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盖吉忠
乡村的夏夜,微风习习。飒飒的风声传入了我的双耳,我举头望向夜空,银河璀璨,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远处的稻田蛙声一片,打破了宁静的乡村。月光下,蛙鸣、稻田是乡村夏夜一幅和谐的水墨画。
我站在乡村的新月下,仰望星空,耳畔蛙声虫鸣,夏风掠过,稻禾的芬芳萦绕鼻间,仿佛穿越时空。此刻,也有蛙鸣和稻麦的芳香,但和诗人“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的心境不同。我有种莫名的烦忧,这得从白天发生的事说起。
清晨,我吃完早饭,和妻商量回乡下老家走一走,看一看,妻同意了。我驾驶着小轿车,汽车在公路上飞奔。掠过视野是大片的农田,一片新绿,满眼绿色扑入眼球。远处的稻田里,有农民在劳作。我听见了飞机的声响,妻指向了远处,你看,无人机在高空作业,穿梭于田间。那是农民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我啧啧地赞道:“现在太好了,农民种地全程机械化,无人机已走进田间地头。”我思忖着,几十里的路程,十几分钟就来到了村头。从西往东看,宽阔的水泥路两侧鲜花盛开。统一焊制的铁大门,家家户户的水泥板桥,红色铁皮盖的砖房矗立在水泥路的两侧。路灯笔直地屹立在路沟的两旁。这几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农村路、住房进行改造。现在的农村村容整洁,自来水入户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中午,二叔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其中有一大盆酱炖青蛙。大家热情地招呼我尝尝,看见青蛙四肢伸直,肚子鼓鼓的。我举起的筷子又缩了回来,我不忍心吃,小时候看见村上顽皮的孩子抓了烤着吃,那么贪吃的年纪都没有对其下过口。
二叔见我那模样儿,喝口啤酒。哈哈一笑,夹了一个往嘴里一丢,有滋有味地嚼着:“香,好吃得很。”二婶也接口:“这东西很贵,现在很难找啊!”
二叔在一旁让我试试,夹起一个,见大家看着我,就心一横,往嘴里一塞,嚼了几下,味道残存在口腔里,鲜美至极!吃了一个,再也不想吃了。一想到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它是害虫的天敌,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最好的朋友。为了一顿美餐,为了口腹之欲,剥夺了它们的生命,还是觉得不忍。万事万物,既然存在,总有它存在的理由,试想,夏天不再有蛙鸣陪伴,那还算是完美的夏天吗?
晚饭后,和二叔一起散步,走在仄仄斜斜的乡间路,道路两旁是碧绿的稻田,绿色的稻秆随风摇曳,泛起绿色的波浪,像少女舞动的裙翩翩起舞。稻子散发出的芳香萦绕鼻间,久久不肯逝去。远处传来了蛙鸣,蛙声如潮,像乡村夏夜的圆舞曲,撼人心弦,我陶醉在如诗如画的夏夜,不能自拔。
水稻田几里连成片,像绿色的海洋,如果你没有到过黑龙江,你就不知道广阔无垠的田野,几里或几十里连成片,坦荡如砥望不到边。无边的绿色铺满大地,绿得让人陶醉,让人留恋。
也许我被大呼小叫惊扰,蔚蓝的天空,一行白鹭在天空展翅飞翔。在夕阳的余晖中,勾勒出一幅绚丽的山水画。这份和谐,这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份超俗的美,任最有本事的画家也画不出的,我的情动了,心醉了。
斜阳晚照,余晖给碧绿的田野涂抹了艳丽的色彩。放眼望去,远处的稻田里,有几位老农正在稻田拔草,他们正在用劳力建设美好新农村,他们像蜜蜂一样为人们酿造最甜的蜜,其实他们也是酿造美好生活,为自己为人类……
不管怎样,总有一些人在坚守。“稻花香里话丰年”,千百年来,他是庄稼人心里最美的歌,一直在人们心里传唱。
作者简介:
盖吉忠,黑龙江省庆安县大罗镇中学高级教师。北林区作协会员,小说、散文、诗歌发表在《绥化晚报》《伊春日报》《北极光》《青年文学家》《中国作家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