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确实把曹操塑造成了奸雄,比如“宁可我负天下人”的狠辣,以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谋。但小说不等于历史,罗贯中尊刘贬曹的倾向很明显,把诸葛亮神化,把曹操妖魔化,这是艺术加工,不是客观评价。
历史上的曹操,首先是个能臣。早年做洛阳北部尉时,他执法严厉,五花棒杀犯法的豪强,整顿京城治安。后来天下大乱,他起兵平定北方,恢复生产,推行屯田,让百姓有饭吃。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确实有政治算计,但比起袁绍、董卓之流,他至少保留了汉室的名义,没有直接篡位。
至于“天下非得姓刘吗?”——曹操确实有这个气魄。他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明他的志向是安定天下,而非单纯效忠汉室。在那个乱世,能统一北方、稳定局势的人,难道不算英雄?
所以,曹操不是简单的“奸雄”或“英雄”,而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有权谋,也有功业;有狠辣,也有胸怀。评价他,不能只看《三国演义》,而要看他实实在在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