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军霖
编辑:王蕾
朱合兰出生在河南省方城县一个偏僻山村,9岁立志行善,16岁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30年如一日,从“山村姑娘”成长为“共和国娇子”——全国学雷锋执行团团长、金牌志愿者、南阳市救助失学青少年志愿者协会创会会长,首个大学生创业援助中心,好榜样雷锋展览馆创办人朱合兰。
🌱 成长之路:从山村发愿到大爱萌芽,
朱合兰自幼受父母“日行三善”家训熏陶。父母收养3个孤儿。让孤儿吃白馍,让自己的孩子吃黑馍,帮助孤老病残者,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朱合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行善的美德,影响她一生。9岁过生日时,她便立下誓言:“一生只做善事,一定要做一个像父母一样的好人。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走出小山村,到城里去工作,要成立一个团队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家,童年记忆里交织着田野的质朴与教育的匮乏。她曾目睹同龄伙伴因家境困顿而辍学,那些失学少年眼中的迷茫,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这份早年的触动,让她在成长中始终怀揣一份朴素的信念:知识不应被贫困阻隔。她以坚韧的毅力完成学业,在生活的磨砺中学会同理与担当,为日后投身公益埋下种子。
伏牛山深处,有一盏灯。这盏灯被一个叫朱合兰的女孩点亮。9岁,她许下誓言:“我要把整座山都照亮。”30 年过去,这盏灯已成星河。
发愿:当白馍与黑馍同时上桌,
·父母亲把仅有的白面蒸成馒头,递给3个孤儿
·把黑面窝头塞进亲生孩子手里;·小女孩把这一幕写进日记:“长大后,我也要把爱和光分出去。”那一天,伏牛山的风很轻,誓言很重。
朱合兰”16岁有幸做了志愿者。背起行囊走出大山,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边做志愿者边学习,足迹踏遍中国贫困角落。大山深处的清贫童年,成为她感知人间疾苦的原始土壤。
📚 学习之路:从传统文化到雷锋精神,
她视传统文化为根,雷锋精神为魂:
30年间辗转清华大学、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人民日报,央视星光影视园,钓鱼台国宾馆,雁栖湖国际会场,南京十月军校,雷迪森国际酒店。蓝海国际大饭店,深圳、重庆等地,系统研习儒释道经典与现代公益理念
将“有限生命投入无限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内化为日常行动。
在公益实践中形成“善行即修行”的生命哲学。
践行之路:她想让山村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2005年创办“爱满人间救助团”,开启组织化公益征程:
2009年注册“爱满人间网”搭建公益平台,
2013年发起成立南阳市救助失学青少年志愿者协会,同年9月,在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成立首个大学生创业援助中心,他从走的快的一个人到走的远的一群人,从一个人到7万人的团队。
2005年一一2015年十年间,她和她的团队共同努力为山村修和谐路,建幸福桥。盖希望学校,铭恩楼。三所学校,其中两所希望学校共计3561平米。为山村学校打山泉井,建图书室。为学生们提供免费午餐,德孝教育,安全教育,家庭教育,感恩励志,雷锋精神进校园,学雷锋教育基地,德孝文化村,爱满人间幸福笑脸等!
2019年,在宛城区红泥湾镇新泉学校成立唯一一个好榜样雷锋展览馆,为南阳获得文明城市加分,成为南阳慈善城市新名片。
30年足迹遍布26省市,她和她的团队南阳市救助失学青少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努力累计捐助831所学校
帮扶6万多名贫困学子,累计捐助物资善款8107万元。惠及孤寡病患超过3万人次。
她从小吃素食,工资全部用在公益上,独立收养5名孤儿,资助13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 爱心之路:无我利他,清贫而富足
她住在仓库改造的简陋出租屋,清水面条配咸菜是日常餐食,穿着他人赠送的旧衣,却将几乎所有收入投入公益。她以生命践行箴言:“世界上所有东西越分越少,唯有爱越分越多。把助人当成一种习惯,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这份清贫中的丰盈,照亮了无数困境中的人生。长期捐助贫困大,中,小学生,直至大学毕业。给予其物质帮助,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帮助其圆大学梦创业梦。引领他们走正确的人生道路。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家庭教育的得力帮手,青少年成才的桥梁纽带。为青少年的人生导航。
2020年,在疫情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她和她的团队南阳市救助失学青少年志愿者协会一次为贫困大学生捐助善款15万!
🔮 未来之路:建救助学校,育时代新人她正筹划建设“救助学校”:
突破传统帮扶模式,关注失学、厌学、辍学、学困青少年
确立“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能少”教育目标
致力于培养“圆梦中华的有用人才”
构建“物质帮扶+心灵滋养+能力培养”三维体系
🌍 传播之路:让雷锋精神广播神州
带领团队登上国内重大舞台:
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井冈山红色教育、央视星光影视园,雁栖湖国际会场。南京十月军校,中赞文化交流会等!
累计开展场雷锋精神500多场报告会
发放237万册传统文化书籍
凝聚7万余名志愿者,紧紧追随她的脚步。释放更大正能量。打造“中国学雷锋”标杆团队,让雷锋精神广播在南阳大地祖国大地。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传播网络!
大爱无疆,步履铿锵
从伏牛山坳到人民大会堂,朱合兰用30年光阴诠释了“平凡铸就伟大”的真谛。当她在仓库改造的陋室中整理捐赠物资,当她在山区教室握着留守儿童的手,当她站在舞台讲述志愿精神——这位共和国娇子始终铭记9岁时的誓言:“做好事,做善事,是我们一生要做的事。”
她的行囊里永远装着两件珍宝:一本翻旧的《雷锋日记》,一叠受助孩子的手绘的感谢卡。这位于清贫中创造精神富矿的志愿者,正以永不疲倦的脚步,在神州大地上书写新时代的雷锋传奇。
她和她的团队7万名志愿者接力宣讲,让雷锋精神成为“听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中国故事。
从伏牛山到全国政协礼堂,30年,10950 个日夜,她把“好人好事”四个字走成了一条路。有人问她:“你什么时候停下来?”她拍拍背包:“等最后一个孩子不需要我的时候。”那盏 9岁女孩点亮的灯,如今已成星河。
她说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尘世,唯有灵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他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
她愿用慈悲的爱去温暖她走过的每一寸冰冷的土地和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她愿终身做铺路石,为大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