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新安碑园
隆光诚(广西南宁)
石刻遗碑百丈廊,披云小筑两清堂。
草行楷隶争遒劲,魏晋元明竞狷狂。
王气欧魂神韵袅,禅思儒道世谟彰。
诸多名帖琳琅展,静雅蟠幽古墨香。
(注:王气实指王羲之王献之二王霸气)
《七律·新安碑园》以凝练笔触勾勒出新安碑园的艺术风貌与历史底蕴,现结合诗文意象与史料作如下解读:
一、空间布局与建筑意境
首联“石刻遗碑百丈廊,披云小筑两清堂”直指园内核心景观。蜿蜒200余米的碑廊以墨妙廊串联,陈列《余清斋帖》《清鉴堂帖》等200余块历代碑刻,其曲折幽深的设计强化了时空纵深感。“披云小筑”作为仿明清徽派建筑,三开间平房融合山水庭园,门窗砖雕尽显古雅;“两清堂”因珍藏两部法帖得名,与歙池、小天都庭院共同构成“古墨衍芬”主景区。
二、书法艺术的历史脉络
颔联“草行楷隶争遒劲,魏晋元明竞狷狂”概括了碑刻书体的多元风格。园内法帖荟萃晋代王羲之《十七帖》、唐代颜真卿、宋代米芾《千字文》等珍品,通过明代吴廷、吴桢的鉴藏与刻石技艺,呈现书法流变中的雄健与疏狂。董其昌、陈继儒等名家参与鉴定,更赋予作品文人雅趣。
三、文化精神的凝练表达
颈联“王气欧魂神韵袅,禅思儒道世谟彰”深化人文内涵。“王气”既指二王书法的霸逸之气,亦暗含徽州望族吴氏的文化积淀;“欧魂”呼应欧阳询楷法的严谨法度。禅意与儒理的交融,体现在园林借景手法(如借练江水、望天都峰)与碑刻内容对士大夫精神的承载。
四、艺术氛围的审美升华
尾联“诸多名帖琳琅展,静雅蟠幽古墨香”收束全篇,点明碑园“雅俗共赏”的特质。粉墙黛瓦与叠石理水烘托出徽州园林的静谧,而碑刻在自然与人文的映衬下,成为“刻在石头上的文脉”35。此处“古墨香”既实指拓本墨韵,亦隐喻徽州文脉的绵长传承。
注:诗中“王气欧魂”的提法,恰与史料中吴廷鉴藏、鲍蔚文抢救碑石等事件呼应,彰显徽州人对书法艺术的守护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