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红,岁月深处那片红
文/刘可训
六月中旬,区老年大学诗词班组织前往青岛西海岸杜鹃花基地赏花采风活动,我甚是欣喜。刹那间,脑海中闪现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片段。少年潘冬子伫立于漫山映山红中,身姿挺拔,眼神坚毅,遥望远方,盼着革命队伍归来。那一抹浓烈的嫣红,恰似一簇跃动的火种,在我年幼的心底悄然升腾,化作一份炽热的渴望。岁月流转,半个世纪的时光已然悄然逝去,如今两鬓斑白的我,又怎能抑制住去赏映山红的喜悦呢?
杜鹃花堪称生命力顽强的典范。它们从不挑剔生长环境,既能斜倚陡峭的危崖,以坚硬的岩石为根基;也能簇拥在狭窄逼仄的石缝间,寻觅生机;哪怕扎根于腐叶堆积之处,依然能冲破重重束缚,绽放出令人震撼的绚烂。而映山红,作为杜鹃花家族中最为艳丽夺目的品种,恰似燃烧的火焰,将炽热与奔放诠释得淋漓尽致。尤为难得的是,青岛西海岸的杜鹃花基地里,漫山遍野生长的正是这种明艳动人的映山红 。 白发诗友们难掩内心的雀跃,踏上了开往映山红基地的专车。
晨光温柔地倾泻而下,驱散了夜露,将绸缎般的光芒洒向大地。山间的薄雾如灵动的纱幔,在峰峦间徐徐舒展,若隐若现地勾勒出黛青色的朦胧轮廓。
历经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汽车驶离高速,拐入乡村柏油公路。“快看哪!前面红彤彤的一片!”同行姐姐惊喜的高呼让车厢里的欢声笑语戛然而止。
《闪闪的红星》主题曲《映山红》的旋律,如春日潺潺的溪流,从树梢、花丛、山风的褶皱里汩汩淌出,漫过耳畔,浸润心田。
“春山十里杜鹃红,疑是朝霞落九重”的盛景在眼前铺展开来,恰似天地挥毫泼洒的赤色长卷。游人们或两两相携,或三五成群,在层层叠叠的花枝间穿梭,将烂漫的花影与灿烂的笑容定格在镜头之中,成为永恒的美好瞬间。身着华服的女子们,像彩蝶翩翩起舞,歌声似黄莺婉转悠扬。在繁花的幽径中,她们尽情地舞蹈,将花海点燃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大巴刚刚停稳,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朝着那片花海奔去,恨不得化作一缕清风,即刻融入这燃烧的繁花之中。
微风吹拂,花枝轻轻颤抖,那萦绕鼻尖的芬芳,裹挟着春日的生机,沁人心脾,所有的烦忧都随之消散。指尖轻触花瓣的刹那,才惊觉它们薄如蝉翼、柔若绢纱。晨露凝于其上,恰似碎钻镶嵌在胭脂色的绸缎,随着微风轻晃,折射出万千道流转的光华。那些盛放的花朵,如精巧的琉璃盏,盛满春日最澄澈的希望;似跃动的火炬,将生命的炽烈与蓬勃毫无保留地绽放在天地之间,让每一寸空气都氤氲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蜜蜂穿梭于花枝间隙,翅尖沾着细碎的光影;鸟儿在缀满露珠的枝桠上啁啾。当“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的旋律从花海深处流淌而出,蜂鸣、鸟啼与歌声在山风里缠绵交融,化作跨越时空的美丽乐章。每一个音符都浸透了岁月的热血,在漫山红浪中盘旋回荡,是在将那段烽火淬炼的峥嵘岁月,唱给山河日月听。
拨开层层叠叠的花枝,恍惚间,时空的界限悄然消融。朦胧花影中,少年潘冬子的轮廓逐渐清晰,他褪去了昔日的稚嫩,挺拔身姿化作顶天立地的战士。他的目光如穿越硝烟的星火,与我隔空相望。我下意识伸出手,试图触碰这份跨越岁月的炽热,指尖却只触到柔软的花瓣,细腻丝滑中带着微微湿润——仿佛浸染着历史的血泪,从半个世纪前奔涌而来。年少潘冬子——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国重任,在血与火的淬炼中,绽放出超越年龄的坚毅与果敢。这一刻,我忽然懂得,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何止是生命的绚烂绽放,更是镌刻在时光里永不熄灭的精神丰碑,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腾。 暮色渐浓,归程的车轮碾过洒满余晖的山道。《映山红》的旋律在车厢里流转升腾,时而婉转,倾诉着往昔的故事;时而高亢,奏响着奋进的乐章。这场与映山红的相逢,恰似一坛精心酿制的陈年佳酿,被时光悄然封存入心底。那些浸染着红色记忆的花朵,历经岁月淬炼,愈发璀璨夺目,宛如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照亮一代又一代追光者前行的征途。
2025/08/01
刘可训,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协会会员。2024年被青年文学家杂志社评选为优秀作家。出版散文集《散文十二家》(青岛专辑),并在《新即墨》,《青年文学家》《青州文学》《黄河文艺》《黄海文潮》等杂志发表散文、小说多篇。散文《过年的新衣》在山东省《泰山杯》散文大赛获奖,在《中国诗词》《诗词月刊》《诗词百家》《即墨诗词》等杂志发表诗、词、曲等作品。并在若干公众号及网络媒体发表小说、散文、诗词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