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盛经开区青年片区小微企业联合基层工会会员陈世良
英雄娘子军
文/陈世良 重庆
肩扛门板脚桥墩,汾河人桥送征程。
赶往火线孟良䓢,争分夺秒占地形。
三十二女搭人桥,全团往勇打敌人。
激励战士感壮举,傲立英雄娘子军。
2025年7月28日於重庆万盛青年镇。
诗评:陈世良《英雄娘子军》—— 铁血壮举中的巾帼颂歌
陈世良的《英雄娘子军》以凝练直白的笔触,再现了战争年代女战士搭人桥助军前行的英雄壮举,字间饱含对巾帼英雄的崇敬之情,让一段热血往事在诗句中焕发震撼力量。
一、开篇入景:壮举现场的生动还原
首联“肩扛门板脚桥墩,汾河人桥送征程”直奔核心场景,“肩扛门板”“脚作桥墩”两个动作细节,精准勾勒出女战士们以身体为桥的壮烈画面。“汾河”点明地点,“送征程”则点出此举的意义——为军队奔赴前线铺就通路,寥寥数字便将紧张的战争背景与女战士的奉献精神托出,画面感极强。
二、叙事推进:军情与壮举的交织
颔联“赶往火线孟良崮,争分夺秒占地形”将视角从人桥延伸至全局战事,“孟良崮”这一具体地名指向历史战役,“争分夺秒占地形”凸显军情紧急,而这份紧急更反衬出前文“人桥”的关键意义——正是这用血肉之躯搭建的通路,为军队争取了制胜先机,让个人壮举与集体胜利紧密相连。
三、抒情升华:英雄群像的崇高礼赞
颈联“三十二女搭人桥,全团往勇打敌人”以“三十二女”的具体数字强化真实感,她们的牺牲精神化作“全团往勇”的动力,形成“壮举激励斗志”的情感链条,让英雄群像不仅停留在奉献层面,更升华为战斗胜利的精神引擎。尾联“激励战士感壮举,傲立英雄娘子军”直抒胸臆,“感壮举”点出这份精神的震撼力,“傲立”二字则为娘子军的英雄形象注入了挺拔的风骨,定格下她们在历史中不朽的身姿。
整体评鉴
全诗以叙事为主,语言质朴如史笔,却因细节的真实与情感的浓烈而极具感染力。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肩扛”“脚作”“争分夺秒”“搭人桥”等直白表述,恰恰还原了战争年代的铁血与赤诚。诗人以“英雄娘子军”为题,既聚焦“三十二女”的具体壮举,又升华至对全体巾帼英雄的礼赞,让这段以弱肩担使命、以血肉筑长城的往事,在诗句中传递出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堪称一曲朴素而铿锵的英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