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铁成(涟水社)
〔双调•大德歌〕徐淙祥楷模颂
皖北皋,野苗饶。躬耕意未凋,寒雪经风哨。只为庾廪劳,霜天暑昼催丰茂,里巷颂声高。
趁晴朝,步轻摇。兴农术细调,新技滋田效。良方到处教,德辉遍被神州耀,嘉誉四方飘。
这首《徐淙祥楷模颂》以传统散曲形式歌颂了“时代楷模”徐淙祥的农业贡献与精神品格,其艺术表达与人物事迹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事迹凝练:麦田耕耘的硬核成就
产量飞跃与技术革新
词中“霜天暑昼催丰茂”呼应徐淙祥将皖北小麦亩产从不足200公斤提升至820.5公斤的奇迹,其研发的235项农业技术及“太丰系列”抗逆品种,使“望天田”变为“高产田”。
技术普惠与带动增收
“新技滋田效”“良方到处教”映射其编写120条农谚口诀、53年田间记录的实践,以及通过合作社带动2.3万户农民年均增收超2000元的成果。
二、精神写照:赤子之心的时代回响
初心与坚守
“躬耕意未凋”浓缩其19岁弃教务农的誓言,72岁仍每日巡田的执着,洪灾中冒雨抢收数据的极端坚守。
传承与召唤
“德辉遍被神州耀”暗含其孙子返乡接棒、成立劳模工作室培养千名农技人才的代际传承,及“农村天地大有可为”的青年号召。
三、艺术特色:散曲形式的现代叙事
意象选择
以“野苗”“寒雪”“晴朝”等乡土意象勾连农业场景,用“庾廪”“里巷”等词汇强化民生关切,兼具古典韵味与现实关怀。
情感升华
末句“嘉誉四方飘”以平实语言收束,呼应央视“麦田哲学”的公众共鸣——平凡坚守终成时代丰碑。
四、评述价值:乡村振兴的微观注脚
该作品以传统文学载体记录现代农业典范,徐淙祥从“牛拉木犁”到“北斗导航”的转型实践,正成为“藏粮于技”战略的基层缩影。其故事印证了“最厚重的丰碑生长在最平凡的田野”这一时代命题,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与技术双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