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淳化閣帖》看歷代帝王法書
我們知道,《淳化閣帖》是宋太宗淳化三年,即唐以後的公元992年,由翰林書王著奉勒編寫的現存最早官刻叢帖,共十卷。這裡的所謂”歷代帝王”,乃是宋之前 的唐代算起,放在帖之首位,為第一卷,共選58張,含行書、楷書、章草及大草,時間跨度是在公元75—-610年間約500年。這些含蓋漢唐、共19位帝王的、有”王者之風”的書帖,放在1600多年後的我們去看,用所謂現代人的眼光去審視,不知道能给我們有多少的思考、啓發和結論?
釋文:辰宿列張,盈昃,海醎河淡,鱗羽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遐邇壹體,冈談彼短,無恃己長,尺璧非尚,寸陰是競,孝當竭力,忠興溫若思,慎終宜令,學優登仕,攝殊從政,都邑二京,背芒面洛,淳渭既集,墳
此為漢章帝劉炟書帖,他生於56年,公元75—88年為東漢皇帝,19歲開始為皇13年,32歲卒。我們所見書體為章草,是介乎隸書與草書之間的書體,發靱於秦而鼎盛於漢。我們可以看出,此帖有非常濃郁的、約百年前史游所作的《急就章》味道。作為章草書者,書論者對其評價是有成就的,未見有哪位皇帝可與之比肩。此內容為”千字文”。
釋文:省啟,知既下須防具,具揚州寒,到有者比,尚擬之動靜,吏啓也,每遺信還。
上書帖為小草,出自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後人說的晉武帝。為公元236出生,於266—290年為王,統治25年。自漢章帝而下至此朝代,已經是150年以後,距離王羲之(303—361年)時代尚有十余年。其實草書在晉朝百年前之東漢時期,已普遍通行於官宦階層等之上流社會,已經出了書法史上第一位草聖張芝(公元192年卒)。晉朝開國皇帝也以草書記錄日常,可想一般文士或社會交流採用草書的普遍性。
釋文:安軍未報,平和之如何深,可為事也。八月九日睿頓首。忽中秋,但有遠懷,便微冷,恆何如以,殊不能佳,唯勿得慰抱,念及不多。
此書帖為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公元276—323)書,屬大草與小草交雜。此年代正好是王羲之志學之年(英文的teenage)時期,良好的社會氛圍哺育着其書藝的成長。
釋文:比得譙,王書有欲仙語,吾答之如別,卿前云宜。卿譙至參以,於眾云公書,卿私書輒從眾,以吾觀之,寧當許,也想所謂尔。
上書帖為東晉武帝(實為孝武帝)司馬曜(362—396)所寫。需要說明的是:東晉明帝、康帝、哀帝、簡文帝、文孝王、孝武帝這六位書帖里都是行書,時長是公元300至396年約一百年間。也許我們可以說,東晉這一百年間,由於皇帝的帶領,行書是非常盛行的,普遍性的,一如”楷行之書”,與書論界所說的晉朝行書第一無二致,出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似乎也是自然而然之事,出了名響書史的”二王書法”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因為有了一塊無以倫比的行書書法沃土。
下三帖均為唐太宗李世民所書。
釋文:不審夜來胸氣何似想當漸散,痢復斷未?江叔所患,竟不痊除,奄然逝聞問,悲痛哽咽,何言,想叔同氣之傷,故嘗難處。今故遣使往參具,無委諮。兩度得大內書,不見奴表耶,耶忌欲恉死。少時聞,忽得奴手書,報娘子患憂惶,一時頓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復。但頭風發,信便即報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二具報。今
釋文:靈故軒,丘御扆六相宣其景,化媯水乘,時五臣濟其鴻業,故日來氣發,令旦服一飲,子不得相見,有事進狀,勑。中書門下亦品。卄七日,門下中書省及侍郎,給事中舍人員,外郎鎧曹參軍左右庶子
釋文:唱箭處,只道官号及姓,不唱名不知是何人,想名應合,唱名。勅,三日。
五言秋日斆廋信體。
嶺銜霄月桂,珠穿曉露叢。
蟬啼覺樹冷,螢火不溫風。
花生圓菊䔝,荷盡戲魚通。
晨浦鳴飛雁,夕渚集栖鴻。
𩖰𩖰高天吹,氛澄下熾空。
數年來,每有征動,雖復事非為,已猶恐下有怨咨,所以慶甘泉之遊,履燋金之弊,寧可違源忍暑,不能適己勞民。想汝誠心,唯吾是念,自非孝情。
歷代帝王有19人共58帖放在《淳化閣帖》的卷首,而李世民一人足足佔了28帖,可想而知編者對唐太宗書法的看重和認可。選擇了他的楷書、行書和草書三種書體,我們細閱之,也看到其楷書皆出自王羲之,略扁之結體、圓勻之筆畫、所顯之字姿都相似。而行書、草書,或曰行草體都深受王羲之之影響。所以有研究者說,唐太宗李世民在宋前五百年應該是”帝王書法第一人”。也就是他,在王羲之死後的約250年,把王推舉至書法的”盡善盡美”、至高無上的境界。
而《淳化閣帖》,我們知道原始動力還是來自宋太宗趙炅,以皇命聖旨令𨌺林官去做岀來的,我們好奇這位宋皇是否為一位書法痴迷者,這促此我們急著要看看他的書法如何。
釋文:碧山終日思,無限青草,何年恨始休。
翻資料一查,嘩,眼前一亮!筆走龍蛇的大草,功力非一般,有比《淳化帖》里的各位帝王更勝一籌的感覺,若不,也與唐太宗可比肩,不會遜色。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於《書史》對太宗的書法評價是這樣:”真造八法,草入三昧,行書無對,飛白入神。”怪不得藝術理論界說:宋朝是中国帝王审美的最高峰,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對書史的回顧和總結,以官方名義史上第一次對書家書法進行疏理研究刻帖,是很有遠見卓識的作為,對推動整個社會、官方民間的書法活動,必然產生不小的助力。而響譽書史的蘇軾、蔡襄、黃庭堅、米芾這”宋四大家”、”宋尚意”這書法的鮮明朝代特色,就是這樣被推波助瀾脫穎而出的。
書法,是對歷史的一種傳承。中國歷代帝王對書法的熱愛、親力親為、以及以一國之君的名推动,幾千年下來,讓詩意、民風、節奏、畫韻、法度等等浸染和溫潤出來的書法,她的豐富性真的是無以倫比,從書里可以看到詩人的浪漫、畫家的瀟洒、舞者的風姿、音樂家的超逸,以及科學家的智慧、和政治家的遠見卓識。著名書論家熊秉明說:”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在中國現代書法在巴黎這世界藝術之都展出時也說:中國書法乃藝中之藝。這些決不會是信口開河,抑或是膚淺的討好奉承,文明古國的書法藝術自唐代便隨”方塊文字”馳譽國外,在藝術界,”書法是中國式的抽象畫”,也早已與西方抽象畫並駕齊驅於世界藝壇。
帝王的書法美乎?有功力乎?可楷模乎?體現出政治家的眼光乎?這些都不是最要緊的,更重要的是它那無人可比的皇權倡行力,自上而下的影響着整一個朝代書藝的繁榮與發展。居高聲自遠,皇命可翻天。就是史上幾千年歷代帝王的自覺為書及提倡,使中華書法昌盛不衰,歷久彌新至現在,就這一點,已經足可让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為之肅然起敬!海內外有志於書藝的同仁,應擔負起傳承的責任,讓這份充滿着先賢心血的中華國粹生生不息於永遠。
作者简介
梅先生為大學書法教师,美国著名女子大學衛斯里等大學 客座教授。美国纽英崙藝术学會會长,美国北美書画藝术家協會顾问、名譽會長。分別在波士頓美術館 ,、哈佛大學等著名學府及國內大學作數十次書法演講。在哈佛大學、北京等地個人展覽數十次,与馬友友等一批世界藝术家合作活動,曾得亚太藝术研究院授予二十世纪藝术贡献奖勋章,国内授予 “德藝双馨藝术家” 称号等,為波士顿市長写碑文,書写二千寿字刻成“公元二千大寿” 大碑名字小传己列入《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等十多部典籍。出版著作有《梅宇国書法集》《三步法学会隸書》《筆落驚風雨》《秋之爱》诗集等書。由於其在書法、國畫、篆刻、詩詞文章等多方面的突出成就,被文化界尊稱為”波士頓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