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八一抒怀
作者:于文和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一生不能忘
抚摸着金光闪闪的军功章
我在默默的回想
从军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奉献了十四年的青春时光
今日已年过六十三
几乎弯腰驼背
几近白发如霜
但我骄傲
我曾穿过绿色军装
而今想起军营生活
有收获的喜悦
更有愧疚与悲伤
为了祖国的安宁
没能好好的孝顺
含辛茹苦的爹娘
即使有来生
也无法弥补永久的忧伤
四十三年前的初冬天
我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穿上了军装
告别了亲人
离开了家乡
踏上了从军的甲板
从此开始了人生远航
一路上
无心观赏车外的风光
只有亲人的嘱托
时刻在耳边回响
望车窗外
一片荒野茫茫
心伴随着车轮
在不停的转动
在那一刻
什么也不想
经过前郭﹣白城﹣通辽﹣西直门
最后到达张家口
看着四周群山
云雾茫茫
心绪茫茫
热情的"白毛风"轻轻的来了
它抚摸着我挂着泪痕的脸庞
没有陌生的好奇
只是默默的想着
远方的家乡
通过大镜门
过了孤石村
崇礼县的朝天洼
一个云雾缭绕的山沟沟
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当时我在想
既然来了
就要干出点名堂
从此在这里
开始了军营时光
制定新的人生目标
也有了更远大的理想
火热的军营
熔炼了我军人的意志
也教会了我做人的坚强
让我知道了
什么该舍得
什么该淡忘
什么是职责
什么是担当
二十九年前
我脱下了军装
离开了营房
结束了军旅生涯
回到了
阔别十四年的故乡
老父已弯腰驼背
母亲也两鬓染霜
这种人生的离别
无法用语言描述
没有当过兵的人
今生你不可能理解
父母的惦念儿子
所付出的心血与悲伤
谁都知道
一个光荣的军属好当
可是
这种骨肉分离的相思
谁能替代
谁能理解与担当
在我们兄弟六人中
先后三人从军
都把最美丽的青春年华
献给了国防
今天慢慢的回想
付出了
收获了
仍旧怀念那过去的时光
几十年里
几回回
梦里回到了张家口
我迈着沉重的步伐
又登上大镜门
用脸帖着那古老的城‘墙
此时此刻
它就像一把古琴
依旧弹唱着历史的忧伤
几回回
我在梦中闻到了
张家口的蘑菇诱人的香
几回回
问自己
何时还能回故乡(第二故乡)
我真想
吃一串宣化的葡萄
再把宣化啤酒尝一尝
几回回
梦里问
明月何时照我再回张(张家口)
十四年的军旅时光
我终身难忘
一切一切
都早已成为过去
又牵扯着我的思绪
总是带着我慢慢的回想
最终我收获了希望
我实现了梦想
虽然我没有
戴上大学的校徽
我却戴上了
闪闪发光的军功章
我骄傲
我富有
我富有军队这段美好时光
没有当过兵的人
你今生体会不到
军人的富有与刚强
你今生体会不到
军人的喜悦和悲伤
你今生体会不到
军人的胸怀和肚量
我骄傲
我自豪
我拥有军旅生涯的镀金时光
这是我一生的最大财富
这是我一生的精神食粮
是军营让我富有
是军营让我刚强
回到家乡
我又穿上了橄榄绿的服装
我还是干一行爱一行
八年的消防职业
我没有退缩
反而使我更加坚强
二十年前,
脱下了橄榄绿
穿上威严的警装
而今己六十三岁
无需感叹从前
人生有几个
十四年的青春时光
人生没有彩排
不忘昨天
把握今天
明天更辉煌
永远记住
是金子到那里都发光
作为一个曾经的军人
到那里都要体现军人形象
军魂不散
为军人争光
好男人
志在四方
无论何时
不忘父母
无论何地
不忘故乡
牢记过去不忘本
感恩行善心里装
曾经军营男子汉
活着就要有棱角
活着咱就要有钢
委屈坎坷无所惧
大事小事能担当
火海刀山也敢上
酸甜苦辣都要尝
困难面前不退缩
生死面前心不慌
象大海一样心胸宽广
象松柏一样傲雪迎霜
为家庭
为了事业
为了祖国
发扬军人的风格
愿做一块老白钢
任何环境不生锈
宁折不弯永发光
为构建和谐社会
传递正能量
为实现中国梦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让八一军旗永远高高飘扬
2025年8月1日敬上
于文和,笔名:金龙宝玉。退役军人,吉林松原人,出生于原扶余县石桥乡南天门村,在两家子小学读书。军队服役十四年,在消防队工作八年后到保卫处工作。四十年戎装素裹。中国志愿者,腾讯音乐人;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吉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松原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会员;松原市音乐文学学会理事;松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松原市文艺志愿者。曾经历时四年编写《中国石油组织史》《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组织史》《中国石油前郭石化分公司组织史》等书籍。曾参与电视剧本创作与修改。曾执机拍摄电视剧及微电影等;歌词诗歌散文等散发于各报刋及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