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历史的车轮回到1939年农历己卯年的春天,一支步伐齐整、士气高昂的队伍,行进在鲁西边界的一条蜿蜒小道上。这支部队是按照中共中央命令,为支援山东人民抗战,到山东来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的一一五师,他们进驻泰西地区后,迅速打开了泰西抗战局面。一一五师就像插入敌人胸膛的一把钢刀,使济南、泰安以及整个津浦线中段的侵华日军受到严重威胁。日军驻山东最高指挥官、第十二军司令官尾高龟藏决定“围剿”这支八路军主力部队。
自3月起,两军便频繁交火,5月初,日军5000余人和近3000名伪军分九路向泰肥山区合围,企图消灭一一五师主力。5月10日,敌人合围圈缩至陆房山区,一一五师师部率六八六团、津浦支队、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等部队和中共鲁西区委、泰西地委机关共计3000余人,被围困在这纵横不到10公里的狭小区域内。我们参观烈士陵园,凝视着那块陆房战斗纪念碑。我们边参观边听讲解员给我们介绍陆房战斗的经过,1939年5月11日,农历三月廿二,拂晓,晨雾弥漫的陆房上空亮起了日军的3发信号弹,随后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发起全线进攻,一一五师总部所在的陆房村房倾刻之间地动山摇。陆房山区地势险要,陆房村四面环山,其北、东为海拔400多米的凤凰山、鸡冠山,西侧纵列长3000多米、宽200多米、海拔近500米的肥猪山,西南及南面为海拔约300米的岈山、鸠山和望鲁山,鸡冠山向西延伸的丹凤山独自探出1000多米,向南延伸的狼山又纵列在东面。方圆十几里分布着十几个村落和十几条相互交错的沟河,只在东南有一缺口。战火起,从山上往山下看,灰蒙蒙一片,分不清是硝烟还是晨雾。
纪念馆所在的位置,便是当年的凤凰山战斗遗址。凤凰山是津浦支队的阵地。在支队长孙继先、政委潘寿才带领下,津浦支队于5月10日夜起与敌人交火,先后打退1000多名日军的10余次进攻。5月11日14时许,200余名日军沿凤凰山东南侧沟崖突进陆房,严重威胁师部安全。孙继先带领两个营下山反击,师骑兵连也奉命驰援,与敌展开白刃格斗,战马嘶鸣、血光飞溅,终将突入之敌打退,保障了全线防御安全。讲解员给我们介绍着,引导着我们走进展厅,参观着展厅内容。
“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它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杀害我父母兄弟,奸淫我母妻姊妹,烧我们的庄稼房屋,毁我们的耕具牲口。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陆房突围战打了一昼夜,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默念着八路军出师抗日誓词,战士们展现出血战到底、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气概。看到一幅幅图片,对日本鬼子灭绝人寰惨无人道的行为,我们恨得牙痒痒,他们穷凶极恶,滥杀无辜。这个世界变化很快,几十年前的血海深仇,到今天,只剩下了樱花、和服、日料店、夏日祭、日本风情街、日本文化;寺庙里供奉的战犯牌位,以及改头换面修建日本养老院,为日本人养老。有无数“精日”分子混入国内。如果有人谈爱国,谈历史,谈中日之间的血海深仇,那么就会被扣一个“粉红”、“民族主义者”、“煽动仇恨”的帽子。可是我们的先辈被屠杀,日本人直到现在也没有向死难的同胞道歉,没有赔偿。到了今天,反而成了我们有罪一样。有的人他们口口声声“不要仇恨”,要“宽恕”。“宽恕”?说得轻巧啊。日本人现在还在觊觎我钓鱼岛,竟勾结美国妄图干涉我国统一大业,我们不能忘记和日本的血海深仇,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提高警惕,严防汉奸,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1939年5月11日黄昏,战场上的枪炮声渐渐停息,筋疲力尽的日军开始收缩兵力,并派兵把守陆房周围的各个制高点和大小路口,企图次日清晨再攻。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召集师部机关的参谋处长王秉璋等,研究并确定了当晚突围的路线、时机和具体安排,利用敌人不敢夜战的弱点,在动员、埋藏笨重物资、安置伤员后,从敌人阵地的空隙,分两路向东南及西南方向隐蔽地突出重围。
在时任一一五师六八六团政委刘西元和一营教导员王六生的回忆文章中,刘西元与团长张仁初分析敌情,选择突围方向时,侦察员领着一位当地老人来到团指挥所,这位老人是白天帮助过他们的宋大爷。22时许,被围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开始分路突围,刘西元率一营在前面开路,师部走在中间,张仁初带二营和师特务营殿后。大队人马在宋大爷带领下,一个跟着一个,摸黑突围。“大家几乎不是用脚板走路,而是用脚尖走。走着走着,忽然山影遮天、危崖欲坠,黑咕隆咚的,谁也分不清哪是道路、哪是悬崖,侦察员在找路,大家在摸路,不知啥时这路又弯弯曲曲折到悬崖边上,大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老鹰嘴吧。”“在当地群众带领下,避开大路,专走小路,不进村庄,绕道穿行。敌人燃起的火堆近在身旁,敌哨兵喊话清晰可闻,就在敌人的眼皮下,一一五师师部及各部队、地方党政机关数千人,安全跳出了日军的合围。”5月12日拂晓,一一五师跳出陆房村,渡过汶河,在东平以东的无盐村与政委罗荣桓会合。陆房突围后,一一五师在东平县无盐村召开大会,罗荣桓发表鼓舞人心的讲话,表扬了全体指战员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充分肯定了陆房突围胜利的重大意义。
“伟大的战绩,十年来的光荣,残酷的陆房战场上,粉碎敌人扑灭我们八路军的迷梦,不怕敌人的合击围攻,更不怕敌人猛烈的炮火,我们的八路军钢铁一般的意志,怎样也不能动摇!冲!冲!在坚固的信念下英勇地冲锋!终于唱遍了胜利的歌声,收获了伟大的突围成功。在祖国大地上,我们欢呼——中华民族万岁!因为我们胜利的存在,就是敌人死亡的丧钟。”行走在纪念馆内,看着展厅内一张张老照片,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纪念馆的地下一层,是第四、第五和第六展厅,展厅内还原了陆房突围战后被损毁的村庄。置身其中,断壁残垣处,抹不去硝烟弥漫的战斗痕迹,山丛中羊肠道上依稀可听战马嘶鸣声。荒凉的场景,无声诉说着80多年前军民勠力同心,在这片土地上唱响陆房突围胜利之歌的故事。陆房战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次比较特殊的作战行动。这场战斗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初期和八路军第115师刚刚进入山东之时,在我们泰西打的非常漂亮的一仗。
“平型关下来的老八路来了”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一面加紧对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一面把主要兵力转向后方,专门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国民党顽固派见风使舵,不断与共产党、八路军制造摩擦。山东是平津锁钥、联结华北华中的纽带,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鉴于山东地区党的抗日力量还比较薄弱且缺乏斗争经验,中共中央决定不待国民党同意即“先斩后奏”,派遣八路军主力进入山东。在肥城陆房战役打出了我八路军的威风,八路军胜利突围,日本侵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