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水经合璧
诗曰:
三合真经集大成,水法千年有传承。
不羡王侯不慕仙,只羡鸳鸯戏泉声。
一、书院春雨
崇祯十七年,庐山五老峰下,"三合书院"建成。这日春雨绵绵,程玉柔正在讲堂讲授"三合水法"中的"长生十二宫",忽然瞥见窗外梅树下,许明澜正与几位来访的学者交谈。
阳光透过雨帘,她分明看见许明澜鬓角闪过一缕银白。手中粉笔"啪"地折断,学生们诧异地抬头。
"今日就讲到这里。"程玉柔强自镇定,"回去将《水龙经》卷一抄录三遍。"
待学生散去,她疾步来到院中梅树下。许明澜转身微笑,那缕白发却不见了踪影。
"怎么了?"许明澜为她撑起油纸伞,"脸色这么差。"
程玉柔伸手抚他鬓角:"我明明看见..."
"看见什么?"许明澜握住她的手,"是不是又熬夜研读《地卷》了?"
程玉柔摇头不语。她知道,那是三合水法的反噬开始了。陈老说过,使用秘术者必折阳寿,而许明澜在紫金山启动大阵时,承担了大部分反噬。
二、秘术代价
夜深人静,许明澜独自在密室研读三部《三合水经》。忽然喉头一甜,一口鲜血喷在经卷上。他急忙用袖子擦拭,却见血渍迅速被经书吸收,纸上浮现出新的金色文字!
"原来如此!"许明澜恍然大悟,"三合真谛,在于'舍己从道'!"
突然,密室门开,程玉柔站在门口,手中烛台"咣当"落地。
"明澜!你..."她冲上前,用手帕擦去他唇边血迹,"又发作了是不是?"
许明澜笑着摇头:"不妨事。你看,我的血激活了经书最终奥义。"他指着新浮现的文字,"『三合大成者,当以己身补天道之缺...』"
程玉柔夺过经书:"别念了!陈老说过,完全参透三合水法者,活不过..."
"四十九岁。"许明澜平静接话,"我知道。但玉柔,你看这里——"他指着最后几行小字,"『若有至情至性者甘愿分担,则可阴阳调和,共参大道』。"
程玉柔泪眼朦胧:"什么意思?"
"意思是,"许明澜轻抚她的面颊,"如果你我共同承担,反噬会减轻许多。只是..."
"只是什么?"
"需要你我一心同体,永不分离。"
程玉柔破涕为笑:"傻瓜,我们本来就不分离。"说着咬破手指,将血滴在经书上,"我程玉柔愿与许明澜同生共死,共担三合之责!"
两滴血在经书上相融,忽然金光大盛,三部经书自动合为一体,化作一本薄薄的玉册,封面上题着《三合真经》四个篆字。
三、水法大成
转眼十年过去,"三合书院"名满天下。许明澜与程玉柔将毕生所学整理成《三合水法全书》,分"龙、穴、砂、水"四卷,奠定了风水理气派的理论基础。
这日,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孩子来访,自称是当年呈坎村族长的后人。那小男孩不过五六岁,却一眼认出挂在正堂的"三合罗盘"。
"娘,这个罗盘少了一枚针。"童言无忌,却让许明澜大吃一惊——那罗盘确实暗藏缺陷,非大师不能看出!
程玉柔蹲下身:"小朋友,你怎么知道的?"
小男孩指着自己心口:"这里告诉我的。"
许明澜与程玉柔对视一眼,同时想到:这孩子有天生的风水慧根!
当晚,夫妇二人道出来意:希望孩子能拜在门下。许明澜欣然应允,为小男孩取名"许呈",取"传承"之意。
夜深人静,程玉柔望着熟睡的小许呈,轻声道:"明澜,我们的衣钵有人继承了。"
许明澜揽住她的肩:"是啊。这孩子天赋异禀,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窗外,一轮明月照在书院匾额上,"三合"二字熠熠生辉。
四、天伦之乐
又是五年过去,小许呈已长成俊秀少年。这日他在山涧边玩耍,救回一个昏迷的小女孩。女孩醒来后,自称姓程,父母死于战乱。
程玉柔为女孩梳洗时,发现她颈间挂着一枚熟悉的玉坠——竟与自己当年留给父亲的一模一样!
"孩子,这玉坠..."
"娘给的。"女孩天真地说,"她说这是外曾祖父传下来的。"
程玉柔手一抖,玉坠落地。许明澜捡起细看,果然在内侧发现一个小小的"柔"字——正是当年程老爷为爱女刻的!
"玉柔,莫非这是..."
程玉柔抱住女孩泪如雨下。原来程老爷当年并未死在逆鳞池,而是被暗流冲至下游,被渔家女所救。后来娶妻生子,隐姓埋名。这女孩,竟是程玉柔的侄孙女!
自此,书院多了个活泼可爱的"程小妹"。她与许呈形影不离,宛如当年的许明澜与程玉柔。
五、白首之约
岁月如梭,转眼许明澜与程玉柔已年过五旬。这日清晨,程玉柔为许明澜梳头,发现青丝中已夹杂不少白发。
"记得陈老说我们活不过四十九吗?"许明澜笑道,"如今已过天命之年,赚了。"
程玉柔轻捶他一下:"胡说什么。我们还要看着许呈和程小妹成家立业呢。"
正说着,两个年轻人跑进来,兴奋地说在后山发现一眼灵泉。四人同去查看,只见泉水清冽,呈太极图形状流转。
许明澜勘察后惊叹:"天然形成的'三合灵泉'!此乃吉兆!"
当晚,他在泉边摆宴,酒过三巡,忽然道:"许呈,程小妹,你们可愿继承'三合书院'?"
两个年轻人面面相觑,许呈红着脸道:"师父,我...我们..."
程玉柔笑道:"傻孩子,你师父是要给你们定亲呢!"
程小妹羞得躲到程玉柔身后。许明澜取出一对玉佩——正是当年陈老所赠"阴阳和合佩"的仿制品。
"明日吉时,你二人就在这灵泉前行礼吧。"
月华如水,映照着两代人的笑脸。许明澜与程玉柔携手而立,望着这对璧人,仿佛看见当年的自己。
六、真经永传
许呈与程小妹成亲后,书院愈发兴旺。夫妻二人将《三合真经》倾囊相授,两个年轻人也不负所望,青出于蓝。
这年冬至,许明澜突然将许呈叫到密室:"为师近日夜观天象,恐大限将至。这《三合真经》原本,今日传授予你。"
许呈跪地痛哭:"师父!"
许明澜扶起他:"痴儿,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记住,三合水法重在'济世利人',绝不可用于谋私利。"
当夜,许明澜高烧不退。程玉柔守在他床前,握着他的手:"还记得我们在呈坎村'三合桥'上的誓言吗?"
许明澜微笑:"记得。'无论贫富贵贱,生死相随'。"
"那你不准丢下我。"程玉柔泪如雨下。
许明澜轻抚她的白发:"傻丫头,我怎舍得?"
三更时分,许明澜气息渐弱。突然,他睁开眼,指着窗外:"玉柔,你看!"
程玉柔回头,只见院中那株百年梅树无风自动,花瓣纷飞如雪。更奇的是,树下的"三合罗盘"自行转动起来,指针发出耀眼光芒!
"三合显圣..."程玉柔喃喃道。
许明澜安详地闭上眼睛:"真美啊..."
他的手缓缓垂下,窗外梅花瞬间绽放,满院生香。
七、比翼双飞
许明澜走后,程玉柔仿佛一夜老去。她将书院全权交给许呈夫妇,自己则终日坐在梅树下,翻看许明澜留下的笔记。
次年春分,程玉柔将许呈叫到跟前:"孩子,我要走了。"
许呈大惊:"师娘!您..."
程玉柔微笑:"别怕。我是去找你师父。"她取出两卷手稿,"这是我与你师父合著的《三合水法精要》,你好好研习。"
当夜,程玉柔沐浴更衣,在梅树下盘膝而坐。许呈夫妇守在一旁,只见她含笑闭目,气息渐弱。
子时三刻,院中突然刮起一阵香风,梅树上的并蒂梅同时绽放。程玉柔的头轻轻垂下,手中紧握的半块玉佩"叮"地落地。
许呈含泪拾起玉佩,发现背面刻着两行小字:
"三生石上旧精魂,
合是前生未了因。"
这正是六十年前,许明澜与程玉柔在呈坎村"三合桥"上见过的诗句。
许呈夫妇将师父师娘合葬在灵泉旁。墓碑上不刻名讳,只刻"三合"二字。每年清明,总有陌生人前来祭拜——那是受过许程二人恩惠的百姓。
多年后,"三合书院"成为风水圣地。而许明澜与程玉柔的故事,也化作民间传说,代代相传。
这正是:
三合真经集大成,水法千年有传承。
不羡王侯不慕仙,只羡鸳鸯戏泉声。
【全书完】
《三合水法全书》流传至今,成为风水学经典。而"三合"二字,也因许程二人的故事,被赋予"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深意。在庐山灵泉旁,那株并蒂梅依然年年开花,仿佛在诉说着这段穿越时空的传奇爱恋。
后记:三合水法的文化传承与精神内核
《三合缘》这部作品从构思到完成历时近一年,其间我查阅了大量风水典籍与明清史料,力求在虚构的故事中还原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精髓。三合水法作为中国风水学的重要流派,其"天、地、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实际上体现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在创作过程中,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些玄妙的秘术描写,而是许明澜与程玉柔面对"三合水法反噬"时的选择。他们明知使用秘术会折损阳寿,却依然义无反顾——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正是中国士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担当。这种精神内核,远比任何风水阵法更值得传承。
特别要说明的是,书中涉及的《三合水经》虽为虚构,但其理论体系参考了明代蒋大鸿的《水龙经》、清代沈竹礽的《沈氏玄空学》等真实典籍。我将这些深奥的理论通过故事情节具象化,是希望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对中国传统智慧产生兴趣。
最后,感谢各位读者九章来的陪伴。许程二人的故事虽已完结,但"三合"所代表的和谐理念永远不会过时。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人"平衡之道。
——成智谨识
甲辰年仲夏于黑窑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