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抗日战争初期,长清县委隶属鲁西一地委,为扩大统一战线,根据张耀南申请,发展张耀南为特别党员。县委决定张耀南参加河西分区委活动,地处黄河西的八至十区和肥城县九区,党组织的发展工作迅速。
鲁西区党委机关、部队转移大峰山区,中共鲁西区党委及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平原纵队,于1939年1月5日晨在茌平县七区(今属高唐县)、五区的琉璃寺、许楼、陈吴营、董寨、大吕庄一带遭日军包围。经激烈战斗,至晚突出包围圈,区党委和部队连夜转移到长清县大峰山区。区党委委员、秘书长赵伊坪等10余人在战斗中牺牲。
为支持地方开展抗日活动,八路军先遣纵队巴州支队在大峰山驻扎期间,帮助七区在张庄庙内举办乡村自卫队长训练班,训练学员50余人。七区由宋鲁峰、孙俊三、宋子厚主办,巴州支队领导人讲课,主要讲授游击战争基础知识,进行抗日教育,时间半月。训练期间发展党员四、五名。各区也陆续举办乡村自卫队长培训班。
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和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率东进支队进入泰西。这一年3月下旬,115师东进支队在东平常庄召开会议,115师在东平县四区常庄召开了泰西地区区县骨干活动分子大会。县委副书记崔健及吴力践、主可铭、尹笠夫,周海舟等与会,听取罗荣桓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罗政委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指出:必须坚持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的领导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必须充分认识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作用。会议着重提出大力发展党、壮大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政权、广泛发动群众抗战、建设泰西抗日根据地。长清县委深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使各级党组织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集中精力加紧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和建立政权、建立群众团体,开展各项抗日工作。
为适应抗日形势需要,建立了115师峰山武装工作团 ,扩大长清县黄河西根据地建设,发展壮大抗日武装,115师由罗荣桓政委署名,签发委任张耀南为峰山武装工作团团长的委任状。张耀南以武工队为基础,成立武装工作团,石中白任政治部主任,王柳村任指导员。武装工作团除团工作人员外,有战士20余人,旧枪十七、八枝。工作团在长清八区、肥城九区组建乡村抗日自卫队,普遍进行训练,群众情绪高涨。一日,黄河东石岗据点日军袭击工作团,工作团在河西崔桥村东设伏,用土炮“牛腿翁”和旧步枪痛击进犯日军,击毙日军小队长官坂,余敌狼狈逃窜。这一胜利振奋了群众,消除了不敢打鬼子的思想顾虑。
日本鬼子被张耀南领导的武装工作团打败后,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群众纷纷支持抗日,仅赵官镇南院孟乐轩家,陆续捐献出12枝枪交工作团。广大青壮年纷纷参军入伍。不久,工作团又袭击齐河县二区焦庙伪据点,缴枪20余枝,战马一匹,工作团声威大振,迅速增加到百余人。这年六月,武装工作团在七区整顿、改编为长清县独立营,营长由张耀南兼任,后调刘子仁任副营长,石中白任政工室主任。积极开展抗日斗争。
长清县党政干部在抗日战争期间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支援部队建设。为115师东进支队筹捐军费,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进入泰西地区,得到党政军民热烈拥护。为解决军需经费,泰西地委号召在各县募捐。中共长清县委领导各区认真开展募捐工作,主要是向富户宣传“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的抗日政策,动员捐款。由于工作深入细致,富户踴跃捐借出银元。长清县捐献银元数量居泰西各县之首,超额完成上级分配的捐献指标。被誉为“抗日模范县”。
长清县在抗日战争初期,为了提高党政干部领导全区人民抗战的水平,在根据地举办长清抗日军政干部学校 ,为贯彻常庄活动分子会议精神, 中共长清县委在长清八区水坡村举办长清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员是各乡村干部和青年抗日积极分子,每半月一期,每期四、五十人。学习内容:党的政策,政权建设,游击战术及文化课。孟可铭主办两期后,由张仁卿、袁舒,李玉慈等转移到银杏树村一带继续举办。共办了10余期,为各级抗日政权培训了领导骨干。
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武装不断壮大,坚决打击破坏抗日的行为,及时处决了破坏抗日的宋庆林父子,原国民党肥城八区马岭镇副镇长兼房头村长宋庆林暨子宋广福),把持村政权,横行乡里,欺压群众,并盗用长清独立营名义冒征抗日公粮,勒索小麦近十万斤。期间时任县委书记的魏金三率独立营移驻房头村时,查获此弊案,将宋庆林、宋广福父子逮捕归案,公审后在马岭处决,并将其土地家产充公。
根据地群众对抗日政府更加信任。 后来魏金三率县独立营升编为六支队三营后,崔健接任中共长清县委书记。为重新组建县独立营,县青年团团长王子亭奉命回黄崖组建新兵连。王子亭依靠党组织支持和祖兄王兰梓协助,经一个月时间组成新兵连,王兰梓任连长,王子亭任指导员。该连编为八路军六支三营第十二连,在六区活动的王昆吾率队编入十二连,王昆吾与季功分任连长、指导员,但未到职。刘殿尉、王兰梓和王子亭分任副连长、副指导员。使游击队逐渐走上了正轨,峰山县抗日武装也不断壮大,开启了不断向正规部队输送兵源,有力的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泰西的抗日工作似烈火般燃烧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