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旭临,男,1937年生于河北省盐山县。历任山西省书协副主席、山西省美术研究会理事、太原市书协主席、太原画院副院长。现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文史馆馆员、山西省书协顾问、山西省诗词学会顾问、太原市书协名誉主席等职。
作品曾参加第一、三届国展,全国首届中青书展,北京国际书展,中日书展等。曾参加中国文联第一届“百名文艺家万里采风”和中国书协第四次全国书代会。参加全国“兰亭书法笔会”。创作毛泽东诗词百米长卷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电视台展播。曾两次赴日本、德国进行书法讲学。曾先后五次举办个人书法展, 其中,2013年太原美术馆新开馆之际,举办了开馆首个个人展览——“袁旭临书画捐赠展”;2019年于太原市图书馆举办“岁老根弥壮——袁旭临从艺70年暨捐赠作品展”;2021年于山西博物院举办“砚池笔耕——袁旭临书画捐赠展”。
编辑出版《袁旭临书法》、《袁旭临书法篆刻选》、《楷书历代名人咏晋阳》、《草书历代名人咏晋祠》、《旭临墨痕》系列卷(篆刻、国画、砚边随想)、《袁旭临碑刻选》等,以及合编《宝贤堂集古法帖》、《晋阳古刻选》、《北朝墓志》、《隋唐五代墓志》、《上海豫园记》、《白雪石画集序言》等著述二十余种。
砚边笔记·谈艺录
一
传统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经典,而书法经典,一定是书法传统的标志。历史上也有许多狂怪之作,只能算作探索性的书法作品,不能算作经典。我们的选向应该是经典,如果离开这个前提和选向,必然会使我们走上邪路。(二〇一〇年七月)

物华天宝激扬文字
人杰地灵指点江山
134cm×34cm×2
二
弄懂笔墨艺术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些笔墨,看似在艺术之内,实际在艺术之外;有些看似在艺术之外,实际在艺术之内。(二○一一年十二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32cm×52cm×2
三
书法承受的压力。
按现在一些书法理论家的看法,书法应承受多种学科的重负。首先是书法学,接着是美学、文字学、考古学、哲学、语言学、文学、心理学、史学等,这些说法都有道理。
可怜的书法!(二○一一年十二月)

物华天宝激扬文字
人杰地灵指点江山
232cm×52cm×2
四
现在,说好话的人太多,敢于批评的人太少;在艺术上持严肃尊重的人太少,作俑作秀的人太多;一心下功夫做学问的人太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相互学习,能者为师的人太少,帮派团伙、嫉贤妒能、互不尊重的人太多。这些都是影响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问题。不注重艺术不行,光注重艺术也不行,要注重意识,意识健康、洁净,才能使艺术健康、纯真。(二○一二年四月)

云涧风回万里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179cm×48cm×2
五
现在学二王书风气氛中,有些需要非常注意的问题:主要是追求外在形式的居多。许多仿效二王书风之作,字写得眉清目秀、婀娜多姿,外在的美感十分充盈,而内在的单薄、轻佻、俗气,充斥在笔墨之间。把笔墨线条摇来晃去,以作风流之态。只有风流态而少骨气,使书作有了浅薄之相,流失了王书的风骨气质,缺少了用笔用墨的厚重、质涩、实在、沉稳、含蓄。这种重情性少形质的缺点,如果不在老老实实地下功夫上得到解决,学王书风者便不能达到较高成就。(二○一二年四月)

水惟善下成沧海
山不争高自极天
179cm×48cm×2
六
许多人在学王派书体上很有灵气和才气,也有成就,问题是要逐步地从王派书体中走出来。学王派书体学了一种功夫,但这仅仅是初级阶段,最主要是找到自己的书法个性。如果都成为二王,便涌现出新的雷同感,那种成绩是微不足道的。如果通过学习二王而写出自己的个性来那才是真本领、大聪明。历史上的书法大家,许多人都学过二王书体,他们的成就就在于有了自己的个性面貌。因此,在学二王书体的同时,必须摄取诸家之长。只有多学,才能融会;只有融会,才能贯通。贯通了,自然会使自己的书法变得充盈、鲜活、个性突出。(二○一二年四月)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137cm×34cm×2
七
老一代书家的字与现代书家的字,差别不在技巧上,主要在理念上。老一代书家的字偏重,新一代书家的字偏轻;老一代书家的字重实,新一代书家的字重灵;老一代书家的字显个性,新一代书家的字显摹仿。(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江山如此多娇
风景这边独好
179cm×48cm×2
八
作草书,放而过之,必滥;收而紧之,必僵。关键在掌握一个度。(二○一二年七月一日)
九
其实,真正说来,玩书法就是玩文化。玩到最后,还得靠文化说事。君不见,哪一位书法大家,不是文化大家?(二○一二年八月)
传播:天马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