也不晚。"
一周后,林妍的"抗癌厨房"更新了一期特别节目:《当癌症的阴影降临:如何面对恐惧与不确定性》。视频中,她坦诚分享了自己等待活检结果时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通过健康饮食和冥想缓解焦虑。这条视频迅速走红,评论区充满了类似经历的故事分享。
与此同时,冯志远完成了新歌《等待的时光》的创作,并在下一次康复中心演出中首次表演。当唱到副歌部分"在等待中学会活着,在恐惧中找到力量"时,台下许多患者和家属都流下了眼泪。陈岩——那位肝癌晚期患者——特意来到后台告诉他:"你的歌让我决定尝试新疗法。不管结果如何,至少现在每一天我都更懂得珍惜。"
夏天快要结束时,他们的郊区小屋迎来了第一批客人——周雯和张教授。周雯带来了她父亲留下的几幅字画,张教授则带来了一份合作协议:他正在编写一本关于癌症患者心理调适的书,想邀请冯志远和林妍分别负责音乐疗法和饮食疗法的章节。
"你们的故事和理念能帮助很多人。"张教授说,"现代医学越来越认识到,治疗疾病不仅要靠药物和手术,更需要心灵的疗愈。"
晚饭后,大家坐在院子里乘凉。茉莉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蝉鸣和蛙声交织成夏夜的交响曲。冯志远拿出吉他,弹唱起《看开的快乐》,其他人跟着轻轻哼唱。星光下,这个小小的共同体仿佛达成了某种神圣的和解——与疾病和解,与生命和解,与所有的不完美和解。
临睡前,冯志远在感恩日记中写道:
"1. 林妍的检查结果是良性的,我们得到了第二次机会。
2. 音乐和美食真的能治愈人心。
3. 周叔的茉莉花开了,香气传遍了整个院子。
4. 活着,爱着,创造着,还有什么比这更好?"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静静地见证着这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家。冯志远轻轻关上日记本,吻了吻已经睡着的林妍的额头,关上台灯。明天,又将是一个值得珍惜的、崭新的日子。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