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皆有可能
——长篇小说《她们》读后简论
魏孝元
近日有幸拜读到了本土作家闫忠录先生的长篇小说《她们》。由于身体原因断断续续读了好多天,每读一些章节就勾起一段回忆和遐思,心中波澜总是难以平复。小说反映的是关中西部农村改革开放初期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约二十年间的故事。作品围绕中年农民曹黑娃一家四个女儿展开故事,在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支配下,曹黑娃的家暴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作品成功塑造了曹黑娃、喻珠珠,他二大、他二妈、支书王槐、超市老板牛雪莉、农民刘二能、狗剩、王婆等近七十位有名有姓的人物。故事由出走、出轨两大主体事件组成,形成了几对人的交叉纠葛,这些人物各自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年龄经历,个人修养,互不相同,认知能力,做人原则,处事方式,因个性差异较大,且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而言行上所表现的特点就较为鲜明突出。如曹黑娃的愚腐与冥玩不化,喻珠珠的隐忍与抗争,他二大的宽博包容,他二妈的善良与贤惠,支书王槐的骄奢淫逸,牛雪莉的精明与八面玲珑,王婆的尖酸与多言多事,胡月仙的自信骄狂,刘能、狗剩的刁钻与痞气等等。小说虽然没有宏大的场面,惊天动地的大事,全是些家长里短,油盐酱醋,城市乡村,打工经商,扶贫帮困、离异重组等等琐琐碎碎的事,这些事件的发生好像在前天、昨天,好像发生在东村、南村,这些人物好像不远的邻居,好像邻居大叔大妈,她(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她(他)们的生老病死,吃喝拉撤,一地鸡毛,斩不断理还乱!然而这些人物形象中,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都有优缺点,其优缺点都不是一-两句话可涵盖的,但小说弘扬的是正能量,歌颂的是真善美,鞭挞的是假恶丑。主题是鲜明的,思路是明晰的,结构是完整的,表达也是顺势前行的。抛开具体故事情节的演绎不说,整个小说发生的故事具有真实性、必然性、可信性,一切皆有可能,甚至可以对号入座。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热点、痛点和社会转型过程的矛盾与发展趋势,又真实的映射出整个农村的现状与阵痛,是一幅迭宕起伏的农村风情的山水画,又是一幅回首来路,不忘初心的改革裂变图和昭示图,给人以美好的愿景与憧憬,又给人以深沉的反思与警醒!
作者闫忠录先生,久居城市,却有如此厚实的生活底子和敏锐的洞察力,接连推出第二部如此厚重的长篇小说,可见他的观察、思辨能力之强着实令人叹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仅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其文字功底并不亚于科班出身的作家,这更令人刮目相看了!特别称奇的是该小说在教育部特别推荐100本中外优秀书目系列(第22期),《她们》赫然在列,可见小说的影响力与可读性非同凡响了!
作者简介:
魏孝元,网名,天涯比邻。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彭公镇人,退休教师。藏书颇丰,读书甚少。多年来徜徉在文学圈外,偶有散文、通讯等散见于省市县报刋,近年来偏重于文学评论,对诗赋联也略有涉猎,并发表于多个网络文学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