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双生之谜
终南山巅的剑气漩涡中,晏清霜的素衣猎猎作响。她剑尖轻挑,七十二道剑影突然凝成光幕,映出二十年前的画面:两个襁褓中的婴儿被分别抱走,一个额间点着朱砂,一个足底烙着剑纹。
"哥哥到死都不知道..."晏清霜突然割破手腕,血珠悬浮成九渊剑庄的布局图,"我们本是剑魄与笔魂的双生子。"
云不器铁笔震颤,记忆碎片如潮水涌来——父亲临终前将铁笔插入他掌心,鲜血在笔杆上绘出古老符文。此刻融入铁笔的七十二剑突然具现化,在空中组成完整的九渊剑阵。
山道传来急促脚步声,紫面老者带着天罗教众破雾而来。晏清霜冷笑掷出玉剑:"现在,让仇人看看真正的九渊合璧!"
---
第十章 天罗诡道
岳阳城外的古战场废墟上,铁笔与玉剑交织出璀璨光网。紫面老者袖中抖出九节鞭,鞭梢蓝火竟与当年毒掌同源。云不器"铁锁横江"刚出手,老者突然一分为三!
"小心幽冥幻身!"晏清霜玉剑划地,激起三尺土墙。云不器闭目回忆海边画沙的枯燥岁月,铁笔突然脱手飞出,循着三年练就的本能击穿左侧幻影。
老者真身踉跄现形,面具碎裂露出布满蓝纹的脸——竟是当年少林扫地僧!"当年那一掌..."他狞笑着扯开僧袍,胸口嵌着半块玉珏,"本就是为了这个!"
两块玉珏突然相吸,爆发出刺目强光。云不器与晏清霜被无形力量拉近,铁笔玉剑自动交叠,剑阵中浮现出云天问的虚影:"九渊真解,在于..."
---
第十一章 笔剑春秋
强光中时空仿佛凝滞。云天问的虚影手持铁笔,在虚空写下"永"字八法,每一笔都演化出万千剑招。"九渊剑法从来无需剑谱..."虚影拂过云不器眉心,"它藏在渔村画沙的三年里。"
记忆如走马灯闪现:程砚青教他写字时特殊的运笔节奏,晏明夷临终前刻意的呼吸频率,甚至少林老僧扫地时的动作轨迹——全是九渊剑招的变式!
紫面老者突然暴起发难,毒掌直取晏清霜后心。云不器下意识挥笔横拦,这一式"铁锁横江"却蕴含七十二剑变化。铁笔穿透毒掌瞬间,笔锋绽放青光,将老者体内积攒二十年的九渊剑气尽数引燃!
"不——"老者在蓝色火焰中惨叫,"云天问你早就..."话音未落,玉珏完整拼合,地面浮现出通往天罗教总坛的发光路径。
---
第十二章 重光燎原
天罗教祭坛上,九盏幽冥灯组成诡异阵法。云不器铁笔点地,三年来重复千万次的基础笔法此刻显出真意——每一笔都精准击碎一盏魂灯。晏清霜玉剑指天,引动终南山剑阵跨越千里降临!
"原来父亲当年故意败退..."云不器看着祭坛壁画,上面记载着九渊剑气正是幽冥毒掌的克星,"是为了让天罗教吸足九渊真气..."
最后一盏魂灯爆裂时,七十二道剑光从天而降。紫面老者的尸体突然悬浮,体内溢出二十年来吸收的九渊剑气。云晏二人铁笔玉剑交击,所有剑气化作光雨净化天地。
黎明破晓,云不器在海边礁石上刻下新的横线。晏清霜默默递来一支新笔:"该重开剑庄了。"少年摇头,将铁笔掷入海中——它已完成了使命。浪涛声中,他折下树枝在沙滩划出第一道痕迹...
(全文完)
---
后记:重复处的江湖
写完《九渊重光录》最后一个句点,窗外正是涨潮时分。海浪周而复始地拍打着礁石,让我想起云不器在海边画沙的三年——那支铁笔在沙滩上划过的千万道痕迹,最终竟能劈开终南云海。
这部小说的种子,其实埋在我初中时的钢笔字帖里。当年老师要求"永"字写满五百页,我边写边在稿纸上偷偷构思武侠故事。直到某天突然发现,那些重复的笔画轨迹,竟暗合剑招走势。这个发现让我震撼至今:最惊人的力量,往往藏在最枯燥的重复里。
金庸先生曾言"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而在这个童话里,我想讲述的不是奇遇,而是坚持;不是天赋,而是沉淀。云不器在渔村的日子,程砚青假死二十年的隐忍,晏明夷以生命为代价的布局——他们都懂得"大巧若拙"的真谛。
特别要感谢我的武术指导老师。当他演示"千钧笔法"原型——少林判官笔基础式时,我才明白真正的武学精要不在变化万千,而在将简单动作练到融入骨髓。这也印证了程砚青那句"招式是死的",以及云天问虚影揭示的"剑法无需剑谱"。
有位读者问我为何安排铁笔最终沉海。其实这正是武侠精神的隐喻:工具会朽坏,但三年画沙磨砺出的"剑意"永不消散。就像我们记住的不是杨过那把玄铁剑,而是"重剑无锋"的境界。
最后想说,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一点"云不器精神"。无论是练武、习字,还是人生修行,真正的突破往往发生在重复到极致的那一刻。正如终南山巅那场顿悟,实则是千万次"铁锁横江"的水到渠成。
江湖不远,它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
[胡成智]
乙已年秋于听潮阁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