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深军旅情
——献给人民军队九十八华诞
作者 老兵(唐彬)
九十八年前,南昌城头的枪声划破长夜,将革命的火种播向华夏大地。从此,我们有了自己的军队,中国革命有了希望,更让亿万民众挺直了脊梁。红色军魂薪火相传,在四十九年前的那个秋夜,我背着行囊从闽北山城出发,以青春为薪,点燃逐梦的星光,踏入32413部队的迷彩方阵,开启了军旅生涯。
闷罐火车碾碎漳州站的灯火,敞篷卡车载着数百颗炽热的心,奔向虎山深处的军营。选兵口令划破午夜,侦察兵的果敢与责任担当在肩,那一刻起,我的青春与迷彩、钢枪,号角紧密相连,刻下了军人的印记,血脉与这支英雄的部队悄然交融,立下坚定的信念。
军营的晨雾总被号声刺破。嘹亮声里,绿色潮水漫过操场,正步踏碎露珠,刺刀挑开浓雾。攀岩索降,擒拿格斗,单兵战术是写在大地的诗行,综合演练的脚步声,是大地跳动的脉搏。汗水在迷彩服上勾画作战地图,血泡在老茧下绽放,我们用身体丈量着军人的刻度。
东山岛的海水,轻轻缠绕着营盘。波涛声中传递着秘密的口令,湛蓝的波光里,闪烁着意志的光芒。海水记得,武装泅渡时绷紧的肌肉,水上射击时激起的波纹,水下爆破时炸开的浪花,冲锋舟劈开浪涛的弧线,是写给大海的战书,我们一步步成长,走向深蓝。
实战演习的硝烟中,我们穿越丛林,向纵深推进。堑壕里的泥土浸着弹壳的余温,高地争夺中弥漫着硝烟;夜训时闪闪的火光,拉长士兵们的身影。当紧急集合的哨声撕裂子夜,全副武装的脚步声震落星斗,我们用行动诠释:何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脱下军装数十载,迷彩的盐渍仍在皮肤下隐隐发烫。五星帽徽化作骨中的钙质,红领章长成心头的朱砂。那些共吃一锅饭的夜晚,赛歌场上的声浪,演兵时的眼神交汇,都凝成珍贵的琥珀,封存在记忆的深处。
军营啊,你是我青春的熔炉,责任的胎记。每当北斗七星转向南方,我总能听见:熄灯号在山谷轻轻回荡,军号声穿透岁月的屏障,在我耳畔萦绕,久久难忘。
今夜,让我以老兵的名义起誓:愿虎山的松柏永远挺立如枪,愿这支历史悠久,战功显赫的英雄部队再立新功。看啊,九十八载风雨铸就的军魂,正化作万里长风,托起新时代的战鹰,铁马金戈,守我山河,收复疆土,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祝战友们:
八一建军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阳光简评】
这篇《深深军旅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通过老兵(唐彬)的视角,展现了人民军队九十八年的光辉历程与个人军旅生涯的深刻印记。作品兼具历史厚重感与个人叙事张力,具有以下特点:
1. 历史与个人的交融
开篇以南昌起义为引,将人民军队的诞生与个人从军经历巧妙衔接,形成“红色军魂薪火相传”的叙事主线。作者通过“闷罐火车”“虎山军营”“东山岛训练”等细节,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豪情具象化,既呼应了军旅文学中“忠诚、担当、坚守”的精神内核,又以“迷彩的盐渍”“骨中的钙质”等意象,隐喻军人精神的内化与永恒。
2. 诗化的语言与意象
文中大量运用比喻与象征,如“单兵战术是写在大地的诗行”“冲锋舟劈开浪涛的弧线是战书”,将军人日常训练升华为艺术化的战斗美学,与曹建涛油画《老兵》中“金属的记忆垂直于大地”的意境异曲同工。而“迷彩服上的作战地图”“血泡绽放”等描写,则凸显了军人用身体铭刻使命的悲壮感。
3. 情感的真实与升华
作品通过“共吃一锅饭”“赛歌场声浪”等集体记忆的碎片,展现了战友情谊的纯粹,与《难忘的军旅情怀》中“家国情怀与人性美好”的主题相契合。结尾以“军号声穿透岁月”收束,将个人怀念与对军队未来的期许结合,呼应了“铁马金戈,守我山河”的强军主题。
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献礼之作,以老兵赤诚之心,铸就了献给军队的深情赞歌。












(认证编辑:褚化冰-阳光柔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