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琅琊台 悠悠怀古情
庄金旺
在现青岛的黄岛区,原青岛的胶南市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小山名叫琅琊台,历史上的秦始皇曾三次登临,非常出名,我久仰它的大名,早就想去一睹它的风采,那年“五一”公司放了几天假,我终于如愿以偿。
迎着和煦的海风,兴冲冲地登上去黄岛的轮渡。船仓外迷人的海上风光就象一块强力的磁铁吸引着我,让我难以在绵软舒适的座椅上坐下来,我就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跑到甲板上去不停地东瞧瞧,西看看,不时地拿出数码相机拍照。
想到即将登临仰慕已久的琅琊台,心情特别兴奋,情绪也异常高涨。
轮渡很快就靠了岸。我们上了岸以后,坐客车,换出租车,拐弯抹角,费尽周折,一路颠簸总算来到了琅琊台山下的南坡。
放眼望去,只见琅琊台山不甚高,坡也不怎么陡。
我们所乘坐的出租车司机是一个当地人,在他的指点下,我们没有走正门,是从南坡的小路上往上爬的。
我们很快就沿着小路爬到了半山腰。
在半山腰站稳脚跟,举目远眺,往南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那海天茫茫,一望无际的大海。
近岸有一座小岛,那就是著名的斋堂岛,据民间传说那曾是秦始皇登上琅琊台以后,他手下的随从,大臣们斋戒的地方。
近海的岸边有一个渔码头,周边停靠着许多渔船,稍远的海域也可以看到有许多渔船正在捕鱼作业。
我们顺着往上爬的这个小山坡路坡度很缓,路也很短,我们没有费多大的劲儿很快就来到了半山腰上一个新铺的柏油路上,这是一个盘山路,路上不时地有观光旅游车从我们身旁呼啸而过。看到车上那些乘客手足舞蹈的高兴劲儿,眼馋得我们恨不得一步跨上去过过车瘾,但想到那样游玩也只能是浮光掠影地观赏山上的风光,难以玩得尽兴,很快就打消了那个念头。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累会是更累一些的,但这样路过的景点会看地很仔细。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琅琊台石刻亭,这可是琅琊台山上一个特别有历史价值的景点。
只见硫璃瓦的亭子下面有一块十分醒目的石碑,碑文全是难认的篆书,这块石碑只是一个原刻石的复制品。原刻石残石原件已做为国宝被收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据史料记载这里曾是秦始皇公元前219年第一次登临琅琊台时为歌功颂德而刻石立碑的地方,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再次登临此地时,又在此刻石碑旁写下了诏书,两次都是丞相李斯所写。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屈指算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恋恋不舍地离开这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刻石亭,往上走,不远处便是琅琊台保护亭。站在这亭下,细心观察,你可以十分惊喜地发现相当年秦始皇筑台的夯土层仍能看得一清二楚,土层里那些弥足珍贵的秦砖汉瓦隐隐约约,依晰可见。
顺着这保护亭继续往上走,你很快就发现上面有一个面积很大的平台,平台全由花岗石精心砌成。平台上面是一组规模十分庞大的群雕,共有14尊雕像。每个雕像都栩栩如生,样子十分形像逼真。它向人们展示的是相当年始皇大帝遣徐福入海求仙的壮观场面。
群雕古朴而庄重,威严而肃穆。“千古一帝”秦始皇头戴着高高的皇冠,凝神东望,其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凛然不可侵犯的无比威猛的形象活灵活现,让人看到后无不肃然起敬,望而生畏!
就在他正前方有一个人躬身低头,双手举着书简,那人就是著名的方士徐福,他力劝皇帝派给他数千童男童女及百工,射手等出海东渡,到东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仙山上去觅求长生不老药,以满足秦始皇长生不老,永做皇帝的野心。
秦始皇塑像头顶上方是一个伞状的用来遮挡阳光的十分华丽的大华盖,这个大华丽也是由花岗石精不雕制而成的。
秦始皇雕像身后,有二世胡亥,丞相李斯以及赵高等一些文武官员,还有其他侍从,待女,包括他自己在内共有14人。
由群雕平台再往上走便到了山的最巅峰了!这里标有海拔183.4米。顺着山顶往北望,只见北面山坡十分陡峭,这里便是有名的御路,御路长135米,共砌有386级台阶,现在是重建的,最初的路基由秦始皇时期建成所以叫御路。
那御路顺着这陡峭的山坡一直延伸到山北面的海湾上。
北面的海湾又名龙湾,湾畔沙岸广阔,呈弧状,犹若一钩弯月,又称月亮湾。湾里海水洁净,沙滩细软,是一个日光浴,海水浴的理想场所。
站在这巅峰之上,环顾四周,你可以尽情地领略这山,海,岛,滩交相辉映的迷人景色。
琅琊台山是一座濒海的孤山,它三面环海,只有西北方向上是陆地。
西北方向望去是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和一个个红瓦房的村落,正西面远远的是一个个的海岔子,夕阳西下,放眼望去,西边的一个小海湾犬牙交错,浅海处的沙滩上波光粼粼,耀人眼目。
据说这琅琊台最初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建的。据历史记载,越王勾践灭吴后把都城迁到琅琊,并建琅琊台,台上营造了望越楼,以便南望家乡,聊表思乡之情。
站在台顶向东边望去,你就会看到有一座十分精美的古色古香,飞檐斗拱的古楼座落在那里,那就是上面所说的望越楼。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琅琊郡,并三巡其地,大兴土木,修筑琅琊台,在山上精修庙堂,立刻石,祭祀“春夏秋冬四时主”先后两次派徐福东渡去海上仙岛觅仙药,开启了中韩,中日文化交流之先河。
此后秦二世,汉武帝等皇帝多次巡幸这里,历代文人墨客也屡屡登临,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碑刻。
在下山的路上,我又走进观龙阁,秦兵马俑布阵馆,琅琊文化陈列馆,徐福殿等著名景点,所到之处,就像走进了一个文化历史的长廊,无时无刻被琅琊台厚重的历史所陶醉,陈列馆内熊唯的《登琅琊观日赋》,苏轼的《书琅琊篆后》,还有白居易的优美诗篇都让我大开眼界。
琅琊文化陈列馆坐北朝南,面向大海,它是一座具有秦代建筑风格的宏伟建筑,馆前有一尊精美的用青铜铸造的始皇大帝的塑像,他伸直双臂,笔直地挺立在那里,非常威武霸气,非常有气派。
塑像底座上十分醒目地书写着“千古一帝”几个字,字迹十分苍劲有力,惹人注目!
站在这陈列馆前,回顾一下在这里所游玩过的地方,心中无不生发思古之幽情,发思古之感慨!
我首先敬佩那“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越王勾践,我也敬佩那智勇双全的徐福,他为了满足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寻仙药的欲望,竟敢斗胆冒着生命危险上书秦始皇,不畏千辛万苦,漂洋过海,走出国门去,开辟了中韩,中日文化文化交流航道第一人,他把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传播到了日本,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我更佩服那“千古一帝”秦始皇,他靠那“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的勃勃雄心,“外连衡而头诸侯”,他灭六国,一举统一了全国,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并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这些伟人的历史功绩必将牢牢地记在人们心里!
作者简介:庄金旺,山东茌平人,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