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里吃饭那点事
作者/景新跃
部队是一个大家庭,有来自秦岭以南和淮河以北的,也有来自秦岭以北和淮河以南的。南北双方因地域、物产、宗教等差异,所形成的传统文化、饮食习惯和脾气性格也不尽相同,有些甚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就拿我们班来说,有73年的山东兵,75年的河南、甘肃兵,76、77年的陕西和四川、安嶶兵。小张四川仪陇县人,用他的话说,“一天不吃大米饭腰干子没劲”。他是早上不吃馒头,大米稀饭专捞干的,中午米饭吃一顿管半天,下午基本上不去食堂。而与之相反,陕西咸阳北五县的老李,早饭私藏个馒头当午餐,晚饭遇见面条那算是赶上了过年。
连里为了保证每位战士吃饱吃好不想家,精力充沛的投入施工生产,炊事班总是想着法子调剂生活,最大程度平衡南方和北方战士的饮食需求。除了早上馒头稀饭、中午米饭炒菜外,晚上面条、花卷、包子、饺子等,确保一个礼拜不重样。
老李常常当着小张的面说,米饭有啥吃头,一粒一粒的没劲。吃面条很有学文,咱不说合面、揉面和擀面,也不讲煮面、调面和吃面,单单捞面就讲究,一观察二下手三扎势。首先侦察吃啥,是连锅面还是浇汤面,再确认饭和人的比例。若是连锅面人又多,那就“溜边擦底,轻捞慢起,脸皮要厚,一次捞够”。是浇汤面人又不是很多的话,先少捞半碗,别人还在吃第一碗时,你第二碗盛满饭盆已经见底。咱端起碗凳子不坐蹲起来,要的就是这个势。小张用半生不熟的陕西方言回道,裤带你谝啥呢!“裤带”是军营里流传对陕西籍兵的统一绰号,出自陕西八大怪之一的“面条象裤带”,如同戏称山东兵“地瓜”、甘肃兵“土豆”、四川兵“锤子”和河南兵“大裤裆”……。不就是咥个面条吗,还“学文、讲究、扎势”起来了,除了生愣噌倔还有啥。小张嘴上虽然这么说,私下还是挺佩服老李,粗中有细,喜欢琢磨,鬼点子多,把个简单的吃面总结的头头是道,难怪每次比武都有他一份。
有次外出执行任务,回到连队已经过了晚饭点。炊事班特意给留的大肉蒸饺小张不吃,在伙房盛了碗剩米饭,挖了小半勺大油,撒点盐巴,拿回班里加满开水搅拌几下,狼吞虎咽半颗米粒都没剩。看得全班战士目瞪口呆。小张说,这生活好到那里去了,在老家有口吃的能填饱肚子就很不错了。老李伸出大拇指,话里有话的夸小张不矫情能吃苦,不象传说中那样——四川男人只会在家哄娃儿做饭。接过话碴儿问道:“锤子”,你个新兵蛋子,在家吃树皮现在咋就挑食,是不是变质了。小张不紧不慢的说,你咋呼个啥,不就是多穿了一条裤头吗。我问你:一桌丰盛的午餐,你是紧着眼前的吃饱,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吃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社会物资供给相对馈泛,当时连队伙食费标准每人每天0.78元。青藏高原受自然环境制约,日常所需基本都是从内地汽车运输上去的,常年吃的是压缩菜或窖藏土豆、萝卜、莲花白、大白菜等。加上这里气压值偏低,水的沸点不足70度,普通厨具做米饭夹生、煮面不熟、蒸馒头压缩,需用特造高压锅做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炊事班努力改善伙食,“生活不易”是可想而知。
我们连,驻扎在青藏铁路关角沟六号大桥工地斜对面的半山坡上。这儿方圆几十公里没村没寨,除了山还是山。数半个月有幸能看见一两个藏民赶着羊群放牧经过,团部军人服务社是唯一可以买到生活日用品的地方,打牙祭的事你想到不要想。每月六块钱的津贴、三块五的高原补贴,九块五毛钱放在军用挎包里就没有动过。那一年,战友的父亲途径连队顺便看望儿子,为尽地主之谊,我们这帮乡党使出浑身解数弄来一听大肉罐头和两颗大白菜,与上山采摘的野生蘑菇一起放入铁桶里煮开调盐招待。老父亲坐在马扎凳上,一边吃一边流眼泪。
王班长是我们班的常客。他讲,辣子、醋、蒜与面条是绝配,是面条的灵魂。陕甘宁“油泼辣子一道菜”,山西“缴枪不交醋壶壶”,而河北兵则认为“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在我们甘肃秦安,饭桌上缺少了油泼辣子、醋、大蒜这三样,那就不叫吃饭。有年探亲,长途班车中途在倒淌河例行修整,他走进路边仅有的一家饭店,点了碗8分钱的素面。见桌子上有瓶老陈醋、小碗油泼辣子和一骨朵蒜头,身不由己的坐下抿了口醋,品了小勺油泼辣子,嚼瓣大蒜,顿感酸辣香味直击胃蕾,泪水瞬间夺眶而出,沉伏在心灵深处的谗虫被换醒。这一尝便刹不住了车,待伙计端上面条时,惊讶的发现醋瓶空空、辣子碗见底、蒜没了。老板为难的说:解放军叔叔,面条算我请客,你把醋和辣子、蒜钱给结了吧。
老李和小张也经常开玩笑的问,班长不吃鸡蛋是那里人?吃鸡蛋对我而言是一件奢侈的事。在家乡,鸡蛋是拿来换钱补贴家用的,只有在过生日时才能独享到一个煮鸡蛋。到部队后,天天有炒蛋粉,感觉幸福的不得了。没在意从什么时候开始,见吃炒蛋粉就胃痛,后来发展到凡是蛋类食品都不能吃了。坚持不下去到卫生所检查,结论是异性蛋白过敏,从此断了吃蛋的缘分。当年,汽车连有位湖北还是四川兵,长眼睛的不吃,我问过他为什么。就象忘了他的姓名和籍贯,记不起原因了。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关中道人,家乡境内山水曲曲而得名盩厔。又因盛产水稻,成熟时,金灿灿一片,故称“金周至”。我自小看着麦浪滚滚,闻着稻花飘香,旱地里捡过麦穗、捞过玉米,水田里打过稻谷、摸过鱼虾,对米面食材颇有钟爱。要说有口嗜好,要数八云塔下那碗深深喑恋着的葫芦头。
作者简介:景新跃,铁道兵四十八团周至籍战友会会员。自小偏爱文学,但读书不精,底子簿,常有写作冲动少有作品刊登,愚也。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