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宫奇遇
黑暗。无尽的黑暗。
云襄子感觉自己在不断下坠,耳边是唐清羽的惊呼声。他本能地伸手乱抓,突然触到一条冰冷的铁链。他立刻用腿勾住铁链,另一只手抓住唐清羽的衣带。
"抓紧!"他低喝一声,两人下坠之势骤减。铁链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在黑暗中来回晃动。
唐清羽惊魂未定,从腰间摸出一颗夜明珠。幽绿的光芒照亮了四周——他们悬在一个巨大的竖井中,井壁上布满青苔,下方深不见底。
"这是...唐门的机关井?"云襄子问道,手臂因用力而微微发抖。
唐清羽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困惑:"我从不知道密道下有这种构造。"她指向井壁,"看那些石刻!"
借着夜明珠的光,云襄子看到井壁上刻满了古怪的符号,有些像是风水术中的"龙脉标记",却又掺杂着他不认识的文字。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一条无爪的龙盘旋在山脉间,龙身两侧竟无任何护卫山峦,正是风水学中罕见的"孤龙脉象"!
"孤龙不孤..."云襄子喃喃自语,突然福至心灵,"唐姑娘,你身上可有铜钱?"
唐清羽虽不解其意,还是从荷包取出三枚铜钱递给他。云襄子将铜钱按特定方位贴在井壁上,然后咬破手指,在铜钱中央各滴一滴血。
奇异的事情发生了——血珠沿着石刻纹路蜿蜒流动,渐渐勾勒出一条完整的路径。三滴血最终汇聚在浮雕龙眼处,整面石壁突然向内凹陷,露出一个狭窄的洞口。
"这是...血引术?"唐清羽瞪大眼睛,"《龙诀》中记载的秘法?"
云襄子点头,率先爬进洞口。里面是一条向上的甬道,空气出奇地清新。两人爬行约半炷香时间,前方出现微光。
爬出甬道,眼前景象令他们瞠目结舌——这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宫殿,四壁镶嵌着数以千计的夜明珠,将整个空间照得如同白昼。宫殿中央是一座玉石祭坛,坛上悬浮着一块拳头大小的紫色水晶,正缓缓旋转。
"紫...紫薇垣石?"云襄子声音发颤,"传说中能感应龙脉的至宝!"
唐清羽却盯着祭坛周围的十二尊青铜人偶:"小心,那是'十二元辰傀儡阵',唐门古籍记载过,触之即发!"
话音未落,身后传来"轰隆"一声,他们进来的甬道突然闭合。与此同时,祭坛上的紫水晶光芒大盛,十二尊铜人竟同时转动头颅,"看"向两人!
"退后!"云襄子拉着唐清羽贴墙而立。他从怀中取出《龙诀》,快速翻阅到某一页,"按'子午流注'之理,此刻应是'申时三刻',对应铜人是..."
他指向东南角一尊持剑铜人:"那是生门!跟紧我!"
两人小心翼翼地向那尊铜人移动。其他铜人开始缓缓移动,发出"咔咔"的机械声。就在他们距离目标还有三步时,整个宫殿突然震动,所有铜人加速扑来!
千钧一发之际,云襄子念出《龙诀》上的一段咒诀,同时将师父的令牌掷向持剑铜人。令牌精准地嵌入铜人胸口凹槽,所有铜人顿时僵立不动。
"快上祭坛!"云襄子拉着唐清羽冲上前去。紫水晶此刻光芒柔和下来,他伸手触碰,水晶竟自动落入掌心。
就在此时,地宫顶部突然打开一个洞口,鬼面人带着四名手下跃下,将两人团团围住。
"多谢二位带路。"鬼面人阴森笑道,"这'紫薇地宫'我们找了二十年,今日终于得见天日!"
云襄子将紫水晶藏在身后,沉声道:"你们究竟是谁?为何追杀不休?"
鬼面人缓缓摘下面具,露出一张布满疤痕的脸:"二十年前,你师父莫天机带人血洗我教总坛时,可没问过为什么。"他眼中闪过怨毒,"今日我要用《龙诀》和紫薇石,找到大明龙脉,断其国运!"
唐清羽突然惊呼:"你是...冷无殇!魔教左使!我父亲书房有你的画像!"
鬼面人——冷无殇大笑:"不错!唐笑天那叛徒,潜伏唐门二十年,终于在前日被我亲手了结!"
唐清羽闻言如遭雷击,脸色瞬间惨白。云襄子感觉她身体一晃,连忙扶住。就在这时,冷无殇突然出手,一道黑气直袭云襄子面门!
云襄子仓促间举起紫水晶格挡。黑气撞上水晶,竟被反弹回去,将一名魔教徒击倒。冷无殇大惊:"你竟能催动紫薇石?"
不等他再次出手,地宫突然剧烈震动,顶部开始坍塌。云襄子抓住机会,拉着唐清羽冲向祭坛后方的一条隐秘通道。冷无殇怒喝追赶,却被落下的巨石阻隔。
两人在狭窄的通道中狂奔,身后不断传来坍塌声。唐清羽泪流满面却一言不发,只是紧跟着云襄子。终于,前方出现亮光,他们冲出洞口,发现已到一处山谷中。
夕阳西下,山谷中开满野花,远处有炊烟袅袅。云襄子这才发现手中紫水晶变得滚烫,表面浮现出一幅微缩的山川地形图。
"这是...龙脉图?"他惊讶道。图中一条主脉蜿蜒如龙,在某个位置特别明亮,旁边浮现两个小字:"华山"。
唐清羽擦干眼泪,看向地图:"传说紫薇石能感应龙脉之气,看来是真的。"她声音嘶哑,"云公子,我要回唐门查明父亲之事..."
云襄子握住她的手:"我与你同去。但眼下魔教势力庞大,我们需先找到帮手。"他指向地图,"先去华山,那里或许有师父留下的线索。"
唐清羽沉默片刻,突然从袖中取出一枚银针,在自己掌心划了一道:"我唐清羽在此立誓,必报杀父之仇!"鲜血滴在紫水晶上,竟被瞬间吸收,图中华山地标更加明亮了。
云襄子心中暗惊,想起《龙诀》中记载的"血誓引龙"之说。看来唐清羽与这龙脉秘术,也有某种神秘联系...
第四章 华山剑会
七日后,华山脚下。
云襄子和唐清羽扮作寻常游客,混在上香的人群中。自从地宫逃出后,他们昼伏夜行,专走小路,总算甩开了追兵。
紫水晶显示,龙脉的焦点在华山北峰的"仙人掌"附近。那是一片险峻的悬崖,寻常人难以接近。
"听说今日华山派举办'试剑大会',各派年轻弟子都会参加。"唐清羽低声道,"我们可以趁机上山。"
云襄子点头。这几日唐清羽虽强忍悲痛,但眼中仇恨之火愈盛。他知道必须尽快查明真相,否则这仇恨会将她吞噬。
两人随着香客来到半山腰的玉泉院。院中搭起擂台,数十名武林人士正在观战。台上两名青年剑客斗得正酣,剑光霍霍,引来阵阵喝彩。
"看,那是武当的'流云剑'张松溪!"有人指着刚上台的青袍道士叫道。
云襄子目光却被擂台西侧的一位老僧吸引。那僧人白眉垂肩,手持念珠,正是师父让他寻找的灵隐寺慧明大师!
他正要上前,突然场中哗然。一名黑衣少年跃上擂台,三招内击败了张松溪。少年面容阴鸷,出手狠辣,张松溪肩头已被刺伤。
"幽冥谷厉天行,请各位赐教!"少年冷笑道。台下众人面面相觑——幽冥谷是魔教分支,竟敢公然现身正道聚会?
一位华山派长老起身呵斥:"魔教妖人,休得猖狂!"话音未落,厉天行突然扬手撒出一片黑雾,距离最近的几名弟子顿时惨叫倒地,面色发黑。
场面大乱。趁乱中,云襄子看到慧明大师悄然离席,向后山走去。他连忙拉着唐清羽跟上。
三人前后脚来到一处僻静的小亭。慧明突然转身,双目如电:"两位小友跟踪老衲,有何贵干?"
云襄子取出师父的令牌:"晚辈云襄子,奉家师莫天机之命,前来拜见大师。"
慧明见到令牌,白眉一颤:"莫师兄他...?"
"师父为护《龙诀》,已遭魔教毒手。"云襄子黯然道,随即取出竹简和紫水晶,将经过简要说明。
慧明长叹一声:"劫数啊!二十年前那场血战,终究还是躲不过。"他示意二人坐下,"你们可知《龙诀》真正来历?"
原来,《龙诀》本是前朝刘伯温所著,记载了华夏二十四条主龙脉的走向和穴眼。明朝建立后,刘伯温为防后世有人破坏龙脉,将真本一分为三:上部记寻龙术,由青牛观保管;中部记点穴法,藏在灵隐寺;下部载断脉术,被魔教所得。
"三个月前,魔教教主冷千秋不知从何处得知三卷合一可找到'祖龙之穴',能断大明国运。"慧明神色凝重,"他派人袭击灵隐寺,夺走了中部。如今上部在你手中,而下部..."
"在冷无殇那里。"唐清羽冷冷道,"他杀我父亲,必是为了唐门收藏的那半张龙脉图。"
慧明点头:"唐笑天本是魔教右使,二十年前因不满冷千秋滥杀无辜而叛离,隐姓埋名入唐门。他手中确有部分龙脉图,但老衲不知详情。"
云襄子想起师父临终之言,问道:"大师可知'孤龙不孤,自有天护'是何意?"
慧明眼中精光一闪:"你且翻开《龙诀》第七页。"
云襄子依言而行,发现原本空白的第七页在接触紫水晶后,竟浮现出一段文字和一幅人像。那人像眉目清秀,竟与云襄子有七分相似!
"这是...?"
"你父亲,龙在天。"慧明语出惊人,"二十年前'龙氏一族'的族长,也是最后一位完整的《龙诀》传人。"
原来云襄子本姓龙,是风水世家龙氏的遗孤。二十年前魔教为夺《龙诀》,血洗龙家堡。莫天机和慧明赶到时,只救出尚在襁褓中的云襄子。为避追杀,莫天机将他改名换姓,抚养成人。
"所谓'孤龙',既指特殊的龙脉形态,也暗指你的身世。"慧明解释道,"而'天护'则是指紫薇石与你血脉相连,能护你周全。"
唐清羽突然插话:"所以云公子能轻易催动紫薇石,是因为血脉之力?"
慧明颔首:"正是。如今魔教已集齐两部《龙诀》,只差你们手中这部。他们必会倾巢而出..."
话音未落,亭外传来阴冷笑声:"慧明老秃驴,果然在这里!"冷无殇带着十余名高手包围了小亭,其中赫然有刚才擂台上的厉天行。
"交出《龙诀》和紫薇石,饶你们全尸!"冷无殇厉声道。
慧明突然一掌拍向亭柱,整个亭子瞬间下沉!"走密道!"老僧大喝一声,袖中飞出数十枚念珠,如雨点般射向敌人。
云襄子和唐清羽随慧明跃入地下通道。身后传来冷无殇的怒吼:"掘地三尺也要抓住他们!"
密道中,慧明边跑边说:"去北峰'仙人掌',那里有莫师兄布置的阵法,可暂避一时。"
云襄子心中却充满疑问:父亲为何而死?魔教为何执着于破坏龙脉?而唐清羽的父亲,那个叛离魔教的唐笑天,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
最令他不安的是,当他得知自己身世时,怀中的紫薇石突然变得滚烫,仿佛在呼应着他血脉中苏醒的力量...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