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一直到初中毕业,每年都去革命烈士陵园参加给烈士扫墓活动。聆听革命故事。这次又来到陆房战役纪念馆再一次接受红色教育,我全身心关注并认真的听着记录着。
1938年12月,八路军第115师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率领师部和第686团从晋西出发,于1939年3月初到达山东省鄄城、郓城地区。八路军首战樊坝,奇袭草桥,攻克围里、葛石店,连战连捷,迅速扫除了汶河上的所有伪军据点,控制了泰西大片地区。饱受日伪压迫欺凌的当地百姓纷纷奔走相告,“平型关下来的老八路来了”。伪军连遭打击后,日军起初并不相信是八路军主力所为,于是接连向泰西地区发动了三次进攻,但均被八路军击退,这才相信八路军第115师进入泰西地区的传言非虚。
泰西地区距离山东省会济南不足一百公里。深入该地的八路军好似插入日军心腹的一把尖刀,严重威胁着日军在济南、泰安和津浦铁路中段的安全。山东日军最高指挥官、第12军司令官尾高龟藏寝食难安,于1939年5月初亲自指挥从济南、泰安、肥城、东平、汶上、宁阳等地调集的日军5000余人,配备大炮百余门、汽车近百辆,兵分九路,向泰西扑来。日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办法,首先在外围地区进行“扫荡”,而后再向肥城以南、汶河以北地区实施向心推进,企图将八路军主力合围全歼。由于第115师进入泰西地区不久,尚未建立起高效完备的情报网络,八路军得知山东日军的大规模异动之时已是5月9日。此时,罗荣桓政委还在东汶宁支队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代师长陈光率领的师部在东平常庄收到了日军于东平、东阿县城增兵的情报。从地图上看,东平、东阿分别位于常庄的西南和西北方向。据此,陈光判断日军有合击八路军的企图,当即决定避其锋芒,带领师部向东转移。
10日夜,陈光率领师部转移到王庄,其间又收到了东面泰安方向日军也在集结的情报,于是召开会议以确定下一步行动方案。鉴于西南、西北和东面三个方向日军都在增兵,大家初步决定转移到汶河两岸活动。为了解汶河两岸的情况,陈光将泰西地委书记段君毅请来列席会议。段君毅建议向西南过汶河,去东平、汶上一带发展。会议最后决定采取分路突围的办法,尽快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其中,师部和特务营以第6支队为前导,向西南东汶地区转移;津浦支队向北面的大峰山区转移;冀鲁边第7团向津浦路东转移;第6支队渡汶河后,向平阴、东阿方向转移;第686团坚持内线作战,与敌周旋。总的来看,这是一个分头向西南、北、东三个方向突围的方案。由于日军进攻迫在眉睫,各部队连夜分头开始行动。
当夜,第6支队按计划顺利渡过了汶河,师部和特务营紧随其后向南转移,来到了安驾庄附近。不久,侦察人员报告,发现汶河南岸,每隔一两百米距离就有一堆火光,隔河望去三堆火光连成一线,敌人已到汶河南岸。据此,陈光判断汶河南岸已被日军封锁,考虑到师部有上百匹骡马的辎重队,目标太大,汶河南岸是平原水网地带,不便于活动,于是决定掉头北上,先与提前到达陆房地区的第686团会合,然后一同向大峰山区转移。同时,陈光还派侦察科长李作鹏向段君毅下达了让第6支队大张旗鼓继续前进的命令,以分散日军的注意力。
11日凌晨时分,陈光带着师部进入了陆房地区。陆房位于泰山西麓丘陵地带,四面环山,形如铜盆,南北长约五六公里,东西宽约二三公里。其西边是肥猪山,北边是黄土岭、凤凰山,东边是常山、东山,南边是岈山、鸠山。这些山高低错落,海拔约三四百米,多为光秃秃的石山,植被较少。其中,肥猪山高570米,山高崖陡,地势险要,为整个陆房地区的制高点。11日拂晓,第115师参谋处长王秉璋带着特务营穿过陆房中间盆地,走到凤凰山与黄土岭之间的山口,突然得知前方的第686团2营已与日军遭遇并发生交火。紧接着,日军就开始用炮火轰击2营后方。第115师师部刚刚走出陆房村就遇到炮击,顿时骡马乱窜,一些未经战争考验的地方人员和机关干部也惊慌失措起来。陈光和其他有经验的同志赶紧采取措施,稳住了队伍。
陈光感到事态严重,判断北面已被敌人堵死,部队已不可能继续北上,随即命令部队向陆房地区撤退,接着又命令各部迅速抢占陆房周围制高点,展开防御。其中,以第686团1营、团特务连、侦察连守肥猪山和岈山,2营守黄土岭,津浦支队守凤凰山,师特务营守蛤蟆山,津浦支队第2团2营守常山,冀鲁边第7团守鸠山和望鲁山,师部设在西陆房。(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