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107

与党同龄的老父亲
王 勇
大家好,我叫王勇,是山东红旗机械厂退休职工,我的父亲叫王惠民,是一位与我们党同龄的老党员。
2021年7月1日上午,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无比欢欣鼓舞!在这大喜大庆的日子里,对我们家庭来讲,可以说是双喜临门,感到特别的幸福。
我的父亲是1921年6月30日出生,差一天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同年同月同日,今年恰好100周岁。为了欢庆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我父亲年初就计划安排了一些活动。第一,向所在党组织缴纳了1万元大额党费。第二,参加大虞街道孙家社区红旗网格庆七一专题文艺晚会,同全体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在我钢琴伴奏下,演唱了两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曲。第三,生日宴会融入歌颂党的内容,亲朋好友齐唱红歌,充满了正能量的喜庆氛围。百岁老党员表现出来的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在社区邻里、所在单位及亲朋好友之间产生较好影响,大家赞不绝口。
通过庆祝建党100周年一系列活动,我们这个家庭一直沉浸在幸福喜悦之中。我们被老父亲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面貌再次深深感动,且十分钦佩和自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过去,一位具有75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所走过的路,所经历的事,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又在我的脑海中一幕一幕地浮现出来……
冲破黑暗,毅然决然走上光明革命征程
我父亲出生在胶州一个贫困家庭,兄弟姐妹4人,他是老大。11岁时母亲去世,18岁时父亲去世,当时可以说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在那个混乱昏暗的年代,我父亲家破人亡,生活十分困难,有时家中连一粒粮食都没有,而且是兄弟姐妹失散,互相不知道音信。听我父亲讲,我叔叔四处流浪找他,从胶州找到了诸城。还算幸运,他打听一个剃头匠,告诉他在什么地方,于是按照线索终于找到了,当时兄弟俩见面抱在一起大哭,那真是又喜又悲呀……
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潜入敌占区,秘密询问我父亲是否愿意到解放区工作,他第一时间果断答应了。就这样他来到了一处八路军的兵工厂,开始了他的兵工生涯,正式参加了革命工作。1945年侵华日军投降前夕,几次进行了最后的疯狂袭击,我父亲所在的兵工厂接到上级通知要立即转移工厂。在转移过程中,临时接到紧急生产任务,我父亲让其他人先走,他带着几名工友躲过四处搜寻的敌人,千方百计,冒着生命危险,咬紧牙关彻夜生产,最终及时把生产的炮弹送到部队,他因此荣立二等功。
坚定信念,在人民兵工道路上迈出矫健步伐
我父亲成为一名兵工战士后,在战争不断、条件艰苦、设备简陋的情况下,树立“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精神,凭着他以前学习的机械加工手艺,同他的战友一起,为部队生产了一批批武器弹药。
1949年夏天,按照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分布山东境内三个大军区的三、四十个兵工厂全部合并,厂址选在博山。因为前方战场还需要大批的弹药,所以就是边生产边搬迁。集中搬迁时,已经知道全国马上都解放了,大家精神振奋,不分白天黑夜地投入工作之中。我父亲多次回忆那时的搬迁场面,他们每人分发一天的饭,是玉米饼子和咸菜,步行100多里来地到石马。到达目的地后,立即投入生产。10月初,工厂召开工人大会,宣读了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全体人员非常激动,高呼口号。虽然一会下起雨来,但没有一个人去躲雨的,直至大会开完。
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参加了山东省委党校的培训学习,他刻苦认真,严格要求,思想觉悟和文化知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952年他回到位于淄博博山的兵工厂,由于工作扎实认真,政治思想先进,所以受到组织的重点培养,先后担任党委秘书、厂工会副主席、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一直到1964年。
1959年,我父亲作为军工厂先进代表,去北京参加了国庆十周年活动。天安门广场国庆大阅兵,我父亲被邀请到观礼台观礼,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周总理主持的国庆十周年宴会。
矢志不渝,国防军工三线建设留下光辉足迹
1969年,我父亲服从组织安排,放弃当时在省直部门工作的优越条件,响应毛主席、党中央“一定要把三线建设好”的指示,主动申请参与山东红旗机械厂的筹建。在济南军区某副司令员直接领导下,成立了领导小组,我父亲担任组长,是建厂初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勘探厂址布局、设计产品图纸、设备购买安装和人员调配,先期工作逐步展开,1970年5月开始基本建设施工。工厂地点在沂蒙山区沂源县狗泉村附近,那时是荒凉一片的山沟沟。我父亲和他的军工战士,开山劈岭、修路盖房,栉风沐雨、早出晚归,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受了很多罪。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上级要求“三线建设”要实现“四个当年”,即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安装、当年试制。山东红旗机械厂被确定为某型号反坦克火箭破甲弹专业生产厂。为了尽快生产出来产品,我父亲和其他领导干部先后组织了两次产品试制大会战,陆续生产出几个批次的试制产品,验收合格后投入了批量生产。在基础设施方面,厂房建成后,厂区、家属区及道路的修建整理任务也十分繁重。为此,工厂发动职工家属利用业余时间,自力更生、克服困难,自己动手来完成。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走在前头,大家手抬肩抗,挥镐铲土,劳动热情高涨,精神面貌非常好。几十年来,我们红旗厂的职工家属每当谈起建厂初期轰轰烈烈的劳动场面都非常自豪。军工人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得到传颂、继承和发扬。
最应当载入工厂光辉史册的大事件,是1979年年初,也就是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工厂生产的反坦克火箭破甲弹在前线是急需的武器弹药。上级要求,加班生产,合格产品不入库直接运往云南前线。这时恰好要过春节,工厂决定不放假,加班生产支援前线。为此,工厂召开动员大会,我父亲作为厂长,在动员大会上说:“军工厂就是支援部队打仗的,春节我们不能放假,一定要把产品及时运输到前线”。全体职工群情高昂,听从指挥,没有请假回家过年的,都加班加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也非常好。山东红旗机械厂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所生产的火箭破甲弹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通令表扬。
我家与国防军工结下不解之缘,父母是老军工,我们子女三个生在军工厂,长在军工厂,工作在军工厂,都是中共党员。我们爱人也都在红旗厂工作至退休,第三代也都在军工厂长大,可谓是为了军工事业“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家庭典型代表。
退岗不退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父亲是1982年9月,从山东红旗机械厂党委书记岗位退下来的,享受副厅级离休干部待遇。他退下来后,坚持退岗不退色,离职不休闲,积极让余热再生辉。
一是维护大局,献计献策,积极做好职工稳定工作
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有军工企业要求走“保军转民、军民结合”的道路。山东红旗机械厂先后经历了民用产品开发、工厂搬迁到潍坊城区、企业破产改制、退城进园厂址搬迁到滨海开发区等大转折。而这些大变革涉及面广,需要克服的困难多,有些直接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我父亲团结带领所有退下来的厂领导及其他离退休干部,积极参言献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搞好政策宣传解释说明工作,稳定职工队伍,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对工厂逐步走出低谷、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积极参与社会捐助活动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有个同事家庭困难,我父亲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0元钱资助这位同事。困难时期,资助老家亲属的事也很多。前些年,那位同事以及老家亲属几次来潍坊看望我父亲,表达感恩之情。近几年,还给所在小区一个家庭医疗救助1万元,并不顾高龄,发挥会写毛笔字的特长,在家里帮助社区书写《捐款倡议书》,一时也传为佳话。新冠疫情发生后,为社区捐款5千元,向所在党组织缴纳大额党费6千元。
每当遇到捐助活动时,我父亲总是说: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道生活困难的滋味。我现在年龄大了,不能出力了,就出点钱吧。在父亲看来,这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
三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
我父亲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但像庆七一、十一晚会等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活动他是必须参加的,他认为参加这些活动,即使身体出了什么状况,也是光荣的。近几年,每当社区组织文艺晚会,他都登台唱红歌,比如《最美的歌儿献给妈妈》《党啊,亲爱的妈妈》、《入党誓词》等,因为我对音乐也比较喜欢,会钢琴等几种乐器,所以都会提前陪他练习。
峥嵘岁月,风雨兼程;一生奋斗,历久弥坚。从我父亲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可以看出,他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付出了一生心血。而光荣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不可以作为炫耀的资本,共产党员要始终坚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开拓前进。我父亲能够在思想上坚守住这种信念,行动上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今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和对100周岁老父亲的敬仰之情,
下面,我再简单介绍一下老父亲的一些特点和作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示,特别对已经退休在家的广大老同志而言或许更具有参考价值。
一是要坚持日常政治学习,汲取精神营养,加固精神支柱
我父亲建国初期,曾脱产到山东省委党校培训,之后在党务、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岗位比在行政岗位时间要长。所以,他喜欢社会科学方面知识学习,爱看这方面的书籍。过去看《资本论》《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等著作,现在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党史等学习材料。例如,在这次学党史活动中,就反复学习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父亲始终保持思想上与时俱进,常年坚持订阅《参考消息》《老年生活报》《老干部之家》《老干部参考》《潍坊日报》等报刊杂志。每天上午,他都要阅读学习1-2小时,现在眼睛视力差了,也是坚持不断。他总是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觉着心里亮堂,精神上有支柱。
二是要心胸开阔,思想开通,不给组织添麻烦
我可以自豪地讲,我父亲是绝对的信仰共产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早在他80多岁的时候,就让组织联系潍坊市红十字会,签订了去世后遗体捐献协议。父亲坚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三年前,我母亲去世时,家里没有点香烧纸,没有惊动所在单位,只是亲属到殡仪馆处理火化,第二年清明节把母亲的骨灰撒到老家的一条河里了。
三是要按时起居,自主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我父母都高寿,我们家是弟兄2个,姊妹1个,关系非常和谐,这其中,肯定受到老父亲的开明观念的影响。父亲始终每天按时起居,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细节,能自己做的事情坚持自己做,不麻烦别人。他注重身体锻炼活动,喜欢外出旅游参观,这几年,我陪他去了青州古城、临朐老龙湾、高密等地,还到滨海坐了摩天轮,让父亲心情愉悦。
最后,把我父亲写的一篇学习体会抄录一部分,让大家听一下这位老党员的心声!
“解放初期,我曾听过周总理的形势报告,说西方国家和美国预言,中国共产党执政过不了三代非垮台不可。现在看已经是毛主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五代了。……我们永远跟着共产党走,中国一定会走向复兴,梦想一定会成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振臂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是金科玉律的口号,也是对真理的呼唤。在共产党领导下,世界人民一定会解放,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