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水仙子】组曲五首
作者\翠柳
咏怀
天边蓝色 衬白云,镜里红桃 闹玉春,
眼中粉面 牵青讯。
春风 迷诱人,开怀看 赏乾坤。
人间问,世上品,何处 天籁 音纯。
题情
春风儿 又把 柳(叶)儿悬,
莫要把 愁丝 怨水煎。
我这里 常把个 相思恋,
搅柔肠中 病相遣,怨愁税 何时 又能愆。
悔不该 把情(债)欠,
利滚利 恨无处免,
对明月 黄儿(添一碗才)眠。
寄远(中华通韵)
一江烟水 照晴岚,两岸人家 聚画船,
相思 总在 眉儿间。
秋风 花萼 残,教人儿 泪(染)青衫。
看衡山 南飞雁,
听铁马 北放寒,爱煞 江南。
湘妃怨
竹斑有泪 怨情深,曲柳无情 动妒心。
风霜雪雨 频频饮,阴晴 冷暖 斟。
问秋风、日(月)西沉,
同相枕,共抚琴,总是沉吟。
凌波仙
竹斑含笑 动情深,曲柳开心 不负钦。
秋冬春夏 频频饮,和合 玉液 斟。
把春寻、日(月)东林,
同骚赋,共抚琴,笑里乡音。
赏析:
翠柳的这组【双调·水仙子】组曲五首,在艺术表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整体风格典雅且富有情韵,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和多样的情感表达,构建出一个个充满诗意的情境,无论是咏怀、题情、寄远,还是对经典传说的演绎,都各具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触动。
各首赏析点评
《咏怀》
意象运用:开篇“天边蓝色衬白云,镜里红桃闹玉春”,以天边的蓝天白云和镜中红桃的景象,勾勒出一幅色彩明艳、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奠定了欢快、愉悦的情感基调。“眼中粉面牵青讯”则巧妙地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粉面”或许暗示着心中所念之人,而“青讯”则增添了一种对美好消息的期待。
情感表达:“春风迷诱人,开怀看赏乾坤”直接抒发了对春风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陶醉之情,展现出一种豁达、开朗的心境。结尾“人间问,世上品,何处天籁音纯”则引发了对人间美好事物的探寻,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升华,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艺术特色: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明快,通过一系列美好的意象组合,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美好的春日之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题情》
情感基调:整首曲子充满了愁怨之情。开篇“春风儿又把柳(叶)儿悬”,以春风中摇曳的柳叶为引子,引出主人公内心的愁绪。“莫要把愁丝怨水煎”则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不愿让愁绪如水般煎熬自己,却又难以摆脱的无奈。
情感递进:“我这里常把个相思恋,搅柔肠中病相遣”,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因相思而痛苦,柔肠寸断,甚至生病的状态。“怨愁税何时又能愆”则将愁怨比作一种税收,形象地表现出愁怨的沉重和难以消除。“悔不该把情(债)欠,利滚利恨无处免”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后悔自己欠下了情债,如今却无法偿还,恨意如利滚利般不断累积。
结尾处理:结尾“对明月黄汤儿(添一碗才)眠”,以主人公对着明月借酒浇愁、直至沉醉入睡的画面收尾,将愁怨之情推向极致,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整首曲子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和愁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寄远》
画面描绘:“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聚画船”,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江面上烟雾缭绕,与晴朗的山峦相互映照,两岸人家聚集着如画般的船只,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相思总在眉儿间”则笔锋一转,点明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将外在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紧密联系起来。
情感转折:“秋风花萼残,教人儿泪(染)青衫”,秋风中花萼凋零,引发了主人公的伤感,泪水染湿了青衫,使情感由前面的宁静转为哀伤。“看衡山南飞雁,听铁马北放寒”则通过描写衡山的南飞雁和北方的铁马声,进一步烘托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远方之人的思念。
结尾升华:结尾“爱煞江南”,既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又蕴含着对远方之人的深情,使整首曲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给人以一种含蓄而深沉的美感。
《湘妃怨》
典故运用:开篇“竹斑有泪怨情深,曲柳无情动妒心”,巧妙地运用了湘妃竹的典故,湘妃竹上的斑点是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的眼泪所化,表达了她们对舜帝的深情和怨恨。而“曲柳无情动妒心”则以曲柳的无情来反衬湘妃的深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情感表达:“风霜雪雨频频饮,阴晴冷暖斟”,将风霜雪雨比作酒,阴晴冷暖比作酒杯,形象地表现出湘妃在漫长的岁月中所经历的痛苦和磨难。“问秋风、日(月)西沉”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结尾意境:结尾“同相枕,共抚琴,总是沉吟”,描绘了湘妃与舜帝曾经美好的生活场景,如今却只能在回忆中沉吟,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怨的氛围,使读者对湘妃的遭遇产生深深的同情。
《凌波仙》
情感转变:与《湘妃怨》的哀怨不同,这首曲子充满了欢快和愉悦的情感。开篇“竹斑含笑动情深,曲柳开心不负钦”,以竹斑含笑、曲柳开心的形象,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与前面的哀怨形成鲜明的对比。
意象象征:“秋冬春夏频频饮,和合玉液斟”,将四季比作酒,和合玉液象征着美好的情感,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珍惜。“把春寻、日(月)东林”则表达了对春天的追寻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结尾和谐:结尾“同骚赋,共抚琴,笑里乡音”,描绘了主人公与友人或爱人一起吟诗作赋、抚琴弹唱的欢乐场景,笑声中充满了乡音,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使整首曲子洋溢着一种欢快、祥和的氛围。
这组组曲五首在艺术创作上具有一定的水准,通过多样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