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植物园之三
今天我们侧重说一说北京植物园的自然气候特点和相关园区的细化。
从气候特征上看,我查阅了相关资料,表明北京地处西、北、东三面环山的状态,由于三面环山,因而经由西北吹来的冷空气,受高山阻挡,下沉时又受增温作用,故北京的冬天比其它同纬度的地区要温暖一些,而夏季东南暖湿气流由于受海洋的调节作用,亦不太炎热。因此可以说北京植物园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优越气候条件和特点,是北京地区倚山临海的特殊地理环境所赐予的。 这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环境优势,也为人们游览观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相应的“保障”。
另外,据相关资料还介绍,由于地处中纬,又在东亚大陆的东岸,气候受蒙古高压的控制,因此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特征。冬季干燥,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天气晴朗、温和,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据介绍,北京地区无霜期长达半年左右,约180~200天,日照时实际数多年平均为2600~2700小时。年平均温度8~12℃,降水量600~700毫米,农作物生长期225天左右,年平均风速2.5米/秒左右。上述所有这些,都为北京植物园的游览观光提供了优势。
我们再来说说北京植物园的植物种类。根据相关资料的介绍,北京植物园(简称南园)拥有各类植物3000多种,主要参观点是温室展览区,内有13个展区,植物1500多种。其中热带植物占1000多种,有棕榈植物、热带水生植物、多浆植物室、药用植物室、工业原料植物、兰科植物、芳香植物、热带果树及柑桔类植物等。这里的树木园占地7万平方米,内有我国稀有树种银杉,还有美洲的红杉、斯里兰卡的菩提树等。这里还有专类花园和国家植物标本馆等。
我们还注意到,北京植物园现已建成开放区200余公顷,由植物展览区、名胜古迹游览区和自然保护区组成。植物展览区包括观赏植物区、树木园、盆景园、温室花卉区。观赏植物区由牡丹园、芍药园 、月季园、碧桃园、丁香园、木兰园、集秀园(竹园)、海棠栒子园、绚秋苑、宿根花卉园、水生植物园和正在筹建中的梅园等12个专类园组成;树木园由银杏区、松柏区、槭树蔷薇区、椴树杨柳区、木兰小檗区和正在兴建的悬铃木麻栎区、泡桐白蜡区组成;盆景园于1995年建成开放;2000年1月1日对外开放的展览温室栽培,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种热带亚热带植物,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植物展览温室。上述相关的信息,都是有新近的各种资料予以佐证的。
关于北京植物园的园内引种栽培情况,据有关资料介绍,引进植物56万余株,5000余种(含品种),铺草90万平方米。
从园林文化上看,桃花节的时候,每年春天前往北京植物园,可以观赏到碧桃园内红白碧桃、绛桃、寿星桃、菊花桃等近70个品种,逾万株桃花。朵朵桃花色彩艳丽,花姿优美,无不令游人心醉。植物园赏桃的主要品种是山桃、碧桃。香气扑鼻的白花山碧桃,是由北京植物园自己完成的第一个人工杂交的新品种,而粉花山碧桃的开花时间,将填补山桃与桃花花期间的空白。这里,我们不妨引用一下相关资料的数据,2014年3月22日,北京植物园第26届桃花节开幕。3月至5月,游客们能欣赏到近千个品种、百万株(盆)各类春季花卉的绰约风姿。2014年北京桃花节暨世界名花展期间,游客可欣赏到山桃、山杏、玉兰、梅花、海棠、丁香、碧桃、郁金香、风信子等近千个品种的花卉。为方便游客观赏,世界名花展区还将建造高达两米的观景台,让人们感受“空中赏花”的乐趣。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