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慎春(山东枣庄)
怎么也想不到,一向文静慈祥的二姑,在她98岁高龄的弥留之际,竟向她的子孙们提出保留全尸,要穿上早已为自己准备好的红色嫁衣,和牺牲70多年的亡夫马怀国合葬的要求。
听了二姑的遗嘱,晚辈们大都惊诧,认为她是老糊涂,现在推行火葬,怎么能留全尸?唯独95岁的三姑告诉我们:“你们的二姑不易,一生爱着的就是马怀国,让他们到那边再续恩爱的日子!”好在,那时还是2018年,推行火葬还没有现在严格,晚辈们只好随了她的愿。
我的二姑,名叫王保英,出生在一个相对殷实的农民家庭,家住离台儿庄八华里的东南域,村南是京杭大运河,村东是涛沟河,地势低洼,一到雨季,就是一个泽国,水势退去,又是一个江北少有的鱼米乡,肥沃的淤泥,种啥收啥,被称作台儿庄的粮仓。隔河相望,是江苏省邳县的地界。为了适应这里独特的环境,乡民们辈辈筑台而居。出生在这种环境,二姑从小长成了北方姑娘的结实身板,兼具着江南女子姣好的容貌,自小就乖巧伶俐,惹人喜爱。
1938年4月,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蹂躏家乡,并在这里展开了举世闻名的台儿庄大战。看到破碎的家园,自小就有豪侠之气的18岁村姑王保英,毅然决然地加入“青年救国团”,积极地参加到台儿庄大战的救援中来,并在这里结识了未来的夫君马怀国。
1941年春,二姑在马怀国的带领下,一同来到了运河支队的根据地黄邱山套。这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日军连续开展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运河支队活动的峄、滕、铜、邳地区,已经成为敌人占据优势的游击区。为了巩固黄邱山套这块革命根据地,支队领导决定派遣马怀国与二姑,到日军占领的贾汪矿区,以夫妻二人开办的小卖部做掩护,建立起了秘密联络站,为运河支队收集情报,购买药品。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发动内战,重点进攻陕北、山东两个革命根据地。为了避开敌人锋芒,二姑怀抱襁褓中的女儿桂香,跟随三千余名根据地的地方干部及家属,远赴鲁北的无棣、乐陵,又转赴渤海的赣榆。马怀国则留在小卖部坚持敌后斗争,由于敌人的告密,在枣庄的拉锯战中,被“还乡团”枪杀。
新中国成立后,二姑被安排到贾汪区机关幼儿园工作,但她一直没有忘记寻找马怀国,当得知马怀国已经牺牲的消息,二姑如同五雷轰顶,收殓起遗骸安葬后,默默地在心里祈祷:“怀国啊,活着的时候,咱们聚少离多,没能过上几天安稳的夫妻生活,等死后,我要重新嫁给你!”此后数十年间,她将对丈夫深深地眷恋,转化为旺盛的革命热情,认真地对待工作,善待每一个孩子,被全园老少尊敬地称作“老阿姨!”
2018年7月,她以98岁的高龄寿终正寝,当子女们为她穿上红色的嫁衣,由娘家的侄儿、侄孙们陪同着走向黄邱山套的墓地时,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细雨,当棺椁落进和马怀国合葬的墓穴,阴霾的天上仿佛有一缕阳光闪过,不知道是感动了上苍,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在我心里却泛起了《刑场上的婚礼》。我们只知道周文雍、陈铁军的爱情故事,却不知道枣庄的运河支队里,有一位名叫王保英的农村姑娘,用70多年的等待,演绎出另一首跨越阴阳两界凄婉的爱情恋曲,她的主人翁竟是我妻子的二姑!
2025年7月25日写于峄城
作者简介:
王慎春:男,汉族,中共党员,原始学历高中,自修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夲科,曾任民办教师,后提任镇党委专职通讯报道员八年,后参加工作在煤炭部基建工程三处,调回原籍任电视台记者,曾有诗歌,报告之学,通讯,电视专题等作品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