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分类”行 社区探新知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风争无障碍志愿服务队“七彩课堂”之社区挑战赛
为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及社会实践能力,探寻和了解现代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看法与需求。 2025年7月15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风争无障碍志愿服务队”,带领南京市栖霞区幕府山庄的18名社区儿童,成功的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垃圾分类挑战赛”。
本次活动分为知识学习、实践调研、成果展示三个阶段,学员们热情参与,收获颇丰。

第一阶段:新知进课堂,意识塑造环保行!
活动伊始,志愿者王艺霖老师为小学员们,带来了一堂生动实用的垃圾分类知识课,通过趣味问答、短视频的方式,详细和系统地讲解了本地区垃圾分类的标准(如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垃圾分类常见误区的解析、垃圾污染的一些案例、资源循环和碳排放的科学知识,为小学员们接下来的社区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课堂上,小学员们认真的听讲,与王老师积极的互动提问,让枯燥的分类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现场气氛欢快而热烈。

第二阶段:叩开百家门,少年社区调研会!
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小学员们被分成黄队、绿队、紫队、蓝队四个队伍,勇敢地走进社区,化身一个个“小小调研员”,对社区居民进行随机采访。他们的调研任务明确而具体:
1.了解认知: 询问社区居民们对垃圾分类基本定义和分类标准的理解,常见的环保技能的运用和认知。
2.倾听需求: 收集社区居民对当前社区垃圾分类设施、管理、宣传等方面的看法,以及居民环保理念转化、日常生活习惯的改进、未来垃圾分类工作的期望和建议。
各小组学员们,手持精心设计的问卷或访谈提纲,礼貌地向在社区广场、居民点、楼道口、养老区的居民们进行访问调查。面对不同年龄层的居民,他们从略显青涩到自信大方,从一知半解到口若悬河,小学员们耐心倾听、认真解答、仔细记录,努力的完成各项调研任务。采访时,队伍中不乏有许多害羞腼腆的小学员,也有部分没有做好采访准备的小朋友,在志愿者老师和同队员的鼓励下,他们也担当了记录、拍照的活动,大家分工明确,兴趣高涨。勇敢地迈出了社会实践的第一步,展现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三阶段:“圾”患亮答卷,少年智解大问题!
通过对接受采访的居民人数、年龄范围、案例问题、调卷问答、居民建议的归纳总结;通过小学员们一天不懈的努力和团结协作;通过活动结束后的共同汇报和师生相互点评,小学员们较充分的理解了垃圾分类、资源循环、碳排放等专业概念,将抽象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体验,提升了少年们的公众环保意识,增强了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使命感。


“社区垃圾分类挑战赛”活动,不仅是一次环保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宝贵的实践体验。通过深化社会参与活动,小朋友们增进了对垃圾分类知识的重要认识,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真实场景,锻炼了小学员们沟通表达、团队协作和社会调研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促进了青少年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将环保理念沉浸式的融入了社区,也收集到了来自基层居民关于垃圾分类的“一手真实声音和宝贵建议”。
本次挑战赛活动,在学员们的欢声笑语和社区居民的积极反馈中圆满结束,大家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而关于垃圾分类的思考和实践,将在每一位人的心中和社区里继续生根发芽。
七彩课堂的课程知识为基,调研为桥。少年用脚步丈量责任,以青春之智解社区之题,垃圾分类因行动而更有温度,并促进我们的社会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文字来源:覃贤慧
图片来源:朱雨欣、覃贤慧
编辑:陆剑
审核:卢锐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