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真相与救赎
林悦推开VIP病房的门,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病床上的父亲比她记忆中苍老了许多,灰白的头发稀疏地贴在头皮上,各种管子连接着监护仪器。但那双锐利的眼睛依然如故,在看到她的瞬间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爸。"林悦轻声叫道,站在门口没有上前。
林父示意秘书和护士都出去,房间里只剩下父女两人。窗外的上海天际线笼罩在暮色中,霓虹灯刚刚亮起。
"我以为你不会回来。"林父的声音比林悦预想的要虚弱。
"我也以为我不会。"林悦走到窗前,背对着父亲,"但妈说你病了,公司也..."
"公司完了。"林父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财务造假被曝光,股价崩盘,银行抽贷...那群白眼狼董事已经投票让我下台了。"
林悦转身,惊讶于父亲的直白。从小到大,她从未见过父亲承认失败,更别说用这种近乎绝望的语气说话。
"具体是什么情况?"她拉过椅子坐下。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林父断断续续讲述了公司危机的真相——为了维持股价和银行贷款,过去五年财务报表一直被"美化",实际亏损远超公开数据。而引爆这一切的,是一篇财经记者的深度调查报道。
"那个记者...叫什么名字?"林悦突然问。
"周岩。《财经前沿》的,以前是我们公司的实习生,后来被开除了。"林父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他潜伏了三年就为了报复。"
林悦的心跳加速。周岩,这个名字她有印象。大学时徐谦曾提起过,是他话剧社的好友,一个理想主义的新闻系学生。
"我能看看那篇报道吗?"
林父示意她拿床头柜上的平板电脑。林悦快速浏览那篇长达万字的调查报道,里面详细列举了林氏集团的各种违规操作——从虚报营收到挪用环保资金,甚至包括三年前"处理"徐谦的细节。
"这些都是真的?"她抬头,声音颤抖。
林父没有直接回答:"商场如战场,有些手段是必要的。"
这句话像一把刀,刺穿了林悦心中最后一丝侥幸。她一直以为父亲只是控制欲强,现在才明白,他是真的可以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那你现在需要我做什么?"她冷静地问,"联姻对象已经跑了,我还有什么利用价值?"
"悦悦!"林父挣扎着坐起来,"现在说这些有意义吗?公司倒了,上千员工失业,我们家的所有资产都会被冻结!你以为你的巴黎生活还能继续?"
林悦站起身,走到窗前深吸一口气。巴黎的生活,艺术治疗课程,马修,徐谦...这一切突然变得如此遥远。但奇怪的是,她并不感到愤怒或绝望,反而有种奇怪的平静。
"我会帮你,"她转身说,"但不是用你希望的方式。"
"什么意思?"
"我要见这个周岩记者。"
林父脸色大变:"你疯了?他是我们的敌人!"
"不,他是知道真相的人。"林悦拿起包,"好好休息,爸。明天我再来看你。"
离开医院,林悦站在夜色中的黄浦江边,拨通了徐谦的电话。巴黎此时应该是午后,但响了很久没人接听。她正要挂断,一个陌生的男声接了起来:
"你好?徐谦在做工作坊,手机忘在办公室了。"
"我是林悦。"她犹豫了一下,"请问你是...?"
"周岩。"对方的声音突然变得冰冷,"徐谦经常提起你。听说你回国救父去了?"
林悦的心跳几乎停止。命运竟有如此戏剧性的安排——徐谦的手机偏偏在这个时候被周岩接到。
"周先生,"她努力保持声音平稳,"我想见你。不是作为林家的代表,而是...作为徐谦的朋友。"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明天上午十点,外滩星巴克。别带任何人,否则我立刻离开。"
挂断电话,林悦的双手不住发抖。她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与揭发父亲的人见面,更没想到对方竟是徐谦的挚友。但也许,这正是命运给她的机会——不是逃避家族的阴影,而是直面它,然后找到救赎的可能。
回到空荡荡的豪宅,林悦发现母亲在客厅等她,眼圈红肿。
"悦悦,你父亲怎么样?"
"比想象中清醒。"林悦坐到母亲身边,"妈,你知道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吗?"
母亲摇摇头:"你父亲从不跟我谈生意。但这次...很严重,对吗?"
林悦点点头,突然注意到母亲手腕上也有几道浅浅的疤痕,和她自己的一模一样。这个发现像闪电般击中了她——原来在这个家里,伤痕是遗传的,只是有人选择隐藏,有人选择展示。
"妈,"她轻声问,"你后悔嫁给爸吗?"
母亲抚摸着手腕上的疤痕,良久才回答:"我们那一代人...没那么多选择。但我从没后悔生下你。"
这句话让林悦的眼眶湿润了。她轻轻拥抱母亲,感受到那个总是优雅得体的贵妇人身体里,藏着一个同样伤痕累累的灵魂。
第二天上午,林悦准时来到约定的咖啡馆。角落里,一个戴黑框眼镜的年轻男子独自坐着,面前放着笔记本电脑。他看上去比林悦想象的更书生气,完全不像父亲口中那个"处心积虑的复仇者"。
"周先生?"林悦走过去。
周岩抬头打量她,眼神警惕:"林小姐。徐谦让我转达,马修画了一幅画送给你,在他办公室里。"
林悦微笑,这是个巧妙的验证身份的方式:"是向日葵和蓝色天空的那幅吗?"
周岩的表情稍微缓和:"坐吧。说实话,我不明白我们有什么可谈的。"
"我想了解真相,"林悦直视他的眼睛,"全部的真相。不是为了我父亲,而是为了我自己。"
周岩推了推眼镜,似乎在判断她的诚意。最终,他打开电脑,调出一系列文件和照片:"那就从我被开除的那天说起吧..."
两小时后,林悦走出咖啡馆,阳光刺得她睁不开眼。周岩展示的证据比她想象的更触目惊心——不仅是财务造假,还有环境污染、劳工权益侵害,甚至几起被压下去的工伤死亡事件。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维持那个光鲜亮丽的"林氏帝国"。
但更让她震惊的是周岩最后的话:"你知道吗?徐谦当年拒绝了你父亲的钱,但你父亲还是给了他父母一百万。不是收买,而是投资——开了一家进口药公司,专门为你父亲那些违规工厂的患病工人提供治疗。讽刺的是,那成了林氏集团少数真正在做善事的项目。"
林悦站在外滩的人潮中,感到一阵眩晕。父亲的形象在她心中彻底崩塌,却又以一种奇怪的方式重新拼合——他不是一个单纯的恶人,而是一个被自己创造的怪物吞噬的复杂灵魂。
手机响起,是巴黎画廊主的邮件:"林小姐,'重生'展览策划进展顺利。法国Vogue和Art Review都表示要专访您。另外,有位瑞士收藏家出价8万欧元购买您的'伤痕系列'中心作品。"
林悦看着邮件,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也许,艺术真的可以成为救赎的方式——不仅是对她自己,也是对那个千疮百孔的家族企业。
她拨通了周岩刚给的号码:"周先生,我有个提案..."
第二十章 极光下的抉择
芬兰罗瓦涅米的极光在夜空中舞动,绿色的光带像流动的丝绸,变幻莫测。齐明站在小木屋的露台上,手指冻得发僵,却依然坚持在画布上涂抹。这是他来到北极圈的第七天,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极光。
"还不睡?"苏雯披着毛毯走出来,递给他一杯热咖啡。
"再画一会儿。"齐明接过杯子,眼睛没离开画布,"这种光线...太难捕捉了。"
苏雯看着丈夫的新作品——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写实风格,这次是大幅的抽象表现,狂放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交织,仿佛要把整个夜空的情感都倾泻在画布上。
"很震撼。"她真诚地说,"和你以前的作品完全不同。"
齐明终于放下画笔,搓了搓冻僵的手:"我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只是...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景象,突然觉得以前的画法太局限了。"
"这是突破,齐明。"苏雯靠在他肩上,"你知道我在芬兰学到了什么吗?最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怎么画',而是鼓励他们'为什么画'。你现在的画里有'为什么'了。"
齐明搂住妻子,极光映在两人脸上。三个月来,苏雯在芬兰各地学校考察艺术教育,而他则沉浸在北极圈独特的自然光景中,两人的创作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了,"苏雯突然说,"今天收到伦敦白教堂画廊的邮件,他们对赵哥和小杰的《迷宫内外》系列非常期待,已经联系了几家国际媒体。"
齐明微笑:"我就知道赵哥能行。他那种毫无矫饰的真实感,是专业画家很难模仿的。"
"还有,"苏雯犹豫了一下,"林氏集团的事你知道了吗?"
齐明摇摇头。在芬兰的偏远小镇,他们常常几天不上网。
苏雯拿出手机给他看新闻:"林氏集团财务造假曝光,股价暴跌80%,林悦回国了。"
齐明快速浏览新闻,眉头越皱越紧:"那林悦的巴黎学业..."
"她昨天给我发消息,说会处理好家事再回去。"苏雯顿了顿,"齐明,还有件事...张老板来邮件了。"
张老板是齐明在国内最大的经销商,曾经多次想包装他成为"商业艺术家",都被拒绝了。
"他又想干嘛?"
"出价两百万,买断你未来三年的全部作品。"苏雯轻声说,"他说你的北欧新风格'很有市场潜力'。"
齐明的手停在半空。两百万,相当于他们十年收入的总和。有了这笔钱,他们可以买房子,可以让苏雯开办自己梦想的艺术学校,甚至可以资助更多像赵志强这样的素人艺术家。
"你怎么想?"他问苏雯。
"我在芬兰看到太多艺术家被资本异化的例子。"苏雯望着极光,"但我也看到一些成功平衡艺术与商业的案例。关键不在于接不接受钱,而在于接不接受别人的控制。"
齐明陷入沉思。曾几何时,他把商业与艺术完全对立起来,认为任何形式的妥协都是背叛。但看到赵志强和林悦的成长,他开始怀疑这种绝对化的想法是否正确。
"如果我答应张老板,"他慢慢说,"条件是保持完全创作自由,不接受任何主题或风格的干涉呢?"
苏雯微笑:"那不就是职业艺术家该有的样子吗?靠作品谋生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为了谋生而背叛自己的艺术。"
极光在夜空中变幻着形状,像一幅巨大的流动画卷。齐明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也许艺术与商业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关键是如何在两者间保持自己的核心价值。
"我有个想法,"他转身面对苏雯,"如果我们用这笔钱创办一个小型艺术基金,专门支持像赵哥那样的非专业艺术家呢?你可以负责教育部分,我负责艺术指导。"
苏雯的眼睛亮了起来:"就像我们在芬兰看到的那些社区艺术项目?"
"对!"齐明越说越兴奋,"不设门槛,不分年龄,只看作品有没有真实的表达。我们可以租个小院子,一半做工作室,一半做展览空间..."
"就叫'真实艺术空间'怎么样?"苏雯接话。
两人相视而笑,极光在他们头顶绽放。这一刻,齐明感到一种奇妙的圆满——不是因为他找到了所有问题的答案,而是因为他学会了与问题共处,学会了在不完美中寻找可能。
第二天清晨,齐明给张老板回了邮件,提出了自己的条件:接受买断,但必须写入合同保证创作自由,并且他要从收入中拨出30%成立艺术基金。出乎意料的是,张老板一小时内就回复同意了。
"看来你的新风格真的很抢手。"苏雯看着邮件笑道。
齐明摇摇头:"不是我的风格抢手,是张老板终于明白,真正的艺术价值在于原创性,而不是可复制性。"
收拾画具准备离开芬兰时,齐明翻看着这三个月的创作——从最初的模仿北欧极简主义,到后来完全释放自我的抽象表达,他的艺术经历了一场蜕变。最让他自豪的不是那些可能卖出高价的画作,而是他重新找回了创作的初心: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眼中世界的真相。
手机响起,是赵志强的消息:"齐明,我和小杰完成了《迷宫内外》全部15幅作品!理查德说比他期待的还要好。对了,林悦回国后联系你了吗?她好像有什么计划..."
齐明回复了祝贺,然后看着窗外芬兰最后的雪景。三个朋友,三条不同的艺术之路,却在命运的奇妙安排下相互影响、相互成就。他想起了最初见到赵志强时那个怯懦的办公室职员,想起了林悦在画展上那忧郁而渴望的眼神,想起了自己曾经对"成功"的狭隘定义...
"怎么了?"苏雯走过来问。
"只是在想,"齐明收起手机,"命运给每个人的牌都不一样,但真正的赢家不是拿好牌的人,而是能把任何牌都打好的人。"
苏雯吻了吻他的脸颊:"这就是我要嫁的艺术家。"
飞机冲上云霄,芬兰的雪原在下方渐渐远去。齐明握着苏雯的手,心中充满期待。无论前方是商业的诱惑还是艺术的挑战,他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那个平衡点——在真实与梦想之间,在坚持与妥协之间,在艺术与生活之间。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