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四十载初心如炬
精华热点
军徽在记忆里擦亮时
一群退伍的身影正穿过安庆的晨雾
公安处的岗亭接过军装的温度
钢枪的重量换作公章的厚度
八七年的风把足迹吹回蒙城
供电局的线路与迷彩的纹路开始交织
电杆竖起的方向 恰是目光的高度
扳手拧紧的螺丝 藏着军人的刻度
八八年的课堂飘着油墨香
全省首期法律顾问班的灯光
照亮法条里的星辰 也照亮
从训练场到案头的转型之路
六个月的晨昏 把"依法"二字
锻造成新的钢枪
次年揣着笔记本走进人民日报社
三百六十个日夜 笔尖在稿纸上
完成正步走的练习
标题是新的靶心 导语是精准的射击
那些关于改革的论述 关于基层的故事
在字里行间站成整齐的队列
新世纪的培训证叠成阶梯
安徽日报的油墨 中国电力报的版面
还有安徽电力新闻的每一期
都印着同一个名字 带着军营的底色
通讯员证上的照片 始终带着
军礼般的端正
连续六年 安徽电力的红榜上
那名字像永不褪色的军功章
又五年 华东电网的表彰册里
墨迹洇着输电线路的弧度
二〇一四 人民日报与共产党员网的证书
把"优秀"二字 刻进共产党员的年轮
一百多次奖励 是时光的勋章
国家电网智能化征文的一等奖
税务征文的榜首 还有那些
散落在岁月里的获奖证书
每一本都写着:退伍不褪色
二〇二三年的高级法律顾问证
与二十年前的政工师资格
在同一个抽屉里 听见彼此的心跳
农村工作的论文奖 是写给土地的家书
监督员证连续七年的签注
是另一种形式的岗哨
当二〇二五年的国家级期刊
刊载六篇理论研究的文字
那些关于电力改革的思考
仍带着军号的节奏
政协组稿人的笔 媒体特约记者的镜头
都在续写 一个老兵的担当
六级职员的肩章 扛着四十载风雨
政工师的胸牌 映着初心如炬
从军营到企业 从钢枪到笔杆
变的是岗位 不变的是
面对党旗时 那声如雷的誓言
又逢八一 军歌在血脉里响起
所有的证书都在抽屉里立正
四十多年的企业荣光 是身后的星辰
而胸前的党徽 始终是
比任何勋章都亮的北斗
此刻 晨光正掠过办公室的窗
案头的稿件旁 放着一枚褪色的领花
它记得 那个年轻的士兵
如何把"为党"二字 从入伍申请书
写到四十载后的每一个清晨
像电线杆般 把根扎进大地
把头颅 仰向天空
责任编辑(王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