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文/崔建国
长街寂寂夜未央,寒灯照影叹沧桑。
昔年意气谋生计,一朝失业陷彷徨。
病骨支离无药济,囊中羞涩泪千行。
东家卷款踪迹杳,半生血汗尽成殇。
倾尽积蓄购华屋,却见楼空野草长。
风雨飘摇无所寄,荒野残垣泪沾裳。
忽攒微资买电驴,众人纷至语惶惶。
声声只道头盔重,句句皆言交规详。
罚款单飞如秋叶,未问腹中可充粮。
寒夜蜷缩桥洞下,冷风瑟瑟透心凉。
虚情假意浮于面,实苦难消岁月长。
此恨绵绵无绝处,人间冷暖两茫茫。
评《长恨歌·》
崔建国的《长恨歌》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刻描绘了当代社会中底层劳动者的生存困境,充满悲悯与控诉。全诗以“长恨”为主题,层层递进,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无奈。
1. 主题深刻,反映现实
诗中描绘的“失业”“病骨支离”“东家卷款”“罚款单飞”等情节,直击社会痛点,反映了劳动者在资本、法规、人情世故中的无力感。尤其是“头盔重”“交规详”等细节,影射了某些政策执行中的僵化与不近人情,引发读者共鸣。
2. 情感真挚,感染力强
诗人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情感饱满,如“泪千行”“泪沾裳”“透心凉”等,强化了悲剧色彩。结尾“此恨绵绵无绝处,人间冷暖两茫茫”化用白居易《长恨歌》名句,将个人之恨升华为对时代之问,余味深长。
3. 语言质朴,叙事流畅
全诗采用七言句式,节奏紧凑,如“昔年意气谋生计,一朝失业陷彷徨”,对比强烈,凸显命运无常。口语化的表达(如“电驴”“头盔重”)增添了现实感,使叙事更具代入感。
总结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力量的现实主义诗作,以个体之痛折射社会之弊,语言平实却直抵人心。它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哀歌,更是对时代困境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