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初审廖家驹
书法蒋铧先生
八一感怀
(格律诗词十咏)
作者:江开华(岭南布衣)
(1)
打响洪都第一枪,起兵革命在南昌。
红旗猎猎旌云漫,阵阵涛声伐列强。
在手长缨惩罪恶,长存浩气贯虹光。
燎原星火红华夏,此后工农武力强。
(2)
八桂江城有别情,每年八一梦军行。
历经沧海思当日,数度霜寒守寸诚。
练武场中声气震,情深战友意犹倾。
平生错事空余恨,犹喜当年我是兵。
(3)
建军节抒怀
青年入伍穿戎装,气宇轩昂斗志扬。
五角红星头顶戴,一腔热血守边防。
粗茶淡饭三餐饱,号角声中练武忙。
军旅激情成过往,国家召唤再支疆。
(4)
戎马记初衷
戎装曾护岁华心,岁月沧桑志未沉。
解甲犹存金鼓梦,凭栏常忆鼓鼙音。
诗行渐染霜华色,墨韵萦牵赤子心。
莫道桑榆光影晚,余生自有韵中寻。
(5)
忆秦娥·纪念八一建军节
军旗烈,南昌城内枪声彻。枪声彻,武装起义,壮怀雄杰。
保家卫国边疆月,救灾抢险真情切。真情切,军魂永驻,壮心难灭。
(6)
满庭芳·八一感怀
猎猎军旗,昭昭赤日,百年风雨同程。南昌星火,长夜破黎明。万里长征踏雪,枪林里、血铸忠诚。烽烟尽,江山如画,谁护岁安宁?
躬身。思往昔,戍边踏浪,守土披星。看铁甲轰鸣,银燕穿行。更有丹心似火,危难处、总是先行。凝眸处,山河无恙,军号逐风清。
(7)
江城子·八一感怀
南昌城上夜鸣枪,火初扬,破昏茫。万里长征,血路踏冰霜。烽火八年驱虎豹,旗未倒,志如钢。
今朝铁甲护边疆,月凝光,戍楼长。危急当前,身影逆风霜。且看山河皆锦绣,军号亮,国威扬。
(8)
满江红·从戎四十一年感
雪甲霜戈,四十载、初心未歇。回首处、营盘星夜,阵云如铁。号角催征惊晓梦,钢枪握暖南疆月。最难忘、旗上血痕红,同袍结。
风霜刻,眉峰叠;肝胆照,尘缘别。任霜丝偷换,寸心犹烈。解甲仍存锋刃气,归田未改军人骨。凭栏望、何处有烽烟?情难灭。
(9)
鹧鸪天·八一感怀
长夜枪声破晓光,南昌星火照苍黄。长征雪裹征衣冷,百战旗迎热血扬。
风未静,戍楼长,钢枪紧握守边疆。危难总见戎装影,护得山河岁月长。
(10)
投笔从戎赋·花甲忆军旅
花甲闲居,诗书为伴;流年回溯,热血犹燃。念昔八十年代,风烟初起,辞汉沔之故园,赴青云之戎路。当是时也,青春作赋,未甘笔底消磨;壮志凌云,愿向沙场驰骋。
初辞汉中故里,首赴新郑秋霜。正队列以磨筋,闻号声而破晓。踢正步于荒郊,汗浸征衣;练刺杀于操场,气贯穹苍。筋骨初成,转赴江城武汉;军徽再佩,投身军区营房。号角催征,常伴星霜而起;钢枪在握,时随日月而巡。幸有青云之志,不负韶华;更得机缘之助,翌年题名。负笈桂林陆院,执卷研兵;挑灯军帐之中,挥毫演武。案头兵书汗渍,帐前剑影寒光,此青春之盛景,实岁月之华章。
数载军旅,风霜暗换容颜;半生戎马,肝胆长照河山。铁甲经霜而未锈,初心历岁而弥坚。及乎解甲归田,仍择漓水之畔;转业桂林,犹近军魂旧地。看山如列阵,听水似鸣笳,军旅情牵,未尝一日或忘。
今朝退休赋闲,鬓发虽染秋霜;每忆营中岁月,热血犹沸胸腔。队列声声,恍若耳畔回响;军歌阵阵,依稀梦里飞扬。昔日投笔从戎,换得一身肝胆;今朝诗书作伴,聊将往事珍藏。莫叹流年似水,青春之火未凉;且以笔墨为戈,再书岁月华章。此身虽老,戎心未改;此忆长新,足以慰平生。
诗曰:
投笔从戎忆当年
花甲闲居忆旧狂,诗书伴岁念戎装。
八十风烟辞汉沔,一身肝胆赴疆场。
初从新郑磨筋骨,队列声声透晓霜。
再入江城披甲胄,军号催征志未央。
幸得青云传捷报,桂林陆院试锋芒。
灯下研兵书万卷,帐前演武剑三尺。
数载风霜侵铁甲,半生肝胆照穹苍。
解甲犹归漓水畔,初心未改鬓成霜。
今朝闲品香茶暖,每忆营中热血扬。
队列声声犹在耳,军歌阵阵绕回廊。
莫叹流年催白发,青春烈火未曾凉。
诗书作伴添清趣,且把戎痕入锦章。
此身虽老情难尽,梦里常回旧营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