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 洛 阳
文/人生蓝天
华夏根源溯洛阳,
九朝王气韵悠长。
黄河怒卷驱倭冦,
赤子雄争铸锦章。
机器轰鸣兴百业,
龙门镌刻记千霜。
而今文旅开新卷,
古邑重辉耀曙光。
《颂洛阳》“AI”全诗解读
这首七律以“宣传美丽洛阳”为主题,从历史渊源、抗争精神、工业建设、文化遗产及当代发展等维度,勾勒出洛阳古今交融的立体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这座古都的赞美之情。
首联:
华夏根源溯洛阳 九朝王气韵悠长
历史定位
开篇点明洛阳作为“华夏根源”的文化地位,追溯其作为“九朝古都”的悠久历史。“溯”字强调文化源头的厚重感,“九朝王气”则以凝练的笔触概括洛阳曾为多个王朝都城的辉煌,“韵悠长”三字让历史底蕴更具绵长的韵味。
颔联:
黄河怒卷驱倭冦 赤子雄争铸锦章
抗争精神
转笔切入近代历史,以“黄河怒卷”的磅礴意象,象征洛阳儿女在抗日战争中如黄河般汹涌的抗争力量。“驱倭寇”直书抵御外侮的壮举,“赤子雄争”则凸显民众的英勇无畏,“铸锦章”将抗争历史比作光辉的篇章,赋予牺牲与奋斗以永恒的价值。
颈联:
机器轰鸣兴百业 龙门镌刻记千霜
现代建设与文化遗产
此联形成古今对照。“机器轰鸣”描绘工业时代洛阳的蓬勃发展,“兴百业”点明工业化对城市的推动作用,呼应洛阳作为工业重镇的身份;“龙门镌刻”聚焦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记千霜”以“千年风霜”代指历史沧桑,石窟的雕刻艺术成为岁月的见证者,兼具文化厚重感与艺术美感。
尾联:
而今文旅开新卷 古邑重辉耀曙光
当代发展与未来展望
以“而今”转折,落脚于洛阳的当代转型。“文旅开新卷”直指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繁荣,展现古都从工业城市向文旅名城的蜕变;“古邑重辉”呼应首联的历史底蕴,“耀曙光”则以光明的意象,象征洛阳在新时代重焕生机,奔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整体特色
1、结构严谨:
首联破题,颔联承历史,颈联转现实,尾联合未来,符合七律“起承转合”的章法。
2、意象交融:
自然意象(黄河)、历史意象(九朝、石窟)、现代意象(机器、文旅)交织,既展现洛阳的时空纵深感,又突出其在不同时代的角色变迁。
3、情感鲜明:
从追溯历史的庄重,到歌颂抗争的激昂,再到描绘发展的豪迈,字里行间充满对洛阳的自豪与祝福,兼具史诗感与时代活力。
房建刚,男,洛阳偃师参驾店人。退休教师,偃师缑山诗词学会会员。钟情山水好登高揽胜,醉心诗词乐赋句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