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长保
编辑:王蕾
朱合兰,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光——从偏僻山村的泥土里长出的光,三十年不曾熄灭,反而越照越远。
她的人生像一部静默的史诗:16岁起把“志愿者”三个字刻进生命,用素食、节俭、工资和全部心血,把5个孤儿变成“有家的孩子”,把十三名大学生托出大山。
·30 年,从 16 岁到 46岁,她把“志愿者”活成了动词:她独立收养5 名孤儿、资助13 名大学生走出大山,她和她的团队修和谐路,建幸福桥,盖3所学校,其中2所希望学校铭恩楼共计3561平米。为山村学校打山泉井,建图书室,提供免费午餐,德校文化,安全教育。感恩励志,家庭教育,雷锋精神进校园!定期捐助贫困大、中、小学生,直至大学毕业。并创办首个大学生创业援助中心,唯一一个好榜样雷锋展馆,多个县成立学雷锋教育基地等,德孝文化村,爱满人间幸福笑脸等!累计让 831 所学校、8107万元物资落地生根。把831所乡村学校点亮。她和她的团体修的不仅是3561平米的校舍、三座“希望”与“铭恩”,更是一条条让孩子走出命运峡谷的“和谐路”“幸福桥”。她打的山泉井里,涌出的不只是水,还有“再穷也要读书”的倔强;她建的图书室里,每一本书都是一扇窗,窗外是辽阔世界,窗内是被点燃的眼睛。
她和她的团队做的事,学校做不到——她补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口,是心理与行为矫正的断层;她做的事,家庭做不到——她给的是系统而专业的陪伴,是“一对一直至大学毕业”的长期主义。她让“雷锋精神”不再是三月的风,而是四季的暖:好榜样雷锋展馆、首个大学生创业援助中心、爱满人间【北京】文化传播公司,把“好人”从个案变成生态,把“善念”从情感变成可持续的体系。她的荣誉写满墙,但比荣誉更重的是她那句话:“愿用慈悲的爱温暖每一寸冰冷的土地和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慈悲不是形容词,是她把工资变成孤儿学费、把素食变成了慈爱,她把省下的钱变成免费午餐、把余生变成铺路石的动词。她把自己活成了“共和国骄子”,却让所有被帮助的孩子相信:自己才是未来的骄子。
如果世界有温度,朱合兰就是一根不灭的火柴。她燃烧自己,只为照亮更多角落——直到“山村学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再是愿望,而是日常;直到“需要帮助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她的存在,世界已不那么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