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十字绣
文/盛年
我家的传家宝是父亲绣制的一幅十字绣。绣布的上方精心绘制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头像,下方用丝线绣成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九个字,合理排列、精妙组合,一颗红心卧在“心”字中央,形成“忠”红色大字。
父亲于1964年走出沂蒙山,到徐州当兵。火热的军营生活,让父亲了解了党的光荣革命历史,对党中央、毛主席产生了无限的热爱和忠诚。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佩戴毛主席像章是人人都追求的政治荣誉。部队外出拉练,每到一处,有时就会给士兵配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席像章。从那时起,父亲对收集毛主席像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收集的像章有瓷的、铜的、塑料的、铝合金的等各种材质,大的、小的、圆的、方的等各种形状。训练之余,父亲就会欣赏自己收集的近100枚像章,以此激励自己要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要勇担保家卫国的责任
一天,他萌生出一个想法,自己虽然不会制作毛主席像章,但在老家时曾专门学过编席,两者虽使用材料不同、但工艺相通,完全可以学着绣制一幅毛主席像章。1967年“七一”前夕,父亲开始筹备制作绣像,他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毛主席像章,仔细对照、构思图样,并购买绣花针、丝线等所需材料,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专心致志、一针一线绣“忠心”。一双握惯了铁锨锄头、枪炮、手榴弹的大手,开始捏起绣花针时,总感觉别扭;不会的绣法,他就向身边的战友、老乡请教;绣错的纹路,他就轻轻拆开重新穿丝引线;手指被刺破了,他就用纱布缠上继续绣。“犟脾气”的父亲从没想过放弃,白天打靶拉练、晚上挑灯夜绣,成了他那段时间部队生活的真实写照。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近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一幅长62厘米、宽46厘米的毛主席绣像于1967年国庆节前夕制作完成。
后来,父亲先后到连云港、临沂、蛟河等地当兵、带兵,这幅绣像一直带在身边。1979年,父亲结束了15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到地方。离开部队时,父亲将他的军装、帽徽、领章、退伍证和毛主席绣像、像章,板板正正放在水曲柳木箱的底部珍藏起来。这些“宝贝”父亲很少轻易示人,每年只有逢国庆节、建军节、毛主席诞辰这样的重要日子,才会拿出来给我和妹妹看看。父亲常说,“我们家的一切都是靠了毛主席,保卫毛主席就是保卫祖国”。
一转眼,父亲已经病逝8个年头。明天又是“八一”建军节,一家人却再也不能陪他一起庆祝节日。但那幅父亲亲手绣制的毛主席绣像,已经成了我们家的传家宝。每每看到被妻子裱好放在书台上的伟人像,就感觉仿佛他老人家从来没有离开我们
作者简介:作者笔名盛年,山东临沂兰山区人,喜欢文学,喜欢打羽毛球、乒乓球,喜欢交友。
作者/盛年
策划/盛年
编辑/尤其臣
202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