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回 灵猴衔珠藏妙谛 双兵合璧现真如
晨雾未散,凌无尘在韦陀像底座取出泛黄的羊皮卷轴。展开时,一道金光刺入眼帘——竟是燕王朱棣亲笔所书,盖着龙纹暗印的密约。瓦剌可汗的狼头钤记旁,还附着燕军布防图。
"阿弥陀佛。"老方丈指尖拂过卷轴上暗褐色的污渍,"这血渍至少有二十年了。"
突然檐角金铃急响,一道灰影掠过。那寺中养了十年的灵猴"无心",竟叼起地上散落的玄铁佛珠窜上银杏树。凌无尘正欲追赶,却见老猴蹲在枝头,将佛珠对准朝阳——珠面竟折射出密约上的文字!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柳青眉不知何时出现在树下,手中软剑嗡嗡震颤。凌无尘袖中戒刀突然自行跳出刀鞘,与软剑在空中相击,迸出火星。
两件兵刃落地时,刀柄"慈悲"二字与剑镡"斩"字正好相对。柳青眉脸色骤变:"原来传说中的'慈悲斩'是一对?"
凌无尘拾起戒刀,发现刀背暗槽中刻着《心经》全文。他忽然明白老方丈当年赠刀时的偈子:"持刀非为斩仇雠,慈悲心处即佛州。"
---
第六回 官牒压境催刀兵 禅机当头化干戈
午时刚过,山门再次被围。这次来的却是锦衣卫指挥使赵寒江,三千铁甲将云台山围得水泄不通。
"奉旨查抄通敌密函!"赵寒江举起鎏金令牌,"抗旨者以谋反论处!"他身后兵士已架起火炮,黑洞洞的炮口对准大雄宝殿。
凌无尘独自走下台阶,僧鞋踏在未干的血迹上。他注意到赵寒江腰间配刀与当年锦衣卫制式不同,刀鞘上却刻着凌府特有的云纹。
"赵大人可知,"凌无尘将密约高举过顶,"这卷轴一旦公开,第一个掉脑袋的就是献图之人?"他指尖轻弹,羊皮卷展开一角,露出燕王印玺。
赵寒江眼中闪过一丝慌乱,突然拔刀劈来!这一式"断魂刀"凌厉非常,凌无尘却以戒刀侧面相迎。"铛"的一声,赵寒江连退三步,面甲都被震落。
凌无尘瞳孔骤缩——这张年轻的脸,竟与当年凌府马夫有七分相似!
"你父亲..."话音未落,赵寒江暴喝:"住口!"刀光如雪片纷飞,正是锦衣卫秘传的"雪恨十八斩"。凌无尘却不还手,仅以"千叶手"化解攻势,僧袍被刀气割得支离破碎。
---
第七回 舍身饲虎证菩提 回头是岸渡迷津
第三十六招时,赵寒江突然变式。刀锋假意上挑实则直刺心窝,这招"含沙射影"阴毒至极。凌无尘本可侧身避开,却见柳青眉正被十余名弩手瞄准。
"我佛慈悲!"他竟撤去掌力,以胸膛迎向刀尖!
戒刀突然自鸣,化作流光撞偏赵寒江的兵刃。凌无尘趁机擒住对方手腕,低声道:"二十年前腊月初八,可是你父亲把密约缝在马鞍里送出凌府?"
赵寒江如遭雷击。他当然记得父亲临终所言:那夜老马夫将真正的密约调包,自己却被杨承业斩去双手...
"凌公子?"赵寒江声音发颤。当年被他骑在脖子上摘枣的小少爷,如今竟成了救命恩人?
山风卷起满地落叶。凌无尘拾起戒刀,轻轻划过自己掌心。鲜血滴在"慈悲斩"三字上,刀身突然浮现梵文——原来要激发神兵真正威力,需以持刀者心血为引。
"现在,"他将密约放在赵寒江手中,"你知道该交给谁了。"
---
第八回 万法归一归何处 千江有水千江月
暮色苍茫时,大军已退。柳青眉在藏经阁废墟中找到凌无尘,他正对着半截焦黑的《金刚经》发怔。
"建文旧部不会罢休。"她递过软剑,"慈悲斩既是一对,或许..."
凌无尘却指向窗外。灵猴"无心"蹲在烧焦的银杏树上,正把玄铁佛珠一颗颗塞进树洞。夕阳下,每颗珠子都映出不同的光影。
"你看,"他拾起地上半面铜镜,"珠中幻影与镜中像,哪个是真?"镜面照出柳青眉惊愕的脸——她眉心竟浮现出与杨承业一模一样的疤痕!
远处传来老方丈的诵经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凌无尘忽然大笑,笑声震落檐头积雪。他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满身血腥的少年,如今才懂老和尚当年的话:
"你以为在度众生,实则是众生在度你啊!"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