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浸夜,梵音叩心
文/韩寒
子时的钟声撞碎了最后一缕暮色,窗外的梧桐叶在风里簌簌作响,像谁在轻轻翻动经卷。我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案头的青瓷灯盏里,半凝固的灯油正洇出昏黄的光晕,将宣纸上的墨字染得愈发深沉——那是刚刚抄完的半页《金刚经》,横竖撇捺间还凝着未干的墨痕,恍若佛眼低垂时落下的泪。
书房的老木门早被我从内反锁了,可风偏要从窗棂的缝隙里钻进来,裹挟着秋末的凉意,绕着我打旋儿。它掠过书架上排列整齐的线装书脊,拂过镇纸用的端砚,最后停在摊开的经本上,把几页纸吹得窸窣作响。我忙伸手按住,指腹触到粗糙的纸面,忽然惊觉这纸竟是去年春天亲手做的。那时我在院中采了新抽的嫩竹,泡软、捶打、晾晒,最终熬成一锅泛着青碧色的纸浆;又往浆里添了把干茉莉,于是每一张纸都浸着若有若无的香。如今这香气混着墨臭,倒成了夜里最独特的味道。
砚台里的墨汁已经浓稠如漆,我用羊毫笔尖搅了搅,带起丝丝缕缕的黑绸般的波纹。笔锋落纸的瞬间,“嗡”的一声轻响,像是古寺檐角的铜铃被晚风撞动。写第一个“般若”二字时格外郑重,笔画要藏锋起势,结构需疏密得宜,可写着写着便慢下来——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那些经文突然活了过来,在脑海里盘桓成具体的画面: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拈花微笑,迦叶尊者会心一笑;老和尚敲着木鱼念诵,晨光透过禅房的窗纱落在他斑白的鬓角上;还有山门外挑水的居士,桶里晃荡的不是水,是倒映的天空和游云……这些影像与笔下的墨迹重叠,倒教我分不清自己是执笔者,还是旁观者。
窗外的月光不知何时漫进了西窗,斜斜地铺在书桌一角。那束光恰好罩住去年冬天从普陀山带回来的菩提子串,每一颗珠子都磨得温润如玉,此刻正泛着柔亮的微光,像被月光洗过一般。记得那位赠我手串的老僧说:“文字是舟,能渡人过烦恼河;笔墨是桨,要顺着自己的因缘划。”当时我似懂非懂,如今握着这支用了三年的狼毫,看着墨色在纸上洇开的轨迹,忽然明白所谓“因缘”,不过是此刻笔锋流转间的专注,是呼吸与心跳同频的节奏,是外界喧嚣退去后,内心腾出的一方清净地。
夜愈深了,远处传来零星的犬吠,许是哪户人家迟归的人踏碎了满地银霜。我的手腕渐渐发沉,却不愿停笔。抄经这件事,原是最考验心性的——一笔一画容不得半分急躁,错了便要裁去重写;可也正因如此,那些平日里总在脑子里打转的念头,此刻竟像被梳子的齿儿捋顺了毛发,慢慢沉淀下来。白天在职场上的争执、对得失的计较、对未来的焦虑,都随着墨汁渗入纸张纤维,化作一个个规整的小楷。写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笔锋突然一抖,墨点溅在旁边空白处,倒像朵淡墨勾勒的花。我盯着那抹污渍笑了:原来完美本就是妄念,有缺憾的才是人间真实的修行。
砚底的墨快干了,我起身添水研磨。石臼与砚池相触的声音在寂静里格外清晰,“沙沙”“沙沙”,像极了故乡山林里落雨打在青石板上的节奏。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逢着梅雨季常听这样的声响入梦,那时总觉得单调乏味;如今客居城市多年,倒怀念起那声音里的踏实与安稳。磨墨的动作渐缓,思绪也飘向更远的地方:人生的脚本何尝不是一块待写的素笺?我们拿着命运给的笔,有时工整有时潦草,有时浓墨重彩有时轻描淡写,但无论怎样涂抹,最终都要交出自己的答卷。而此刻坐在书房抄经的我,算不算在提前练习这份从容?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终于抄完了整卷《金刚经》。最后一笔收锋利落,纸页边缘已被晨露打湿,微微卷起。我合上经本,发现封皮内侧不知何时落了只小蛾子,正扑棱着翅膀试图飞向灯光。它或许是被墨香引来的,又或许是迷了路误闯这方小天地。我轻轻打开窗户,看它摇摇晃晃地融入渐亮的天色里,忽然觉得万物皆有佛性——连这小小的虫儿,都知道向着光明的方向去。
收拾笔墨时,晨曦已爬上书架顶层的铜佛造像。那尊三寸高的释迦牟尼像还是十年前在龙泉寺请的,这些年跟着我搬了几次家,始终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此刻他的眉目在晨光中愈发慈祥,仿佛在说:你看,这一夜的抄写并非徒劳,你写下的是经文,悟到的是自己的心。
我把抄好的经卷小心卷起来,用丝带系好放进檀木匣中。窗外传来早市的第一声吆喝,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可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在昨夜悄然改变——比如对“静”的理解,对“慢”的珍惜,对生命里那些无常与永恒的接纳。往后的日子,或许仍会有失眠的长夜,但至少我有了与自己对话的方式:铺一张纸,研一砚墨,让笔锋带着心绪游走于横竖撇捺之间,在古老的文字里寻找当下的答案。
原来最好的修行不在深山古刹,而在深夜的书房里;不在刻意的苦行,而在一笔一画的专注里。当我再次望向窗外渐明的天空时,忽然懂得:所谓人生,不过是一边抄写经文,一边等待天亮的过程。而所有的感悟与成长,都藏在墨香浸透的纸页间,藏在笔锋起承转合的节奏里,藏在每一个与自己坦诚相对的深夜里。

作者简介:韩寒,江苏省连云港人,1990年出生,江苏海洋大学毕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公益协会会员。国企工作,多年来,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诗文被选入多家文学作品选集,江苏省作协“壹丛书”入选者。著有散文集两部、诗集三部、小说集一部,现为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