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里的阴影》
(纪实)
作者:刘永平(笔名:梅蛮)
电视里炮声刚起
九十七岁的刘老汉便直了腰
六枚八一勋章在胸前坠着
金芒顺着国字脸的沟壑淌——
额头盛得住半盏晨露
耳垂悬着七十二载的霜
人说"瞧着像上将"
他摩挲勋章笑:"这身板
是朝鲜战场,被炮弹催硬的"
说五三年入党那日
他总忘了手里拄着拐
"冲过封锁线时
指导员在我掌心写'人民'
这俩字,比枪还沉"
红本本压在枕头下
和株洲厂徽、拓溪工牌摞着
"当年调走,厂长拍我肩:
'待遇的事,跑不了'
如今想回株洲摸摸
那处被拍过的肩,还热吗?"
镇干部送米面时说"功勋卓著"
他便解了纽扣亮勋章
一枚枚数:"这枚是上甘岭的
这枚护伤员得的——
七十二年党龄,六枚章
换不来一句实在话?"
孙辈劝"天冷"
他已将拐杖立在门边
"北京去不了,先到株洲
株洲走不动,就站县界喊
总有人听见——
我不要金银
要这勋章知道:它们护过的人
没孬种"
夜里擦勋章
六枚金芒在灯下跳
像当年阵地上的火把
上访材料折成方帕
贴胸揣着
那里贴着弹片疤
七十二年了
还跳着没凉的心跳
【创作札记】
这篇文字是把“真实”写成了能触摸的温度。
没有刻意拔高的抒情,也没有刻意渲染的委屈,只是老老实实地铺陈细节:六枚勋章的金芒会顺着皱纹淌,当年厂长拍过的肩头还记着余温,弹片疤底下藏着七十二年没凉的心跳。这些细节像老人手上的老茧,粗糙,却带着一生的重量——从朝鲜战场的“冲过封锁线”到如今“站县界喊”,从“掌心写‘人民’”到“要勋章知道护过的人没孬种”,他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不是虚构的“抗争”,而是一个老兵用一辈子攒下的“认死理”。
文字像他拄的拐杖,简净却扎实。“七十二年”“六枚章”反复出现,不是冗余,是他捧出来的“凭证”;“株洲”“北京”被他当成台阶,不是固执,是他对“承诺”最后的较真。读到最后会发现,我们记住的不是“文字”,是那个胸前挂着勋章、拐杖敲着石阶的老人——他让我们突然懂了:所谓“功勋”从不是陈列的荣誉,是有人用一生证明“当年的热血没白流”;所谓“公道”也从不是抽象的词,是让这样的老人,能在晚年挺直腰杆。
作者简介
刘永平,笔名梅蛮,出生1959年于湖南安化。高中毕业,1983年在湖南省总工会期刊社《工人之友》/作实习编辑。1985年到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工商之友》杂志社负责发行,一直到2003年停刊。先后在工人之友、八小时之外、知音期刊上发表小方块。几十年自学不倦。诗歌散文写下了上千首。2021至2023年获过中国诗词优秀奖。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