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强军之歌(诗二首)
文∥徐志忠(辽宁)
(1)
强军当自强
——重温全军思想教育工作会议
晨曦露曙光
全军练兵忙
感谢习主席
亲临会见场
紧跟新形势
强军当自强
政治教育上
军威有保障
练兵为打仗
军魂铸胸膛
绝对党领导
党来指挥枪
雄鹰展翅飞
航母征远航
人民子弟兵
威震太平洋
(2)
强军之重举
——贺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
接过领袖手中旗
倾听领袖军训词
全新打造新军种
信息支援新体糸
听党指挥严治军
强军事业统全局
新時代强军结构
强军之路当重举
战歌嘹亮展军旗
人民军队强无比
笑傲美帝众蝼蚁
螳臂挡车谈何易
八十老汉是军迷
祖国强大心欢喜
人民军队人民爱
台湾岛上插红旗
改写于2025、7、29、晨
诗评:徐志忠《强军之歌(诗二首)》—— 铁血丹心绘强军画卷
徐志忠的《强军之歌》二首,以炽热的情感与铿锵的笔触,聚焦强军事业的时代主题,一首重温思想教育会议精神,一首礼赞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字间洋溢着对军队发展的自豪、对党的信赖以及对祖国强大的深情期盼,堪称一曲昂扬的时代颂歌。
其一《强军当自强》:铸魂砺剑的强军根基
开篇“晨曦露曙光/全军练兵忙”以明快的笔触勾勒全军备战的清晨图景,“曙光”既写自然之景,更喻强军事业的光明前景。“感谢习主席/亲临会见场”直抒胸臆,点出领袖对军队建设的关怀,为全诗奠定感恩与奋进的基调。
“紧跟新形势/强军当自强/政治教育上/军威有保障”,精准提炼全军思想教育工作会议的核心要义——以政治教育为引领,筑牢强军根基。“强军当自强”的呐喊掷地有声,凸显军队在时代新形势下的责任与担当。“练兵为打仗/军魂铸胸膛/绝对党领导/党来指挥枪”则直击强军之魂,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融入诗句,“军魂铸胸膛”的表述形象有力,让政治信念与军人使命紧密相连。
结尾“雄鹰展翅飞/航母征远航/人民子弟兵/威震太平洋”以具象化的军事力量展现作结,雄鹰、航母的意象彰显国防实力的提升,“威震太平洋”的豪情与“人民子弟兵”的身份呼应,既显军威之盛,更含守护家国的底气,让“强军”从理念落到实实在在的力量呈现。
其二《强军之重举》:新质力量的时代强音
第二首聚焦信息支援部队成立这一“重举”,开篇“接过领袖手中旗/倾听领袖军训词”延续对领袖引领的强调,“全新打造新军种/信息支援新体系”点出时代背景下军队建设的创新突破——以信息支援为代表的新质战斗力登场,体现强军之路的与时俱进。
“听党指挥严治军/强军事业统全局/新时代强军结构/强军之路当重举”,从治军原则到全局布局,再到结构创新,层层递进地阐释“强军之重举”的内涵,凸显新军种成立在强军全局中的战略意义。“战歌嘹亮展军旗/人民军队强无比/笑傲美帝众蝼蚁/螳臂挡车谈何易”则以鲜明的立场抒发豪情,将人民军队的强大与对外部势力的蔑视对比,“蝼蚁”“螳臂挡车”的比喻直白有力,尽显民族自信与军威底气。
结尾“八十老汉是军迷/祖国强大心欢喜/人民军队人民爱/台湾岛上插红旗”视角转向个体情感,以“八十老汉”的朴素喜悦拉近强军事业与民众的距离,“台湾岛上插红旗”的期盼则将强军意义延伸至国家统一大业,让全诗在个人情怀与家国大义的交融中收尾,情感真挚而炽热。
整体评鉴
两首诗紧扣“强军”主题,各有侧重却一脉相承:前者立足思想根基与传统战力,后者聚焦新型军种与时代突破,共同勾勒出新时代强军事业的立体图景。语言风格质朴直白,充满口语化的真情实感,“强军当自强”“党来指挥枪”“台湾岛上插红旗”等表述虽无华丽辞藻,却因情感的浓烈与立场的鲜明而极具感染力。
诗人将政治信念、军事发展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既体现对军队建设的深刻理解,也饱含对祖国的赤诚热爱。从思想教育到新军种成立,从日常练兵到国家统一,诗句如号角般激昂,如画卷般鲜活,让“强军”不仅是一个时代命题,更成为每个国人心中的自豪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