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建军节抒怀
作者 王骏驰
烽火当年,
风云黯、
泣血山河。
蒋汪乱、
肆行屠戮,
赤旗将折。
八一南昌枪乍响,
武装抗敌声初彻。
剑戟寒、
战鼓激豪情,
燃星火。
苏区立,
军魂铸。
旌旗奋,
红星烨。
瑞金首阅兵,
盛举威列。
岁岁拥军意绵绵,
年年优属情切切。
看今朝、
劲旅卫家国,
金瓯固。
此篇《满江红·建军节抒怀》在风骨上,细节处既精炼,又气韵圆融。
一、用词精准,意象颇具张力
1、上阕“蒋汪乱”,“乱”字既涵盖叛变之实,又暗喻时局动荡;“战鼓激豪情”,强化了战鼓与豪情间的因果张力,与“燃星火”的爆发力形成共振,画面富具冲击力。
2、下阕“旌旗奋”,“奋”字赋予旗帜动态感,似见军民奋勇向前之姿,体现出军队蓬勃的生命力;结句“金瓯固”简洁有力,既有“金瓯永固”的寓意,又具节奏短促铿锵,余味无穷。
二、 节奏流畅,情感递进自然
“瑞金首阅兵”的“首”字,与“盛举威列”的正式感形成巧妙平衡;上下阕从“泣血山河”的沉郁,到“星火燎原”的激昂,再到“拥军优属”的温厚,最终落于“金瓯永固”的豪迈,情感链条环环相扣,过渡无滞涩之感。
三、历史与情怀交融
1. 以史为经,以情为纬,叙事见魂
词作紧扣“建军”核心,从南昌起义的“枪乍响”到瑞金阅兵的“威列”,再到今朝“劲旅卫家国”,用关键历史节点串联起军队成长史,而“赤旗”“红星”“旌旗”等意象始终贯穿,既是历史符号,更是精神传承的象征,让“军魂”的内涵在时空流转中愈发清晰。
2. 刚柔相济,气象宏大
上阕“剑戟寒”“战鼓激”尽显铁血锋芒,下阕“意绵绵”“情切切”暗藏军民温情,刚硬与柔软交织,既写出军队的“威”,也写出军队的“根”(植根于民)。这种双重气质,让“强军”的主题不止于武力强盛,更升华为“卫家国”的责任与担当,格局更显开阔。
3. 格律谨严,气韵自足
词作严格遵循《满江红》的平仄与对仗(如“苏区立,军魂铸”对“旌旗奋,红星烨”,词性、节奏严整),韵脚(河、折、彻、火、铸、烨、列、切、固)统一且洪亮,读时如闻战鼓,与“建军节”的厚重主题高度契合,尽显豪放词的激昂气韵。
作者简介

王骏驰,男,1954年生人,1971年参加工作。在社中从事教师教学,公社财务管理,地区教育局从事基建计划统计,省教育厅计财处从事高校后勤管理,普教财务管理,厅贷款办(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从事世界银行贷款,高校学生贷款,学生资助等管理工作。退休后在省教育捐助爱心联合会做公益活动管理工作至今。曾在全国各高校后勤期刊,大学校报,省高校研究会发表论文近五十篇。
主编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