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108

两场讲座一本书
——我认识的穆宝忠书记
翟鑫修
我对穆宝忠书记的了解,源自两场讲座一本书。
2025年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国杰文化沙龙“真人图书馆”有幸邀请到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党委副书记穆宝忠先生来做客。他以《红色三线建设 造福千秋万代》为题,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三线建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及其历史意义。5月份,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举办“新儒商坛——上善若水 知行合一”活动,邀请穆宝忠和我为商学院部分师生讲课。穆书记作为军工研究专家、高级工程师和省级优秀党员,他深厚的人生阅历与崇高的精神品质,赢得了现场师生们的崇敬。
他深情讲述了三线建设时期的艰苦岁月,将“三线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相融合,强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并以亲身经历鼓励大学生以学业为重,珍惜美好生活,厚植家国情怀,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在青年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其深刻质朴的话语令我们深受触动。会后,学院邀请穆书记和我参观了学院的图书馆,穆书记就红色文化图书捐赠事宜进行了沟通交流,希望能为学院的文化传承事业添砖加瓦。


通过穆书记的这两场讲座,我对中国的三线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它是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当时,中共中央根据我国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一、二、三线。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大三线建设是主要部分,建设内容是建立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燃料动力和农业、轻工业在内的国家战略后方基地。小三线建设是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战略后方地区建立以迫击炮、火箭筒、无坐力炮、步枪、机枪、冲锋枪及其弹药和地雷、手榴弹等轻武器生产厂为主,包括为武器配套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等在内的地区后方基地,主要为满足地区自卫战中地方部队和民兵作战需要,也为野战部队提供武器弹药。
197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原则,对三线地区国防工业进行调整。三线建设历经3个五年计划时期,涵盖13个省、自治区,共投入2050余亿元资金,几百万人力,安排了数千个建设项目,初步改变了中国内地基础工业薄弱、交通落后、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的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400亿元,约占当时全国的1/3。
在我心目中,穆书记是一位忠厚长者,投身军工企业,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工作四十年如一日,一颗红心为公,两袖清风为党,用责任担当赢得领导和同事交口称赞。他讲亲身经历、带头苦干的“三线建设”,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从时代背景与国际形势,讲到新中国的五代领导人对“三线建设”及其精神的高度评价。从“靠山 隐蔽 分散”、“七户人家一棵树”,谈到头顶蓝天、脚踏荒山、隐姓埋名、“先生产 后生活”……可亲可敬的三线建设者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感人肺腑,战天斗地的奇迹壮举,造福千秋万代。
在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军工”人的口述历史中,国际风云变幻,强敌环饲,内忧外患,峥嵘岁月里,“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举全国之力,与战争赛跑……三线建设者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用智慧与汗水铸就了共和国工业的基石。


穆书记曾赠送我一本他出版的书——《山东小三线建设研究》。通过认真阅读,我对他有了更多深入了解。
穆书记1972年参加工作,抱着“军工报国、勇攀高峰”的崇高信仰,从山东小三线——国营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学徒工干起,一路开拓奋进,干到了厂级领导,后调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工作。退休后,他念念不忘三线建设的无数无名英雄,投入到撰写三线建设回忆录的工作中。他十年来东奔西走,风雨无阻,足迹遍历整个齐鲁大地,先后拜访数百人,采集整理出三线建设的具体事迹500多件,先后自费出版《红光记事》等书籍,以客观详实的数字和照片,重现了那段光辉历史。他先后外出做报告近百场,用生动的实例宣讲以三线建设,激发起观众的爱国之心。传承三线精神,弘扬三线文化,已经成为穆书记终生奋斗的事业!
“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三线”建设者们就是中国的脊梁!是他们以血肉之躯,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支撑起了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建设。当时的工作、生活条件是何其艰苦!困难重重,压力巨大,但没有人退缩,知难而上、勇往直前是澎湃在建设者们心中的主题曲!“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浓缩着理想信念、钢铁意志、自我牺牲、甘于奉献……
穆宝忠书记在两次讲座中都表示,我还要再接再厉,讲好三线建设红色故事,激励青年一代,赓续光荣传统,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我阅读穆书记的著作《山东小三线建设》后,深受感动和教育,于是让孩子在《嘉禾嘉祺读书》视频号里朗读了部分章节,得到了穆书记夫妇以及亲友们的热情鼓励和积极转发,累计播放量已超过1000次……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人所共知。四川攀枝花文化广场上,“三线建设英雄纪念碑”落成至今仅有两年。当年从深山荒野里艰难生长出来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在新时代是否能开出更多姿多彩的花?
历史昭示未来,事实胜于雄辩。
2025年7月31日 写于济南

作者简介:翟鑫修,男,高校教师,济南市作协会员,山东国杰律师事务所行政主管,国杰文化沙龙秘书长,曾在各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散文、诗歌数十篇,多次在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中获奖。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