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将军高自立
一、
高自立原名高志立,号省烦,排行节原,化名李友生、周和生。江西萍乡县(今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源头村)人,1923年为安源消费合作社供销货物、清算账目,1925年调县总工会工作,从事工人运动,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7月,高自立刚满二十七岁,受党的委派,招募了一个连的安源工人,带队赴武汉参加党的武装——卢德铭为团长的警卫团(后为秋收起义部队——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部分编入第三团)。和他一同去武汉的安源工人还有韩伟、刘先胜、唐延杰等人。临行前,高自立回了一趟家乡源头村,抱了一下刚满二岁的女儿,并请族长照顾一下家人,也没有告诉家里人要去哪里,何时回来,拿了些简单的行礼便走了。这样便开始了他六年传奇式的红军军旅生涯,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红军军团级的高级将领。
高自立一行来到武汉后,便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武汉警卫团,穿上了国民革命军的军装。这个团虽然官兵们头上戴着青天白日的十二角形帽徽,但却是一支党领导的革命武装。高自立怀着喜悦的心情,和战友们一起冒着酷暑,在进行政治训导的同时,开展了紧张而短暂的军事训练。团长卢德铭虽然当时才21岁,却是黄埔军校一期高材生,参加过反击广州反动商团武装的战斗和讨伐陈炯明叛乱,和后来北伐军攻打、长沙、武汉等战斗,对训练要求非常严格。他首先带领新兵中的共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教育大家为党,为人民而战。训练中要做到平时多流汗,才能做到战时少流血。高自立虽然从小就跟父亲学过武术,但都是些拳脚、刀棒之类的格斗术,参加了正规军,还得从头学起。于是,从队形操练、利用地形地物到瞄准射击,高自立早起晚归,苦练杀敌本领。军姿训练,一个正步,反复练习成千上万次,小腿疼得走路都有困难,拧伤、扭作了好几次。体能训练,做俯卧撑从一次连续做十个,到一次连续做二十个、三十个五十个,一直到躺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为了锻炼耐力,一天跑上万米山路。技能训练,练习瞄准射击,爬在地上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为了节约子弹,就练习打弹弓,掷飞标;练习投弹,把胳膊都练肿了;练习拼剌刀,一天在稻草人身上扎上千次。团里有罗荣桓、陈伯钧、张宗逊、伍中豪、曾士峨等不少来自军校的战友,高自立没有经过军校系统学习,便虚心向战友们请教。对这个个头不高,来自红色安源的党员骨干,团长卢德铭看在眼里,很是欣赏,任命他为连党代表。不久,高自立警卫团受命前往南昌参加南昌起义,不料赶到九江时,起义部队已经离开南昌。中共中央指示警卫团准备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高自立随团辗转来到修水、铜鼓一带。为加强第三团的整体素质,高自立、陈伯钧、张宗逊所在营被编入毛泽东亲自率领的秋收起义第三团,高自立为第三团三营第一连党代表,连长是湖南益阳人曾士峨,张宗逊为十连连长,伍中豪是副团长兼营长,团长是苏先骏(苏在赴井冈山途中逃跑,不久叛变,1930年被彭德怀所部红军处决)。这些战友可都在军校呆过。后来,一个个都成了一代名将。
1927年9月11日,高自立所在第三团在前委书记毛泽东亲自率领下,从铜鼓县出发,顺利占领了白沙镇,首战告捷。第一次参加战斗,高自立和新入伍的战友们克服了刚刚参战的心理障碍,勇敢地向敌人射击、冲锋。9月12日部队占领了东门市,但因敌强我弱,遭到国民党湘军袭击,起义军第三团受到挫折,牺牲了部分战友。毛泽东果断地指挥部队向上坪转移。这时听说一团和二团都打了败仗,部队士气受到打击。高自立劝导一连战士们要坚定信念,坚决听从毛委员指挥。
毛委员命令三支起义部队于9月19日到文家市会合。在这里,高自立见到了安源第二团的王耀南,和他与队长杨明带领的爆破队,以及刘先胜等其他安源团的同志,听到了二团的作战情况。原来,9月5日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制订了起义计划,还写下了他的军旅诗词开篇之作《西江月秋收起义》。安源矿警队、工人纠察队和醴陵、岳北、安福、浏阳农军组成第二团,在暴动前处决了刘鹏等8名叛徒,率先举起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旗帜。9月11日攻打萍乡城未果,在老关消灭了敌人一个排,经过三次强攻占领了醴陵,并再克浏阳。然而,部队产生了麻痹轻敌思想,纪律涣散,团长王新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举办庆功宴,放松警惕,结果在敌人四个团的左右夹击下,部队被打散了,部分战士在潘新源的指挥下赶到了刘阳。爆破队是后来才赶来的,所以没有什么损失。没有实战经验,主官又不靠谱,高自立为安源团的失利感到痛惜。
三支起义部队在里仁学校操场上集合,毛委员发表了关于放弃攻打长沙,准备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的讲话。听了毛委员对时局和敌情的分析和为什么要向敌人力量薄弱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进军,高自立感到豁然开朗。
部队在毛委员和卢德铭总指挥的率领下进入萍乡境内,经湘东、上栗、芦溪准备跨过武功山,朝莲花、永新、井冈山方向前进。毛委员、卢德铭总指挥随前卫第一团行动,师长余洒度率师部居中,高自立随第三团为后卫。不料,在武功山山口岩,后卫被敌截割包围。高自立和战士们奋力突围。在这紧要关头,卢德铭总指挥带领警卫连返回,为掩护第三团突围壮烈牺牲。高自立和战士们浴血奋战,在警卫连的支援下,终于冲出包围圈。他们为失去一位年仅21岁的主帅而痛哭流泪,暗暗下定决心要为总指挥报仇,要继承总指挥遗志,革命到底。部队到达玉皇山时,天色已晚,便在刘霞公祠宿营。毛委员到每个地方都喜欢看看古迹,高自立跟随毛委员来到玉皇殿。他见毛委员抽烟思考,脸色凝重,为部队的前途而操劳,便问毛委员,我们前面是不是要去莲花县?毛委员点点头,问他莲花熟不熟。高自立回答,之前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时和莲花客户做过生意,了解到一些情况。从这里翻过玉皇山南面的高步岭,就是莲花县的高洲乡高滩村。毛委员点点头,即叫侦察连派人前去联络。
第二天一大早,9月24日,部队冒着蒙蒙细雨,来到了高滩,高自立参加了在村民王仁家召开的行军会议。清点部队人数和枪枝时,发现出发时4000官兵只剩下1000余人了,连总指挥卢德铭也牺牲了。部队有穿国民革命军军装手里有枪的军人,更多的是穿农民服装、手拿梭镖、大刀的农民。毛委员听取了村党组织关于当地情况的汇报。村民害怕当兵的骚扰,见起义部队纪律严明,加上高自立、何长工、罗荣恒等政工干部宣传工作做到了家,终于打消了疑虑。据侦察员报告,敌人正在后面尾追而来。敌情紧急,下午毛委员令部队向坊楼甘家村转移,在那里开展群众工作,安排宿营,并派高自立等联系村里的党员找到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据反映县城监狱关押了几十名革命同志,守城敌人只有120人的保安队,当地党员群众纷纷要求攻打莲花县城,救出被关押的同志。毛泽东派出侦查员进行侦察,并召集连以上干部商讨了攻打县城方案。部队在莲花县党组织和进步群众的援助下,派出尖刀班直捣县城,并分兵三路进军。高自立所在连亦在其中。部队冒着大雨,很快拿下了县城,抓获了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和大部保安兵,放出了被关押的革命同志,并打开粮仓,分发给贫苦农民。高自立等政工干部,到处张贴标语,晓喻全城居民,商店可照常营业,保证商人的合法权益。当夜部队在莲花县城宿营。
9月25日,毛泽东在住地县城南门兵兴馆召见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部队营以上干部会议,了解到,莲花县党员贺国庆舍生忘死保留了一支枪,毛泽东对此高度赞扬。此时,高自立报告说,一位叫宋任穷的小同志送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来信。毛泽东接过来信,信中介绍了当时江西和井冈山的情况,那里有一支党的武装,为首的叫袁文才。于是,经过前委会议,毛泽东决定按之前在安源会议时二团团长王新亚的提议,打不成长沙,便转而向井冈山进军。于是,毛泽东在莲花县作出引兵井冈的决策。攻占莲花县城是芦溪失利后打的第一次胜仗,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明确了进军方向。高自立从内心表示支持这一正确决策。他对战友们说,只要我们跟着毛委员走,就一定能够打胜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