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 黎明之前
县政府的灰色大楼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冷峻。周雪晴和陈志远站在大门前,手里紧握着厚厚的材料——村民联名信、卫生所运营数据、水源地重要性分析,以及刘副总背后公司的违法证据。
"紧张吗?"陈志远轻声问,他的眼镜已经换了一副新的,但右臂的纱布还没拆。
周雪晴深吸一口气:"比第一次做手术还紧张。"
陈志远笑了笑,轻轻握住她的手:"记住,我们代表的是整个青山村。"
他的手温暖而有力,给了周雪晴莫名的勇气。两人走进大楼,直奔五楼的纪委办公室。
陈志远的大学同学赵明已经在等候。他是个精干的中年男子,眉宇间透着正气,见到陈志远便热情地迎上来:"老同学,好久不见!电话里说的事,真有那么严重?"
"比电话里说的还严重。"陈志远严肃地说,随即介绍了周雪晴,"这位是青山村卫生所的周医生。"
赵明与周雪晴握了握手:"听说了你们的事。材料带了吗?"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周雪晴和陈志远详细汇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赵明的表情越来越凝重,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
"最关键的证据是这个。"陈志远取出一份文件,"金泉公司在邻村的环评报告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我实地考察过,他们的污水处理系统根本不存在,废水直接排入河道。"
"还有这个。"周雪晴补充道,"刘副总威胁要关闭卫生所的录音,以及他们派人破坏药田的目击证词。"
赵明仔细查看了所有材料,最后长叹一声:"情况我了解了。这事不仅涉及违规开发,还可能存在权钱交易。我会立即向领导汇报,申请成立调查组。"
"但卫生所明天就要被封了..."周雪晴急切地说。
赵明思索片刻,拿起电话:"我请县长秘书过来一趟。县长这几天正在抓'为民办实事'工程,你们的情况正好符合。"
等待县长秘书的间隙,周雪晴的手机响了。是母亲。
"晴晴,我和你爸商量好了,明天去青山村看看。"母亲的声音比前几天有精神多了,"你爸联系了几个老同学,看能不能帮上忙..."
周雪晴心头一暖:"谢谢妈,不过我们现在正在县里想办法。"
"那就好。"母亲顿了顿,"晴晴...妈想通了。你做的是对的事,妈支持你。"
挂断电话,周雪晴的眼眶有些湿润。这时,县长秘书走了进来——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很干练。
"青山村的情况赵主任已经简要介绍了。"秘书听完周雪晴的汇报,眉头紧锁,"县长最反感这种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你们等一下,我这就去汇报。"
秘书离开后,办公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周雪晴不安地绞着手指,陈志远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会好的。"他低声说,"邪不压正。"
半小时后,秘书回来了,脸上带着笑意:"县长很重视,决定下午亲自去青山村实地考察。关于卫生所封条的事,已经通知暂缓执行。"
周雪晴如释重负,差点哭出来。陈志远紧紧握了一下她的手,向赵明和秘书连连道谢。
回村的路上,两人坐在颠簸的班车里,心情却比来时轻松了许多。
"没想到这么顺利。"周雪晴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我以为会经历更多波折..."
"这才是开始。"陈志远推了推眼镜,"刘副总那帮人不会轻易认输。县长来了之后,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
周雪晴点点头,想起卫生所墙上的红漆大字,想起被毁的药田,心头又蒙上一层阴影。
回到村里,县长即将来访的消息已经传开。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打扫卫生,准备材料。王铁柱带着几个青壮年清理了卫生所墙上的涂鸦,李阿婆和几个老太太则忙着准备招待用的茶水。
下午三点,几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青山村。县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材微胖,笑容和蔼。他一下车就被村民围住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诉说着卫生所的重要性和对开发的担忧。
周雪晴和陈志远引导县长参观了卫生所,介绍了张德全医生四十多年的坚守,以及近期遭受的不公正对待。
"这些器械,"周雪晴指着张德全用生命保护的那包手术器械,声音哽咽,"是张医生用积蓄买的,也是他为保护它们才..."
县长严肃地点点头,仔细查看了每一件器械,然后转向随行的官员:"这样的乡村医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卫生所不仅不能撤,还要加强建设!"
接着,一行人前往后山水源地考察。路上,周雪晴详细解释了水源对全村的重要性,陈志远则从专业角度分析了温泉开发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
考察结束,县长在现场召开了临时会议,当场做出决定:
一、立即停止后山温泉开发项目;
二、恢复青山村卫生所资质,并纳入县乡村医疗示范点建设;
三、成立调查组,彻查卫生所被刁难事件。
村民们欢呼雀跃,周雪晴却注意到,站在角落的村支书老赵面色惨白,不停地擦着汗。
县长临走前,特意把周雪晴叫到一边:"周医生,我了解你放弃了市医院的工作机会。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县里会全力支持你把卫生所办好,有什么困难直接找我。"
"谢谢县长。"周雪晴真诚地说,"我只想做好一个村医该做的事。"
送走县长一行,天已经黑了。村民们兴高采烈,自发聚集在卫生所前,有人甚至放起了鞭炮。周雪晴却感到一阵疲惫——这几天的情绪起伏太大了。
"累了?"陈志远递给她一杯热茶,"去休息会儿吧,这里有我。"
周雪晴感激地笑笑,回到自己的小屋。躺在床上,她回想这一天的经历,仍觉得有些不真实。手机震动起来,是父亲发来的短信:"明天和你妈一起来,为你骄傲。"
简单的几个字,却让周雪晴泪流满面。她终于得到了最渴望的认可——不仅是作为一名医生,更是作为一个有自己选择的成年人。
第十章 春暖花开
三个月后,青山村卫生所焕然一新。
县里的拨款如期到位,加上村民自发投工投劳,原本破旧的小平房已经扩建成了明亮的四合院——诊疗室、药房、留观室一应俱全,甚至还添置了一台二手超声设备。这设备是周雪晴母亲捐赠的,用她的话说:"既然女儿决定留下,我们做父母的就得支持。"
周雪晴的父母来访那天,全村人都来欢迎。看到女儿工作的环境和村民们的爱戴,原本反对的父亲态度彻底转变,甚至主动提出帮忙联系医疗设备供应商。
"爸,妈,这是陈志远。"周雪晴有些羞涩地介绍,"村小学老师,也是...我男朋友。"
这个称呼让陈志远耳根发红,但他坚定地握住了周雪晴父母的手:"叔叔阿姨好,我会照顾好雪晴的。"
那天晚上,两家人一起吃了顿饭,气氛温馨融洽。父亲喝了几杯酒后,拍着陈志远的肩膀说:"小伙子,我女儿就交给你了。她倔,随我,但心善,随她妈..."
第二天,卫生所举行了简单的揭牌仪式。县长亲自来为新卫生所揭牌,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刘副总和他的同伙因涉嫌行贿和滥用职权被立案调查,县医疗集团也进行了改组。
"周医生,"县长握着周雪晴的手说,"县里决定以张德全医生的名字命名这所卫生所,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更多像你这样的年轻医生到基层服务。"
周雪晴眼眶湿润了。她看向人群中的陈志远,他正微笑着对她点头,眼中满是骄傲。
仪式结束后,周雪晴独自来到张德全的墓前。老槐树已经长出新叶,在春风中沙沙作响。她惊讶地发现,墓前不知何时开满了一片野菊花,金黄的花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张医生,我们赢了。"她轻声说,抚摸着粗糙的树皮,"卫生所保住了,还扩建了。县长说要以您的名字命名..."她的声音哽咽了,"您看到了吗?"
风吹过树梢,几片叶子轻轻飘落,像是一种回应。周雪晴仿佛又看到了老人严肃却慈祥的面容,听到他说:"你出师了。"
回到卫生所,周雪晴发现陈志远正在药房整理新到的药品。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一道温暖的轮廓。
"忙完了?"他抬头微笑。
周雪晴点点头,走过去帮他整理:"想好暑假带孩子们去哪郊游了吗?"
"后山。"陈志远不假思索地说,"带他们认识各种草药,就像你教我的一样。"
这几个月来,周雪晴将张德全传授的草药知识与现代医学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诊疗方法。陈志远则发挥他的美术特长,为卫生所绘制了精美的草药图谱和健康宣传画。
"对了,"陈志远突然想起什么,"县教育局找我谈话了,想调我去县里工作。"
周雪晴的手顿了一下:"你...怎么想?"
"我拒绝了。"陈志远轻松地说,"这里更需要我。再说..."他握住周雪晴的手,"我怎么舍得离开我的白衣天使?"
周雪晴脸红了,轻轻捶了他一下:"谁是你的..."
话没说完,陈志远突然单膝跪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周雪晴,虽然我们认识时间不长,但我知道,你就是我想共度余生的人。这枚戒指是我用第一个月支教工资买的,一直没勇气送出去..."
周雪晴惊呆了,耳边只剩下自己剧烈的心跳声。
"我不想给你什么豪华的承诺,"陈志远继续说,声音有些颤抖,"只想说,无论你选择留在山村还是去任何地方,我都愿意陪着你,一起守护生命,守护这片我们爱的土地。"
卫生所外,不知何时聚集了一大群村民,屏息等待着周雪晴的回答。
周雪晴看着眼前这个有些笨拙却无比真诚的男人,想起他们一起经历的种种——抗争、失败、再抗争,直到胜利。在这个偏远的山村,她不仅找到了作为医者的使命,还收获了最珍贵的爱情。
"傻瓜..."她轻声说,眼泪夺眶而出,"我当然愿意。"
在村民们的欢呼声中,周雪晴主动拥抱了陈志远。远处,青山如黛,白云悠悠,仿佛也在为这对恋人祝福。
......
秋天到来时,卫生所又来了两位新医生——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人,自愿到基层服务。周雪晴像当年张德全带她一样,耐心地教导他们适应山村医疗的特殊性。
"周老师,"一个年轻医生好奇地问,"为什么选择留在这么偏远的山村?以您的水平,大医院肯定抢着要。"
周雪晴望向窗外的老槐树,树上已经结满了豆荚。她想起张德全,想起陈志远,想起村民们质朴的笑脸...
"因为这里需要我。"她轻声回答,就像当年张德全回答她一样,"而我也需要这里。"
风吹过田野,金黄的稻浪翻滚,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青山村的蓝天下,周雪晴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作为一名山医,守护这一方水土,一方人。
[全文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