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传来重磅消息:炉霍至康定新都桥、屏山新市至宜宾、攀枝花至盐源、广安绕城西段4条高速公路项目正式获批,预计今年三季度全面开工。这4条总里程约458公里、总投资近千亿元的高速公路,不仅是四川交通版图的一次重要扩容,更是区域协调发展、民族地区振兴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性工程。其意义远超基础设施本身,折射出四川以交通先行激活全域发展的深远布局。

网络资料图
从地理格局看,这批项目精准填补了关键路网空白。炉霍至康定项目作为川藏南北线的联络线,将大幅提升甘孜藏区交通韧性,破解长期以来“单线进出”的安全隐患;攀盐高速连接丽江与西昌两大旅游枢纽,有望形成滇川旅游黄金环线;广安绕城西段作为第22条川渝省际通道,进一步加密了双城经济圈的“毛细血管”。这种“填白+联网”的组合拳,标志着四川高速公路建设从“主干贯通”迈向“网络加密”的新阶段。

网络资料图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其对区域经济的重塑力。以炉霍至康定高速为例,项目穿越的甘孜北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文旅、矿产和清洁能源资源,却长期受制于交通瓶颈。项目建成后,道孚民居、雅拉雪山等“养在深闺”的旅游资源将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而沿线水电、光伏基地的电力外送效率也将显著提升。同样,攀盐高速直指攀西—滇北资源富集区,为钒钛、稀土等战略资源开发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交通条件的改善,本质上是为欠发达地区安装“发展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项目在技术标准上均采用“8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的务实方案(广安绕城除外),既保证了通行效率,又兼顾了复杂地形下的经济性。这种“量体裁衣”的设计思路,反映出四川交通建设已脱离盲目追求高标准的阶段,转向更注重效益精准投放的科学发展模式。特别是炉霍至康定项目穿越横断山脉,建设难度不亚于雅康高速,4年工期的设定既体现技术自信,也彰显攻坚决心。

网络资料图
从时间维度看,三季度集中开工的安排颇具深意。这批项目与年内将建的西昌至宁南、成都至汶川复线等工程,共同构成四川“十四五”交通攻坚的“第二波次”。在稳增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近千亿投资将有效拉动建材、装备制造、劳务等产业链,而6年最长建设周期也为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提供支撑。更关键的是,这些项目多数位于三州民族地区,其社会效益远超经济账本——正如攀枝花至盐源高速将直接惠及20余个彝族乡镇,交通公平正在为共同富裕筑牢基石。
当然,挑战亦不容忽视。高原冻土、生态敏感区保护、长大隧道群施工等难题仍需突破,而后期运营中的车流量培育、路网协同管理等也考验智慧。建议在建设中强化科技赋能,推广BIM技术、低碳建材等创新应用;同时提前谋划“交通+”产业规划,避免“通路不通财”的困境。

网络资料图
蜀道难,终将成通途。这批高速公路的推进,既是四川践行“交通强省”战略的坚实一步,更是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的基础支撑。当横断山脉的沟壑变通途、省际交界处的断头路成枢纽,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条物理通道,更是一个西部大省打破地理桎梏、重塑发展逻辑的雄心。期待项目早日从蓝图化为现实,为巴蜀大地铺就更多开放之路、团结之路、共富之路。( 本网蓉城7月28日电 □ 黄建军 苏东华 )
本文实习编辑:杨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