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十届“亲情爱情友情.真心爱心诚心”文学作品大奖赛征稿 邱平
淡极始知花更艳
——读彭文前散文札记
文/邱平
几年以前的夏天,我回恩施避暑,彭文前老师送给我几本书。这几本书凝聚着彭老师的心血,他把这几本书送给我,寄托着沉甸甸的友情。读了朋友的作品,我想为朋友的作品写一些真心话,回报朋友沉甸甸的友情。
读《岁月深处》(西安出版社,2018年4月),有幸读彭文前先生的文辑《处所终宜晚境甜》,20余篇文字再现他人生的足迹。这些质朴无华的文章,有真情,去粉饰,属于别一世界,任何以华丽掩饰浮躁的文章,都无法与之比肩。
彭先生的文章,吐露初心,为杏坛树魂。他从1975年开始当民办教师,1980年通过公开考试转为公办教师。任民师时,他每月的13元民师补助费,要给大队上交8元,除去口粮以后,他每月只剩3角4分钱。剩余的钱不够学校食堂的伙食费,他就在假期到山上砍柴卖,补交欠学校食堂的伙食费。当民师虽然辛苦,可是,他看到学生取得好成绩,甘于奉献,坚守讲台。他的奉献,与刘醒龙巜凤凰琴》中的民师同样出彩。转为公办教师后,他初心不改,献身杏坛,硕果累累。他动情地说:“一旦成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这句话谁都会讲,行动上兑现却叹少哉”。他吃透教学,培育人材,名气口传。同时,他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棒鼓”的全能传人,有7000多首“三棒鼓”词问世。
彭先生的散文以朴实细致的叙事传情,用细节表现人物品质。例如,他笔下能母亲,没有读过书,却表现出勤劳、善良等优秀品质。母亲托梦作序,是传神的细节。他笔下的亲家母,具有善待人、工作负责任等优秀品质。他用亲家母珍惜小外孙脸蛋上的饭粒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劳动者的美德。他笔下的亲家公,没有读过多少书,却有孝敬父母、善于为人等优秀品质。他用能吃、勤劳、受老板厚爱等细节,勾勒出又一个劳动者的背影。
总之,文学不是以数量取胜的。彭先生20多篇文章,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自有独特的品位。读了彭先生的文章,我想起来了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名句:“淡极始知花更艳”。用这句话来概括彭先生文章的艺术特点,是恰当的。
作者简介
邱平,男,苗族,生于湖北利川。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恩施州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诗神》等媒体。出版诗集《毛泽东的足迹》《巴山云雨》《竹影集》、散文集《仰望星空》《远方的亲人进山来》。论文获中国教育家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获得中国诗歌协会等单位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