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专栏】
落叶飞鸟
刘向东
在我老家,燕山脚下
老树比村庄更古老
而树上的鸟巢
比新娘还新
半圆的巢儿朝天
孵化日月星辰
半圆的坟墓如鸟巢倒扣
拢住大地之气
土地说:落叶归根
于是叶子下沉
天空说:鸟儿凌云
于是翅膀向上
刘向东,1961 年 5 月 5 日出生,河北兴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当代诗歌和诗歌研究学科带头人之一,一级作家,河北省优秀省管专家,曾担任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论报》主编、《诗选刊》主编和河北文学馆馆长多年,现任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1979 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文诗文集《母亲的灯》《落叶飞鸟》《沉默集》《白纸黑字》《读诗记》和英文版《刘向东短诗选》、日文版《推敲沉默》、塞尔维亚文版《刘向东的诗篇》等二十八部;曾获中国作协优秀作品奖、冰心散文奖、孙犁文学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应邀出席德国、捷克、波兰等多家诗歌节和诗学交流活动。他的诗是传统中外诗学与现代先锋意识、乡土情结与家国情怀等诸多审美要素的有机体,善于捕捉诗性直觉,致力于简洁但不简单的表达,从生命、生存现场走向诗歌现场,具有雄浑大气、朴拙沉实的风骨。
【诗社作品】
过塔林
芷风
塔林有塔九十九座
里面住着虚空或舍利
我们最小的也已不惑,谈论生死时
心是茫然的
肃穆的地方不适合高声
八岁小女孩用各种姿势拍照,尽情地笑
多好啊,什么都不懂的年纪,不在乎
历朝历代的禁忌
前面是地宫,石头下是无尽的想象
后面是塔,大小都是浮屠
有塔必有寺,敲钟的不是僧人
声音少了个“空”字
指引游客焚香的僧人
也未必能敲出“空”字
瓜分凉与热的墙
李俊海
忽然发现,凉与热的界限
居然是一道蜿蜒的墙
这道叫长城的墙,被山托举着
分不清是砖还是石,反正都是山的脊背
古时阻挡过胡人,而现在呢
已经挡不住了人,只能阻挡南来的热风
燥热止步于关口,塞外人
独享清凉
我在想,古时候的人不够聪明
抢夺物资,不如抢夺关里的人
顺便掳走农耕和它们的季节
让游牧人停下来,不再征战
再让热浪越过城墙,催熟北方的云雨
该和亲的和亲,暑气渐衰
凉爽被一堵墙瓜分完毕
拉拉手
诗言志
弯腰驼背颤微微的妈妈,
越来越喜欢跟人拉拉手。
儿孙来了,拉拉手;
客人去了,拉拉手。
跟吃饱喝足的流浪猫告别,
她也拉拉手。
拉拉手,把温馨存留,
拉拉手,把关切带走。
打工的农村人
秀鑫
从农村走出来
闯进陌生的海南洋浦
像一叶浮萍
在打工的人海里赖以生存
纸浆厂的物流有我的身影
一只蚂蚁的本能
只为驮着一粒生存之米
缓缓走进出租屋的厨房
晨出的那条海边大道
走着走着就旭日初升
眼前浮现的十字路口
电动车灵活的辨认着方向
海鸥缓缓的环绕
椰树温柔的点点头
心中快乐的五线谱
岁月无情自然规律谁也逃避不了
一棵山楂树,诗意的栖居
胡边江
一
守望,站在边城北山坡
二阶台上,山楂树的枝丫
伸展。那一颗颗青果
在叶间窥探,似在等待
时光将甜蜜注满
风,轻拂过山楂的脸
点头,如同古老的诺言
回忆在树影下流转
如山楂的青涩,沉淀在时光
听过一个传说,山楂花的白
是月光的碎片,落在人间
便化作了这树的思念
大姐走在院,走过岁岁年年
山楂树守望,如同岁月的诗篇
二
山楂之忆,在一棵树上
绿色的波涛,在阳光下闪亮
每颗山楂,是时光的行囊
装满了故事,在风中摇晃
山楂果在枝上,做着梦
梦里有雨的轻吻,有鸟的欢颂
只紧握着青涩,似握紧希望
等待着,在某一个秋日里盛放
想起山楂树下的约定
好像古老的传说,在心底安宁
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憧憬
在一树的脉络里,静静地流动
三
一树光阴。远看树若绿色的云
在飘荡。那是大姐的心血
在小院子生长,每一颗山楂
是光阴的勋章,铭刻日出和夕阳
阳光来了,在山楂叶上跳跃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嬉戏打闹
山楂果很羞涩,躲在叶后
聆听赞军人
年少投身着彩装,豪情似火映穹苍。
操戈演练锋芒锐,仗剑巡边胆气刚。
洪浪滔滔肩作坝,山灾岌岌志成梁。
且观当代英雄色,铁血儿郎护国疆。
听着,风带来的远方的歌谣
这是怎样的树?或是岁月的坐标
见证着花开花落,云散云飘
从青到红,是生命从懵懂到成熟
在时光的长河中,缓缓流淌
留下一串思索,一串希望
不过是相聚
韩雪丽
如何能提起
你说过的话与相思
如何能忘记
你遥远的身影和爱意
也许是牵强
我一直的爱与欢喜
也许是温柔
我明媚的向往与心事
等呀等呀流水不会白头
想呀想呀青山还有绿意
我们一直的期待
不过是相聚
飞呀飞呀世界允许有梦
想呀想呀青山还有绿意
少年一直的昂扬
不过是相聚
连阴天
刘佰儒
这绵绵的雨
仿佛找到了家
挥泪洒人间
来把五岳冲刷
山河已润
河道已通
适可而止吧
玩世不公又如何
不要把生命
踩在脚下
请收回你的热情
把雨后的彩虹
挂向天涯
还我蓝天白云
还我江山如画
当兵的人
周启发
——值此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谨以小诗文献给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最可敬可爱的人。
当兵的人
就是不一样
自从那天参军起
青春年华献给党
当兵的人
就是不一样
自从那天穿军装
革命熔炉炼成钢
当兵的人
就是不一样
忠心报国难尽孝
儿女情长心底藏
当兵的人
就是不一样
一旦战争警报响
枪林弹雨命无常
当兵的人
就是不一样
抢险救灾如战场
舍生忘死往前闯
啊,人民子弟兵
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有了你们手握钢枪守边防
伟大祖国才能越来越富强
啊,人民子弟兵
顶天立地的真英雄
有了你们赤胆忠心守边防
人民才能生活幸福万年长
荷
郭银荣
根在淤泥下,心朝碧汉生。
拒随流俗转,独守一池清。
夜诵《岳阳楼记》
牟福明
百诵岳阳楼,常思泪九州。
范公千载间,恳请看门收。
雨诵《岳阳楼记》
牟福明
和风细雨二胡起,胜景隔膜喟叹纷。
秉政忧民天下系,至今恭颂范希文。
抗战胜利80周年怀念民族英雄孙永勤
诗言志
燕山聚义猎旗红,鬼没神出扫秽腥。
埋骨无头长城下,松涛阵阵念英雄。
荷塘闲趣
徐桂霞
风摇翠盖细纹生,带露荷花韵自成。
偶有鱼穿惊水面,一池幽梦伴蛙鸣。
军旗颂
老兵
一
猎猎雄旌破雾埃,燎原星火映天开。
千秋浩气凝刀戟,万载军魂护玉垓。
二
八一光辉耀碧空,百年征路血花红。
风前劲展乾坤志,月下长歌家国忠。
电风扇
朱淑静
上天何事怒凡尘,酷热难消惩罚人。
昼夜坚持辛苦扇,火风讨好怨声频。
夏塘闲趣
沧海闲鱼
蝉吟翠柳唤莲塘,露润芙蕖逸蕊香。
蛙闹凡尘添别趣,谁闲独坐赏鸳鸯。
山水情
灵芝
山绕水间一线天, 水伴青山拂云烟,
青山绿水缠绵意, 相守相随人世间。
一只狍子
灵芝
一只傻狍奔下山, 烈日口渴来岸边。
农夫见它高声语,惊慌逃窜误水淹。
青云引
胡边江
桑弧蓬矢有遥心,射取青云志未沉。
纵使荆榛迷去路,向阳花木早成阴。
蝼蚁志
胡边江
春苗破土自萌新,莫负东风天地真。
蝼蚁尚知生可贵,岁时休作等闲人。
感怀
郜希干
摸鱼抓鸟白云新,带笑青丝四季春。
绿鬓红颜心上过,回头已是古稀人。
夏日行
李瑞平
晨风含露送清凉,曙色飞来满径光。
一路蝉声鸣翠柳,千畦绿重映朝阳。
伏天
王友学
酷暑七月烈日炎,万物鼎盛在期间。
连连天降雨饥渴,好年还看三伏天。
侠客行
月影沐风
少年纵马拉满弓,金镝凌日过九重。
绝尘一去江湖远,归来执锐再争锋。
双六月
吴庆棉
蝉鸣高树六月长,风送荷香绕曲塘。
柳荫漫随波影动,蛙声唱沸醉斜阳。
夏雨闲吟
马超
轻雷三两鸟归巢,断雨万千落地消。
风促雾腾频跳脚,阴云蔽日不舒韶。
暑月荷塘闻曲
顽石
暑动蝉弦竹柳青,塘蛙杂鼓喜新晴。
风云乍起无伤噪,雷雨方来便噤声。
雨后观山
马超
润雨无声细若棉,青山隐现白雾缠。
云开漏下千丝暖,此景犹胜瑶池仙。
早起看洪蜂
长城有我
天王赏脸道尘清,泛滥洪涛小草惊。
撑伞离家桥问早,炊烟已把雨熏停。
雨后诗砚谭
付海春
雨客登门拜伏天,高山低谷淌清泉。
急流飞瀑砚谭处,恰似晶帘悬壁延。
夏日闲趣
马超
翠鸟啼鸣古柳弯,闲鱼戏水碧波潭。
千红万绿迷夏景,青岸牧童放纸鸢。
大雨抒怀
刘佰儒
最怕云低雨作东,雷声怒吼恨西风。
银河倒泄无人挡,洗净红尘果报生。
夏日观晨
马超
孤鸡啼破日初出,山顶金光若蛇舞。
青云渐展残梦苏,此身恍入仙源路。
人生若荷
长城有我
荷花伴暑静抒情,忘却寒冬冷目盯。
籽落污泥藏锐气,不听赞语误生平。
夏游览胜
马超
翠鸟欢歌碧空晴,双鱼戏水映潭清。
高松墨柏擎雄峰,岁序更迭景自新。
七七回忆
广远
晓月卢沟半隐身,家国危难寇倭侵。
宛平城内枪声响,惊动同胞御侮心。
“八一”赋
刘海军
洪都破晓响枪声,初辟朽残举世惊。
九秩峥嵘旗更赤,长城永固铸安平。
八一军旗颂
广远
八一军旗猎猎红,山河万里舞长风。
国人注目神情定,外敌斜瞇心意忡。
雨天
鑫炎世界
隔窗听雨细,远岫没烟重。
霡霂凝阶冷,浮岚叠岭浓。
凝神空籁寂,极目暮云封。
欲借丹青手,摹将水墨踪。
雨望
崔国林
群山雾锁隐葱茏,云抹天池细雨中。
雏燕翻飞逐影黑,新荷擎举映塘红。
参差碧宇珠帘落,纵横长桥玉带通。
万壑声催千叠浪,一蓑闲领半江风。
读《桃花扇》有感
徐桂霞
秦淮脂粉掩兴亡,扇底桃花血渍芳。
画阁笙沉迷晚照,南朝梦断落寒塘。
痴情未敌江山改,烈骨空随黍麦荒。
剩有孤臣挥泪处,春风不度旧宫墙。
小叶杨赞
梅
步行路上弯连坡,小叶杨树年轮多。
身似古槐纹理清,杆如苍松与云接。
千年溪水润吾根,万代风霜修其节。
团结紧密三兄弟,胸中故事凭君说。
游周村古商城
孙芳
只今羞作浅游人,管豹难窥底蕴深。
芍药荼蘼花小院,布标粮票果奇珍。
芝麻烧饼酥香脆,烘烤按揉绝艺真。
驻耳倾听瓷哨响,哨声带起满城春。
黑山大峡谷游感
梅
云接青山上天庭,雾绕群峰树木葱。
雷雨已过碧空洗,彩虹东照复还明。
山路曲曲路尚奇,溪水潺潺水愈清。
黑山峡谷藏风景,穆柯宅内有笑声。
旅居黑山关村
梅
农家院舍明洁净,朴实善厚主热情。
豆浆油条饺子香,米粥馒头饼千层。
坐对南山看风景,卧榻无眠听雨声。
天然氧巴长寿地,乐不思蜀学陶公。
赞孙永勤
广远
抗日先锋孙永勤,民族大义记于心。
黄花川上红旗舞,绿树坡前乡众临。
辗转茅山开战场,逾回指岭灭敌人。
五千兄弟齐呼唤,为保家国勇献身。
山城暑雨后
顽石
一雨新凉暑气清,霁云犹自恋山城。
蝉弦乍断初无迹,蛙鼓重敲复有声。
柳岸垂纶仪叟乐,花丛逐蝶羡童萌。
春光已令游人醉,又釆荷风画酒旌。
半夏风吟
崔国林
炎炎暑气漫苍穹,绿暗荫浓送晚风。
桃隐青蓬遮粉面,杏垂金络坠芳丛。
鸣蝉高树声犹劲,曳萏方塘影自红。
欲借兰舟追爽籁,闲云伴我卧晴空。
风吹过半夏
鑫炎世界
雨收云散晓风清,千涧跳珠漱玉鸣。
半亩莲歌摇翠盖,一川萤影渡流横。
荷翻碧盏星光转,柳钓澄波月镜明。
麦浪浮金香暗度,蝉弦徐振韵方成。
夏雨骤晴
鑫炎世界
细雨调弦破晓新,青峦雾重裹纱纶。
忽闻霄外雷声隐,骤见阶前霈露频。
晌午云收晴昊展,申时风定炽光巡。
纵摇团扇难驱暑,依旧炎威蒸汗津。
夜辰自乐
王安
楼盘间隙灯光照,夜市杂多曲声闹。
霓虹闪烁车流缓,排档蒸腾笑语高。
仰望星辰喜自悦,低声细语花草香。
倚窗见雨思芳华,静想过往进烟霞。
欢喜尤自乐
王安
诗仙酒圣亦自乐,对饮当歌无虚忧。
古有塞外江南水,今朝山庄庆元亨。
千翁垂钓烈河畔,万花释香心结开。
棋逢鸟宠迎早市,谈笑风生金潭边。
早晨的海边
秀鑫
骑车路过海边东,袅袅晨烟映日红。
小鸟闻声牵细柳,繁花有色引和风。
白云梦醒高枝飒,紫气情深古木葱。
美景依然呈锦绣,胸怀尽敞乐融融。
雪天爱心行
牟福明
凛冽寒风迎,乘车老区行。
六名志愿者,百里贫户萦。
驶过忙牛叫,乃往八卦岭。
雪花飞满天,凹凸路不平。
会长急催回:安全要听令。
白发需物资,岂能半途停?
拐过几道弯,缓缓怕车惊。
下雪道又滑,瞬间结成冰。
奈何下车推,何惧险压顶?
一户接一家,深山连小径。
物资抬入屋,怕扰扣门轻。
老翁紧握手,端水上座请:
“再拜好心人,难尽谢意敬。”
众口:“不用谢”,他家敲门铃。
忙碌大半天,天寒暖心灵。
飞雪对我笑,爱心传递情。
读刘福君先生诗歌《远去的妈妈》有感
老兵
长吟雅句意难收,字字噙悲惹别愁。
墨底萱魂萦冷月,诗间母爱绕荒丘。
昔时唤我言穿壁,此际寻娘已隔洲。
灶火犹温曾馈暖,窗灯尚忆共凝眸。
房前絮语催芽嫩,雨后扶枝护蕊柔。
夜静缝衣存瘦影,更深伴读化星流。
寒添线袜情千缕,病煮琼糜意万酬。
未报春晖心抱憾,长悲鹤驾岁成囚。
云端断雁掠寒影,陌上残花泣晓秋。
恨阻阴阳天路杳,思深今古世尘幽。
君书肺腑催新泪,我抚诗笺惹旧忧。
借韵追怀同泣处,千秋母爱永长留。
蝶恋花·夏日抒怀
孙芳
夏日寻幽乘雨后。碧水微澜,夕照云霞绣。一自喧声穿绿柳。几番独坐迷红藕。
湖上来风香阁透。且伴银辉,舞醉何须酒。莫问时光曾记否。扁舟钓客诗中友。
芰荷香·暮雨晓色
阮利惠
暮烟轻。正霞光灿灿,云影重重。溯风临雨,霁野一抹飞虹。远山如黛,骤而隐、原来雾生。初上几处华灯。眉间冷暖,说与谁听? 朝露未晞映晓色,共碧波潋滟,芳草葱茏。浅洲幽渚,青凫白鹭和鸣。弱柳滴翠,枉飘拂、难懂阴晴。闲趣转瞬成空。铺街落蕊,似诉匆匆。
更漏子·雨
王素玲
雷声鸣,倾盆雨。溪水田间游戏。
轻尘洗,草葱笼。甘霖润物中。
朦胧岗。云直上。驱酷暑精神爽。
举花伞,涉汪行。心怡迎晚风。
满江红·红船颂
郭银荣
雾锁南湖,红船内、英贤荟萃。擎赤帜、劈波犁浪,驱除魑魅。星火燎原焚旧制,惊雷震宇开新纪。主沉浮、铁骨铸丰碑,惊天地。
经百载,心犹炽。追绮梦,豪情寄。乘复兴巨舰,东方雄起。北斗巡天开玉宇,蛟龙探海书奇志。立潮头、砥砺绘宏图,铭青史。
红船颂
追风
忆往昔,山河破碎,三座大山,人民忧苦无处诉衷肠。
南湖波荡,强橹摇曳,共产党挑起民族脊梁。
杀倭鬼,杀老蒋,抛头颅,热血淌,浸染衣裳,冲破黑暗,迎接曙光,旌旗飘扬。
看今朝,日新月异,一扫百年东亚膏肓。
民富国昌,星汉灿灿,惟余莽莽。
共产党与日月同辉,熠熠万丈;
红船精神,扬帆起航;
东方巨龙,展露锋芒。
江山永固,山河无恙,
世界之林,谁与争锋相抗?
利剑所指,敌人吓破肝肠。
红船永续,恩泽绵长。
诗上庄记
牟福明
早就仰慕刘章老师,早就知道这个山庄出了好几位诗人,早就想去诗上庄看看。这次终于遂了心愿,是和群里几位诗友们一起去的。虽然有一段路颠簸,仍然很兴奋,毫无往日晕车的感觉,看来敬慕诗人信仰诗歌所滋生的这种动力,也是治疗晕车的良方吧。
到了诗上庄,一看,确实别具一格,外观就炫目。诗上庄其实是由六个自然村组成,六六归一,一沟细水,两侧青山。山走脊梁而出,水自清晰分流。据考证,这里属于新石器时代,算红山文化一脉。古老文明,源远流长,曾抗战,打击小日本的入侵。这里是耕读人家,灵性花草,滋化了刘章、刘福君、刘芳、刘向东这样的地灵人杰。
一进村庄,就看到小广场上排着数十块大理石碑刻。在碑刻上,刻有上庄简介,有各个年代的村干部任职情况,有历年考入大学生名录。这在一般村庄很少有,也充分说明上庄村重视文化的极具特色所在。据说这里的老人孩子都会吟咏诗歌,真是普及了诗歌文化。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在墙壁上,都贴有诗人的简介及诗歌的传播。刘章老师的山行:“秋日寻诗去,山深石径斜。独行无向导,一路问黄花。”小诗短小精致,颇有唐诗风韵。那首:“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更令人赞叹不已。
一路悠然而行,四处小景赏心悦目,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花草,这里的树木,这里的老井,这里的牛羊,这里的人,皆可以用诗歌吟咏,皆可以成一幅画。鲜花的诗歌,诗歌的鲜花,诗歌鲜花绽放的世界。
沿路眼见的皆是本市和古今中外诗家诗作。往前走,见有一公园,里面全是诗歌,诗人的天堂,诗歌的海洋。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有陶渊明的,有李白的,有杜甫的,有苏东坡的,如似进入了诗歌展览厅。每一首诗,都想要拍照,每一个诗人,都想要记录。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无比兴奋,无比激动,难以忘返。
临行恋恋不舍,久久伫立,如痴如醉,真想生吞活剥这诗歌的世界,期望有幸再能一游诗上庄,"吉祥上庄,上风上水,日月出没,流泉不停"。乃赋诗一首:
诗上庄感
万里赴诗庄,千情觅刘章。
香花云漫淡,李杜至今扬。
【悼念张金来专栏】
轮椅诗魂
——悼张金来老师
赵旗
榆沟残日咽悲风,诗上庄前吊俊雄。
劫火曾焚丹鹤足,诗心反得碧霄通。
身羁椅座观寰宇,笔挟风雷破汉穹。
碎梦凝成春砚雨,霓虹碾作墨轮崇。
悲金来同学离世
明以清修
少小离枝过张门,中年困井壁压身。
轮痕碾碎镜中月,诗骨撑开有志人。
墨迹未干妻已去,笑纹常驻鬼难侵。
忽闻残稿化蝶处,半是血痕半泪痕。
痛悼金来
老兵
忽闻噩信泪倾涟,村庄惊失俊逸贤。
轮椅驰心寻韵径,土炕濡墨绘章笺。
昔时共品平平仄,此际独伤岁岁迁。
句落珠玑情绻绻,诗成锦绣意绵绵。
音容宛若屏前月,德范堪如槛外莲。
笑影难追肝肠断,遗风仍绕暮云悬。
从今少了酬唱趣,自此徒增寂寞煎。
冷夜寒星空照处,残诗旧墨惹悲怜。
悼念金来
老兵
上庄炊烟袅袅,编织着你的故事,
那棵老槐,静静把过往守护。
年少如飘蓬,扎根这方乡土,
矿洞暗影里,厄运悄然潜伏,
双腿折损,梦想一度入土。
但诗心如顽石,在轮椅上复苏,
字句似星芒,点亮暗夜征途,
诗集是战旗,与命运殊死对赌。
山风低吟着你心中的苦与悟,
乡亲的目光,送你踏上归处,
山花含悲,野草凝露,
你的诗,在岁月里永不落幕,
化作璀璨星辰,照亮后来的路 。
悼诗友张金来
田园牧歌
洪水泛滥,停网停电。刚刚恢复,噩耗传来。加入诗上庄诗社以来,才了解到张金来老师的情况。他是一个出身贫苦,多灾多难的人,更是一个坚强,有志向,有文才的人。我是很敬佩他的。感叹老天不公啊!“麻绳专挑细处断,命苦之人多灾难。”
忽闻金来赴黄泉,痛失诗友泪潜然。
出身贫寒人生苦,命运多灾又伤残。
轮椅春秋度日月,婚姻坎坷身影单。
苦水泪水著佳作,七尺男儿意志坚。
此去天堂无病痛,无忧无愁享天年。
愿君文采更出色,再作诗文三万篇。
悼念张金来老师
刘东岳
对字空惆怅,悲思总未央。
吟魂安枕处,故事赋诗乡。
金来一路走好
老兵
惊闻诗上庄:“轮椅诗人”金来骤然离世,如晴天霹雳,令人悲从中来。生命的脆弱在这无常的变故中展露无遗,让人不禁感叹人生如白驹过隙,世事无常。
金来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传奇。他自幼被抱养至诗上庄,初中毕业后,却心怀对生活的无限渴望。为了生存,他毅然踏入矿洞,投身艰苦的矿上工作。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无情地夺走了他的下肢,让他的人生陷入了黑暗的深渊。但金来并未被命运打倒,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在困境中寻得光明,用文字书写人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金来就像那坚韧的竹子,在磨难中愈发坚强。他开始写诗,将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一行行诗句中。他的诗集,是他生命的写照,是他灵魂的呐喊。每一首诗,都饱含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抗争。他用诗歌,为自己的人生撑起了一片晴空。
随着诗上庄的大力建设,金来更是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编写快板,创作作品,用生动的语言和欢快的节奏,宣传家乡的变化与发展。他的作品《老寿星》等多次被搬上舞台,被大家所熟知。他的作品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家乡人民的心中,为诗上庄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他多次接受电视采访报道,成为了诗上庄的骄傲,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诗人。
金来曾在采访中坦言:“能走进诗歌,创作诗歌,用笔描写诗歌,书写家乡的山水草木……,离不开刘章老叔的引领”。刘章先生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金来前行的道路。在刘章先生的影响下,金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用诗歌传递着正能量。
如今,金来带着他的梦想和才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他的作品,将永远留在诗上庄的土地上,留在每一个热爱诗歌、热爱生活,热爱乡土之人的心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金来的离去,是诗上庄的一大损失,也是诗上庄诗社的一大遗憾。
他光在诗社诗刊就发表创作了几百首诗词,有写自己人生感悟的、有写刘章先生和旧居的、有写诗上庄笔和诗砚潭的,有写山桃花和芍药、牡丹花的,有写家乡日新月异变化的,有写自己成长经历的,有写村官和村建设的,有写风景和诗上庄人和事的……,笔耕不出,佳作频频,用极其朴素的语言,极其淳朴的经历,极其乡土的气息,极其田园的生活感悟,在“一手锄头,一手诗歌”的上庄书写着自己的一生。
因常年在外,我们多是微信交流,也曾多次为探讨一首诗,争论和共鸣,不满意时,甚至有时深夜不眠,从此也看出他是一个执着,坚韧不拔的人,有着山里人直率,坦诚,坦荡,坚强的特点。最近每年休假回老家,常约上诗言志老师,芷风,东岳,海春等一起小酌。酒品如人品,他从不耍滑,交谈中总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些都是源于他对生活的态度,源于日积月累的学习,源于他创造的灵感…。
为他的突然离去感到悲痛,也为他的一生感到骄傲。愿金来在天堂安息,一路走好。我们会永远铭记他的贡献,传承他的精神,让他的诗歌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