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实的语言才是高级的表达
作者:胡斋敏
真正高级的语言表达往往不需要依赖华丽的修辞手法。平实直白的表达方式反而更能准确传递思想,产生更好的效果。科学论文、法律文书等专业领域,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强调:"凡是能够说清楚的事情,就一定能说清楚",这句话揭示了思想清晰度的重要性远超过表达形式的修饰。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提出三种说服方式,其中理性论证(logos)恰恰要求避免浮夸的修饰。中国古代的"辞达而已"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观点,也都体现了对朴素表达的推崇。观察当代优秀的公共演讲,比如TED演讲或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演讲,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的真实经历。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简洁直接的表达方式反而成为刚需。推特140字的限制催生了去修饰化的写作风格,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原则要求剔除主观形容词,这些都印证了朴素表达的价值。当然,在诗歌等特定文体中,修辞手法仍然不可或缺。但即便是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名句,其震撼力也主要来自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非修辞技巧本身。
《道德经》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智慧启示我们,最高级的表达往往呈现出返璞归真的状态。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也说明,隐藏修辞反而能增强表达力度。在当今社会,过度修饰的语言往往会掩盖思想的空洞,降低沟通效率。真正有价值的表达,是用最简洁的方式传递最深刻的思想,让读者或听众能够直接把握核心内容,而不是迷失在华丽辞藻的迷宫中。
在写作和表达时,追求思想的深度而非形式的繁复尤为重要。最好的语言就像清澈的溪水,不需要任何装饰,自然流淌就能滋润心田。当我们想要打动他人时,必须先问问自己:我是否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了最真实的事?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