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起于帕米尔高原,全长3000余公里,横贯新疆,西藏,青海和陕西。山势浑厚,宏伟峻拔,主峰公格尔峰海拔7616米,主脉终年积雪,冰川众多,水源丰盈,传说是炎黄子孙的发源地,孕育出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被人们誉为华夏民族的祖山、龙山。每年阳春四月,冰雪融化,驻守在昆仑山下的汽车部队,积极准备,领受任务,翻越昆仑山,沿着崎岖险恶的新藏公路(219线)给戍守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区的边防部队运送物资。
1985年5月,我在西藏阿里高原同守防官兵度过严酷的冬天,奉命下山去军区参加会议。5月4日12时,在遍地是雪的苦倒恩布大坂(现称红土大坂),遇到分区汽车营1连车队。他们是5月1日从叶城营地出发,进山后顶风冒雪,抗着严寒缺氧,艰难地闯过库地大坂(维吾尔族称阿卡子大坂,海拔3400米),麻扎大坂(柯尔克孜族称赛力亚克大坂,海拔4960米),黑卡大坂(维吾尔人叫柯克亚大坂,海拔4918米),康西瓦大坂(海拔4900米),奇台大坂(海拔5170米),界山大坂(海拔5347米)6个大坂,他们与我在新藏公路海拔最高(5713米)红土大坂相遇了。连长张家政首车领队,营长方勋志尾车押后,全连27台新换装的东风车,像一条綠色长龙缓慢地爬上红土大坂,我和作训科殷荣福科长,驾驶员胡克亮,警卫员小陈站在大坂顶上向他们一一招手致意鼓励,驾驶员们见我们4人站在风雪中,高呼“张司令员好”!我也高声回答“大家辛苦了,一定要注意安全”!我让小陈把管理科给我们准备的干粮耗牛肉,卫生科准备的救急药和氧气送给方营长。在红土大坂山顶上,我看到------通过的车辆,深感荣幸和自豪,能站在新藏公路最高处检阅了自己的英雄部队,是我从军30多年来,最幸福、最伟大、值得怀念的光荣时刻!

站在红土大坂上,我望着远去的车队思绪万千。分区这支汽车部队经历了艰苦岁月的历程,是逐步发展壮大的英雄部队。汽车营成立于1972年2月,营部由汽车29团组成,营长孙世良(56年陕西大荔人),政委孙应义(59年陕西临潼人),副营长杨发财(59年渭南人),副营长王树春(60年甘肃兰州人),副政委冯群善(59年陕西临潼人)副政委王存洲(59年陕西临潼人)。营辖3个连扣1个修理所,编员300人,85辆解放车(连辖3个排,排辖3个班,班配3台车)分区汽车队为1连,2连为汽车29团1营2连,3连为汽车30团1营3连。分区汽车队前身是阿里骑兵支队60年代的汽车排,排长狄义合(51年四川人,志願军坦克兵)新疆军区配1嘎斯69,1嘎斯51和1救护车。支队汽车排前身是支队50年代的汽车班,西藏军区配朝鲜战争缴美1吉普1道吉。骑兵支队参谋长贺景福开着美道吉车,单车冒死勇闯昆仑山无人区,克服了种种困难,用生命探出了今天的新藏公路线。在扱其艰难岁月里,骑兵支队的数代汽车兵战天斗地,坚守我军宗旨和信念,在阿里高原顽强拼搏数十年,完成了抗击入侵者战斗,维护了祖国统一,保障了守防部队供应,无私地奉献出了青春年华,创造了前无罕见的成绩,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先遣连的革命精神,成为世界屋脊上的英雄!
站在红土大坂上,望着远去的车队,我仿佛看到了长年奔驰在新藏线上的熟悉而要感谢的另两支汽车部队,他们是汽车29团和汽车11团。他们的光辉历史,卓越的功绩和优良的作风都令我敬佩和学习。
汽车29团,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在东北组建的志願军汽车第九团。这支部队在朝鲜战场,经历了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是一支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鉄部队。1958年回国后转战青藏高原,参加了1959年平息西藏上层叛乱的战斗,从青海西宁到西藏拉萨,一路顶风雪抗严寒,配合陸军11师55师,追匪到藏北无人区和雅鲁藏布江源头,胜利地完成平叛任务。1962年2月,该团7连奉命调入新疆军区进驻昆仑山脚下,在罕无人烟的喀喇昆仑山区,配属边防部队浴血奋战一举拔除了印军在我边境43个入侵据点,胜利完成了反击作战任务。战后7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受到国防部表彰。1963年该团由副团长乔新友和团机关部分干部,率一营3个连进驻南疆,调兰州军区汽车团9连,新疆军区汽车团6、7连,组建解放军汽车第29团进驻昆仑山脚下叶城县。首任团長李文忠,政委乔吉业,参谋長于清廉。主要担负南疆军区中印、中巴、中苏2000余公里边防线上守防部队物资保彰任务。该团进驻南疆60年来,累计翻越昆仑山,行程15万公里,出色完成了边防斗争,平息暴乱,抢险救灾,支援地方建设等重大任务。官兵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险敢于挑战,先后有22名烈士牺牲在新藏公路线上,涌现出徐黄文,谭小明等英雄人物,先后有2个营5个连被大军区授于昆仑运输模范营和先進连称号,是边防部队官兵最信赖最热爱的英雄部队。

汽车11团,在大备战、大备荒的年代,由成都军区各部汽车分队,组建成解放军汽车第11团,归西藏雅安兵站部领导,主要担负川藏线物资运输任务。常年在川藏线上,每年都要翻14座5000米以上的高山,官兵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了严重缺氧,道路险恶等困难,出色完成了西藏部队物资运输任务。1973年3月全团奉调新疆,初驻托克逊县,归新疆军区后勤部领导,后移防南疆库车县,归新疆了军区后勤31分部代管,活跃在天山南北和阿里高原。中越自卫反击战时,临危受命,配属47军赴老山前线作战,星夜兼程,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沿到云南边境密林,临转战数千公里,用顽强的毅力和无畏的勇气,园满完成了我军反击作战的最后胜利。五十多年来,从川藏线到新藏线,无数次跨越金沙江,奔驰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转战新、西、兰,为捍卫祖国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共和国边疆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大调整的年代,1985年同汽车56团合并,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该团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砥砺前行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征途上,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继续努力,再立新功。

高耸入云的昆仑山,造就了新藏公路成了上天之路。日夜奔驰在上天之路的铁骑部队,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翻天覆地变化。首先是公路由过去的急造路,搓扳路,季节路变成了全天候的黑色硬化路,行车艰险的库地大坂、黑卡大坂有了畅通无阻的隧道。沿途兵站旧貌换颜,保暖房吸氧室,温室大棚应有尽有,有力地保证了汽车部队行安全。“铁骑”由最初的美式道吉车,苏造嗄斯车,新中国的解放车,换装成现在的东风车,黄河车,吨位由过去2.5吨,4.5吨变成了现今的10吨一30吨新型载重车。
随着军队高科技、新技术、战斗力的逐步生成,无人机,飞机等空中手段的应用,让后勤补给呈现立体化、现代化!边防部队的物资保障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提高!然而,过去守防条件生活保障中的一砖一木,一块煤,一粒米都要靠汽车部队上送的现状,正逐步改善,但汽车部队依然是边防物资保障的主要力量,汽车部队依然是守防官兵的親人,昆仑铁骑是完成戍边任务的重要依靠。
昆仑铁骑和昆仑精神万岁!
作者筒介
张念中:男,汉族,陕西三原人。生于1942年8月,1960年10月入党,1961年8月参加工作,1964年1月入伍,1998年10月退休。曾任西藏阿里骑兵支队二营文书,支队司令部保密员,军务参谋。西藏阿里军分区侦察参谋,革吉县军管组长,分区作战科付科长,侦察科科长。南疆军区司令部侦察处长,乌鲁木齐军区工作站站长,西藏阿里军分区司令员,国防大学基本系学员,南疆军区付参谋长,乌鲁木齐警备区司令员,陕西省军区付参谋长。在西藏、新疆戍边32年,5次参加追剿西藏叛匪战斗,3次指挥平息藏独、疆独战斗。荣立三等功2次,被兰州军区评为"老高原“和"廉政先進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