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立忠,号三丁书屋主人,福建省清流县人(21个苏区县之一)。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刻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其书法以楷书见长,融合柳体结构与《兰亭序》韵味,兼具《郑文公碑》的骨力,风格古朴苍劲,形成方严高古、朴厚雄秀的意境,在当代书坛中独树一帜。刻字作品则注重凿痕美感,通过刀法展现传统文化的力度与意境。

这幅《北上抗日》的雕刻杰作,主题构思巧妙缜密,设计布局完美!体现在上部北上抗日,刀枪嵌入形象,全景气势雄浑,红军长征勇往向前,直至夺的胜利之势。下半部配置毛主席诗《长征》七律,与作品天作之合。诗的字体独特,谋篇布局错落有致,字字珠玑。让人看后追思红军伟大长征,回味无穷!
题材好,有深度,有高度,更有广度。体现克服各种困难和险阻,矢志不渝北上抗日的精神与壮举。惊天地,感日月的伟大内涵蕴含在这一刀刀一道道的纹理里,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状丽。
木刻的“粗粝感”与“厚重感”,映射着当代人对红色历史的敬畏与传承:在和平年代,作品以艺术语言提醒观者——抗日与长征的精神内核,是“克服艰难险阻、砥砺前行”的信念,这种信念仍需在时代中延续。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这“北上抗日”作品,犹如一座矗立于历史长河中的精神灯塔。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将《七律·长征》的磅礴气韵融入万水千山的意象之中——金沙云崖的险峻、铁索寒桥的凛冽、泥丸走马的豪迈,皆化作木纹间起伏的铿锵印记。方寸之间,不仅重现了工农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钢铁意志,更将抗战精神与长征史诗凝为一体,昭示着中华民族在血火淬炼中生生不息的脊梁。
今日瞻仰此作,犹见当年烽火:木纹如战壕沟壑,刻痕似弹雨刀光,而“胜利”二字跨越八十载风雨,仍在这红木的肌理中灼灼生辉。它既是向先烈披荆斩棘的深情致敬,亦是对今人铭记历史、砥砺复兴的无声召唤——山河已无恙,薪火永相传。
综上《北上抗日》不仅是一件木刻艺术品,更是一部“刻在红木上的红色史诗”:它以材质承载历史重量,以形式复刻革命征程,以精神唤醒当代人对红色基因的记忆与思考,也是红色苏区清流县陈立忠为抗战胜利80周年献的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