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爱军情怀
黄正林
1969年12月,我在父母亲的积极支持下报名参军,成了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心中无比激动,这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一个农村娃走进部队大熔炉是何等不容易。
参军以后,离开了父母,离开了亲人,感情的交流只有靠书信来往,每隔一月,我都要给父母去一封书信汇报自己在部队学习、训练、身体情况,请亲人们放心。而父亲每次来信不是报平安,话家里都好,就是希望我在部队安心服役。书信成了我们亲情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书信也寄托着亲人们的挚爱和期望。
参军不久,我被选调参加无线电报务集训队。无线电报务对我一个农村青年来说非常陌生,不知从何下手。当时学习任务很重,对我只读了5年小学的新兵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白天没停地练习,晚上连睡觉满脑子都是电码、通勤符号,根本睡不着。在这紧张的情况下,我收到了父亲的来信。
“吾儿,你的来信收到,得知你现在学习任务很重,思想有波动,情绪低落。我无法帮你排忧解难,只希望你放下思想包袱,克服一切困难,树立勇气,多听教员的指导,一定会完成学业的。
父字。”
看完父亲的来信,我思索万千,父亲的信是给了我最大的鼓励,如雨露滋润了我的心,我从心底告诫自己一定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好好学习,打消思想顾虑,和战友们一道刻苦钻研,死记硬背,拿下无线报务的重重难关。经过6个月的紧张学习,终于结业归队,走上了自己的岗位。
部队是一座纪律严明,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战斗集体。我深感在这个大集体中是给自己最大的锻炼,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学习,苦练军事本领,当一名好战士。在这日复一日,年服一年的军营生活里,我非常感谢我的父亲每次的来信,他从不提家中生活的艰难,从不告知亲人们的病痛,而是一次次地鼓励我,要求我爱军营就是爱家,没有国家富强那有小家的幸福。深刻的道理使我干劲更足,热情更高。我也没有辜负父母亲的要求和期望。入伍后,我不但入了团,入了党,还被提拔为部队基层干部。来之不易的荣誉和前途,与父亲书信给我力量是分不开的。
父亲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对人民军队有一股崇敬之心,他总教育我们,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下了江山,使我们翻身作主人。为了支援国防建设,他不但把我送到部队,1987年又把小儿子送去当兵,服役南海舰队,一干就是四年。1996年我的姪子又光荣入伍,服役徐州某部。我的父母亲以宽大胸怀将自己的儿子孙子送往部队,为国防建设尽了一位公民的最大义务。
父亲身患胃病,却从来不提病情,怕我分散精力。但在我当兵前父亲就有胃病,而且很严重,只要一受寒就会疼痛,一旦胃疼就非常难受,总是母亲烧点姜水和热稀饭给他压一压就好一点。父亲从事农业,生活艰苦,但他从不到医院去治疗。他的一位老同事在县医院当院长,多次劝他去医院检查治疗,都被他拒绝了。父亲的病一直挂在我心上,想为他治病出点力。我通过战友联系到驻地部队医院(陆军362医院)一名内科医生,将我父亲的病情简单介绍了一下,医生当即让我写信给父亲来部队医院进行治疗。
一封家书辗转到了父亲手上,父亲看后,高兴得不得了,稍作准备立即动身来部队。
那天,我们正准备吃晚饭,门卫来电话说我父亲来了,我立刻赶到营房门口,几年未见面的父亲来到我面前,真让我认不出来,人瘦了很多,脸上皱纹也很深,我非常心痛。第二天,我陪他到362医院找到该医生,该医生对父亲病情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医生告诉我们,父亲的病可治好,先开上几付中药,吃完后看情况再作进一步治疗。
连队卫生员是个热心的小伙,他帮我每天把父亲的中药煎好,送到父亲住的招待所房间里,让他按时吃下。经一周时间的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父亲身体有了好转,能吃饭,脸上也有了红色。经医生检查,病情有好转,但还应需要用西药治疗和生活调理。父亲非常感谢医生的治疗。医生还为下一步治疗开了不少的西药带回老家,巩固治疗效果。
这次父亲治病得到医院和部队首长的关照,治疗费用全免,生活上给予了很大关照,半个月的日子里,父亲好象换了个人似的,胃也不痛了,身体也恢复了很多,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后来父亲来信,告知胃病好多了,基本上没发了。但我还是告诫他,药还是要照吃,防止复发。
部队锻炼了我,使我不断成长,我也决心为部队多作贡献。我把在部队的每一个进步都告诉了父母及全家亲人。父亲听后很快给我回信。他在信中反复告诉我,不要挂念家里,你只要在部队安心工作,不要辜负首长和同志们的希望,为国站好岗,为部队建没作贡献。
小弟和姪子在父亲的信件教育下,也在部队工作得不错。小弟不但入了党,还荣立三等功一次。姪子也加入了党组织,取得大专文凭。
父亲每次的来信都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暖,既象及时雨,帮我解开思想疙瘩,又象一盏指路明灯,拔开前进中的迷雾,使我备受鼓舞,也让我坚定了部队工作的决心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