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济南是最早遭受日军侵略的城市之一,长清(峰山县)军民的顽强抵抗,是山东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清是济南地区成立抗日武装较早的地区。中共长清党组织始终高举爱国团结民主进步旗帜,勇于担当、不畏牺牲,发挥了坚强的领导作用。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后,长清地区共产党员在魏金三、张耀南等人领导下,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北方局“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在全县各地组织领导长清人民参加游击队、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对建立峰山抗日根据地的作出了特殊贡献。
魏金三同志原名魏福品,别名魏晋,一九一三年六月三日出生于长清县南坦山阎家楼村一个贫农家庭,父亲魏正勤是小学教师,为人正直、勤劳,深得群众信赖。旧中国广大农民在深重的剥削下,极度贫困的生活,给魏金三同志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使他形成了同情劳动人民、憎恨封建势力的强烈感情。
一九二九年初,魏金三同志在本村初级小学结业,进入长清县立第一小学读高小。这期间,魏金三同志的思想认识有了明显县立第一小学读高小。这期间,魏金三同志的思想认识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与许多教员、学生一起,积极参加了反对国民党法西斯思想教育的学潮。
一九三一年,魏金三同志考入长清县立初级中学,为该校第五级学生。他大量阅读了鲁迅、蒋光慈、郭沫若、郁达夫等进步作家的作品,明确地形成了爱国的、进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促使长清中学师生的爱国情绪高涨。魏金三同志和其他师生一道,积极投入抗日活动和抵制日货运动,对国民党当局的对日退让、对内镇压的政策极为不满。
一九三四年,魏金三同志中学毕业。因家中无力供他继续升学,便先后在匡李庄柳村小学、孛庄小学任教。在二年的教书过程中,魏金三同党对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惨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旧社会的黑暗更加憎恨。
一九三六年初,魏金三同志与另一位小学教员韩丹桂(后名韩剑秋,孙剑秋),到济南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为解决生活问题,魏金三同志和韩丹桂同志考入警察学校(该校系公费学校,有生活费)。在济南,他们接触了许多进步青年和共产党员,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魏金三同志与济南高中学生、共产党员陈梦还(董云超)来往密切,促膝谈心,受到很大启发和教育。魏金三同志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人生观。一九三六年下半年,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浪潮汹涌澎湃。魏金三同志以炽热的爱国热忱投入了抗日救亡工作,参加各种秘密集会,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成为突出的抗日积极分子,被吸收为"抗日救国会会员"。不久,又成为"民先"队员,与党的接触更密切了。"西安事变"后,魏金三同志和几位青年,发起成立了抗日救亡团体"文化友联社",编辑抗日救亡刊物《联系》,魏金三同志分担了一部分编辑、出版、发行工作。他们节衣缩食,坚持印刷出刊,向广大青年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揭露国民党当局和韩复榘镇压群众抗日救国的罪恶行径。"文化友联社"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
一九三七年四月,经陈梦还同志提议,韩丹桂同志介绍,魏金三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不久,魏金三同志在警察学校结业,韩复榘决定,将这批学员编为专门进行反共活动的侦辑队。党组织决定,魏金三同志留在侦辑队长期隐蔽,密切注意敌人活动规律和具体情况,以保护党组织的安全。
一九三七年八月,《联系》被国民党查封,韩丹桂同志也被逮捕。魏金三同志与党组织联系暂时中断,但他仍然坚持斗争,千方百计地开展营救工作,终于使被捕的同志获释。开释那天,魏金三同志亲自到监狱接出战友,并护送其离开警察局。
"七·七"事变后,魏金三同志多次回到长清指导工作,并与夏页文同志一起,利用"暑假学习补习班"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建立"抗敌后援会"。魏金三同学特别重视团结和争取知识分子参加抗战。当时的县立第一小学校长张耀南是在教育界有很大影响的爱国者,魏金三同志尊重与依靠张耀南校长,共商抗日救亡大计。在魏金三提议下,大家一致推选张耀南担任抗敌后援会会长,团结和争取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参加到抗战的行列中来。与此同时,魏金三同志还与其他同志一起,通过"民先"组织积极筹备组织抗日武装。济南沦陷以后,魏金三同志从济南回到长清,决定将长清县抗日救亡领导核心从县城转移到乡村。首先到达南坦山的阎家楼(魏金三同志的家乡),积极发动群众,搜集枪枝,组织抗日游击队,为了及时得到上级组织的指示,魏金三同志先后与山东省委和鲁西北特委接上了联系。不久,上级党组织派万晓塘、冯乐进、袁振等同志到长清加强抗日武装的组织领导工作,建立了党支部。
一九三八年春节前后,日本侵略军占领长清县城。党支部决定,全体游击队队员立即到坦山集合,举行武装起义。一九三八年二月,这支游击队编为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第四大队,魏金三同志任中队长。一九三八年七月,泰西特委决定建立各县委,魏金三同志任长清县委书记兼军事委员,专门负责建立地方党组织、扩大抗日武装和和地方政权的建设。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底,六支队成立后,上级指示魏金三同志组建长清县独立营,担负巩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重任,魏金三同志兼任独立营政委。他指挥独立营在大峰山区坚持游击战争,多次打击敌人。在战斗中,魏金三同志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右臂负伤也不离队休息,胜利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一九四○年春,六支队离开泰西地区,赴东平湖西的戴庙一带进行整编,改为鲁西军区运河支队四团,长清独立营奉命编为该团第三营,魏金三同志任教导员。从此,魏金三同志由地方部队转入野战军,逐渐成为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人员。
一九四○年秋,魏金三同志调任鲁西军区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兼军区直属队政工科长,同年冬,调任教三旅八团政治处主任。一九四二年夏,金三同志调任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昆、张、东、汶一带)政治部主任。1942 年9 月,到冀鲁豫军区新组建的第八军分区担任政治部主任。27 日,日伪军数千人,对以张秋镇古柳村一带为中心的第八军分区驻地进行"铁壁合围",魏金三在掩护部队机关及群众突围的战斗中,腿部负伤,因流血过多,于30 日牺牲。时年29 岁。魏金三是抗日战争初期山东长清县共产党组织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也是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的历史功绩将永远被人民铭记。魏金三烈士墓现在长清石麟山烈士陵园。 魏金三同志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为党的事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的英名,他的业绩,将永远活在长清人民心中!
同时,中共长清党组织积极组织抗日武装,相继建立起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直接配合了山东其他根据地的对敌斗争,开展对日伪作战16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多人。其中,长清县抗日武装击毙日军少将土屋兵驻,这是山东抗日战场上击毙的4名日军将级军官之一,也是最早击毙的日军将级军官。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从长清大峰山游击队走出13.8万人。
长清游击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地方政府积极组织人民群众参军参战,开展支前活动。地下党组织前赴后继,以巨大牺牲顽强开展县内经济、政治、宣传、教育、瓦解伪军、惩处汉奸等工作,不仅直接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也为大峰山游击队和泰西特委提供了情报、物质等多方面的支援。
在80多年前,在抗日战争时期泰西革命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泰西根据地武装在肥城、长清等地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英雄的泰西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多次以少胜多的抗战重大胜利,将陆房、下巴这些名字永远铭刻在了山东抗战的史册上。也牢牢记在心里,为传承红色文化,我们来到了陆房战斗纪念馆,到这里参观一下,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震撼。位于鲁中山区的肥城,山脉连绵起伏,河流纵横,紧邻长清大峰山革命根据地。我们分别参观了肥城、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了解那场波澜壮阔抗日战争所发生在泰西根据地革命战斗故事。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